APP下载

“熟”了就走,重引轻育:破解东北人才“焯水”效应

2020-11-16张非非王莹杨思琪孟含琪

现代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领军科研人员东北

张非非 王莹 杨思琪 孟含琪

近年,东北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学科领军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年龄相对偏大。院士年龄多在80岁左右,高端人才队伍发展缺乏后劲。

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到省外创业和工作的生源毕业生数量约为25.17万人,年均流出5.03万人。考入省外高校的,仅有14%回省就业。辽宁一所双一流高校2016年至2019年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留辽比例分别为24.94%、22.22%、18.69%、16%,逐年降低。

东北三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及第三产业增长缓慢,缺少优厚待遇的吸引,高层次人才引进柔性政策不灵活等,导致引才乏力,成熟人才纷纷“出走”,成为困扰东北当前经济持续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主要体现在:引才和留人待遇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青年人才能申请到的省市项目较少;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在人才引用、选评等方面仍存在重评轻用、重引进轻培育等问题;一些服务高端人才的政策难以落实;“投资不过山海关”等外界对东北相对负面的印象仍然根深蒂固,东北整体的城市形象宣传力度仍有待提升。

人才迈出的脚步无法阻挡,创新平台、优化环境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之策。

首先,要布局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增强对人才的吸附力。进一步申请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創新平台。同时,加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继续对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评审、创业支持、优待医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服务。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最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进一步开展高端科技人才柔性引进示范试点,探索更为灵活的“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引导更多行业领军龙头企业,甚至跨国企业在东北设立研究与开发中心,进一步促进人才链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

(摘自《半月谈》)

猜你喜欢

领军科研人员东北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大东北的春节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