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吴江:绘就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画卷”

2020-11-16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吴江网格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是长三角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区以敢为人先的超越精神,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书写吴江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从乡镇工业蓬勃发展的“苏南模式”代表,再创出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双轮驱动下的“吴江速度”,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产业转型升级为引擎、城乡融合发展为载体的创新发展之路,描绘了一幅“产业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画卷。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吴江区全面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1-7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12亿元、工业投资126.8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7.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3%、15.1%、235.3%。

为总结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2020年7月我社组成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为组长的“研究提炼吴江发展精神”调研组,对吴江进行了全方位调研。调研组认为:吴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是重超越,勇于“争第一、创唯一”。而实干抢先的精神、创新争强的勇气、协调融合的气度和共创美好的追求是吴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

一、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筑就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

吴江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心无旁骛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区内产业特色鲜明,集聚程度高,拥有丝绸纺织、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光电缆、装备制造两个500亿级产业,化纤产量占全国1/10,光纤光缆产量占全国的1/3,电梯产量占国内品牌的1/6。

聚焦实体、稳打稳扎,吴江坚持以智能化改造、信息化融合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发展质效显著提升。装备制造、光电通信有望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超4000亿元。恒力、盛虹集团位列世界500强,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拥有上市公司20家。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总要求,吴江积极引导企业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突出质量与效益为核心,狠抓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成为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大亮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有效高新技术企业628家。拥有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國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超180家企业和项目相继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类政府奖项,拥有国家级科创园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2家, 国家“千人计划”55人、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6家。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53件,人才总量超3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2.51万人。

经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吴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34.5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958亿元,年均增长13.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2年的22.3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23.10亿元,年均增长14.48%。

二、注重均衡发展,彰显融合发展的“江南水乡美”

吴江坚持均衡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美丽吴江建设,打造烟雨诗画的“新鱼米之乡”,让江南韵更足、小镇味更浓、现代风更强、百姓笑容更美。

吴江地处江南水乡,拥有独特的水乡风貌。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7%。传统民居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具有浓厚的水乡韵味,是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钟爱之地。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34.08万亩,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0.04%和70.6% ,享有“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美誉,是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

为此吴江聚焦建设面向世界的江南水乡城市典范,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度和承载力,加快推动形成美丽乡村群,擦亮具有国际标识度和城市温度的吴江名片。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先后开展了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三网”整治拆除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畅流活水”工程、“三水同治”“河湖长制”、太浦河“沪湖蓝带”空间战略研究等一大批水环境治理项目。深入开展大气治理,加大印染、喷织、化工、火电等行业专项整治,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PM2.5累计平均浓度3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空气优良天数为262天,优良率73%。稳步推进绿化建设,林木覆盖面积达34.1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0.09%。每个区镇都建成至少一个生态公园,总面积超5万亩。二是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城乡一体的重要内容。为彻底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现象,在完成自然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落实“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三星级康居乡村”和美丽村庄建设任务。三是把老街综合改造等城乡有机更新项目作为民心工程实施。总投资12.39亿元完成62条老街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老街面貌一新,功能、品位整体提升。结合美丽镇村建设,把撤并镇功能提升作为城乡工作重点,按照不同定位,分类施策,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被撤并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沿枢纽功能。

三、 坚持民生优先,创造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美”

吴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路有所达等民生大事、关键小事,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幼有所育”上,吴江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辅,多种体制并存、多元发展的格局,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100%。每所新建或扩建的幼儿园都按省优标准建造,吴江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在“学有所教”上,全区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幼儿园)169所,不断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100%,高中段毛入学率保持100%。

在“劳有所得”上,吴江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19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4%的低位运行。本地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9.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5万元。

在“病有所医”上,吴江不断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6个、开放床位数6926张。构建了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基础、社会医疗救助为补充、大病保险为辅助、“双特”再救助为扩展的“四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

在“老有所养”上,吴江建立起统筹城乡、覆盖全民、更加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构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区建有养老机构22家、建成282家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洁、助急、助行、助浴、助餐”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累计完成服务工单数90.95万单,覆盖3.7万80周岁老年人家庭。

在“住有所居”上,吴江确立了以分级保障的方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应保尽保”的保障水平。全区共有3445户(次)家庭获得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29户家庭享受到了公租房实物配租政策,解决了全区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在“弱有所扶”上,吴江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困难残疾人救助和特困人员供养为主,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行精细精准救助,开展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困境排查和需求评估,完善“一户一档”,细分困难家庭诉求,链接社会救助资源,定制“一户一策”。2016年起创新实施“手拉手、送温暖”慈善救助项目,推动爱心企业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对765位救助对象实施救助,支出救助资金共计1548万元。

在“路有所达”上,全区建立县道、乡道、专用公路、村道配套的村村通公路网络,区镇10分钟内上高速。城乡公交日均客流18多万人次,城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3.7%、公交车辆万人拥有10.86标台,全面完成省定初步实现现代化指标要求;镇村公交通达率继续保持100%,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和村村有亭。

四、营造安宁的社会环境,铸就幸福城市的坚强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综合治理质效,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综治网格化建设,形成“片区—村(社区)—自然村落(居民小区)”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格局。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完善联动机制总体框架。吴江“12345”服务热线整合24条部门服务短号以及区长信箱、网络论坛等问题来源,实现“一个号码管服务”。构建了纵向打通区、镇、村、基层四级网格,横向贯穿网格管理、联动处置、综合执法三个环节的“两纵四横一平台”联动机制总框架,实现了70%的问题在基层网格内解决,20%的问题通过上推至上级网格联动解决,仅不到10%的问题通过执法解决。

划小治理单元,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区划分区、区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四级网格,组成综合治理网格“四横”架构,形成“基层+专业”无缝对接、多网融合的网络体系。重点人员管控、安全隐患排查、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要素全部纳入基层网格。按照不同类型,确定基层网格的工作重点,实现“一张网格管治理”。

配强治理力量,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配备基层网格长、网格巡查员、网格警务员、网格督导员4类专职网格工作人员。通过确定经营、管理、服务三类企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实现从单纯的被动受理向覆盖全区的主动预防、主动发现、主动处置、主动化解转变。

升级联动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智能水平。平台汇聚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重点信访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数据,推送至基层网格重点关注。社会综合治理事(部)件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等环节全部线上进行,形成完整的业务流闭环和信息流回路,实现“一个平台管流程”“一套机制管运行”“一个办法管考核”。

推进综合执法,强化社会治理执法保障。将10个部门的645项行政处罚权、相关执法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划转至各镇,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纵观吴江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方面: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三是增长方式的转型。而吴江在体制、增长方式以及政府作用三个方面有了创新性突破。

1、坚持改革創新,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奔小康、建设美丽吴江的磅礴力量。吴江通过解放思想,抢先抓住了市场化、国际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创造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志在富民”的“苏南模式”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市场化,乡镇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通过国际化,推动了企业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促进了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以“富民”为价值引领,率先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成为我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美丽吴江的愿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吴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小康的实现程度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同步提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保障“三大并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享有共同的教育、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每年政府用于民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75%;持续做美农村、做强农业、致富农民;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坚持探索创新,勇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吴江坚持产城融合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化,有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资源配置向优势板块、优质项目集中;通过“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等形式,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大配置。坚持普惠均等助推城乡服务一体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吴江发展转向“好中求快”的发展。首先,富民优先成为吴江人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战略。其次,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点在于推动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在吴江,外商投资的产业升级是“新苏南模式”的一大特色。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外资由过去单纯引资转向突出引入核心高技术,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著名公司,突出研发中心的引进和建设。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方面形成自主创新的新特色。吴江较早关注资源和环境保护,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4、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转变政府职能。吴江敢于先行先试,注重强力作用的地方政府和充分作用的市场协同,注重各项改革之间的联动性,全面推动集成式改革,以务实、管用、有效的制度安排,紧扣开放这个主基调,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小气候,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初期吴江各级政府主要是乡镇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决策,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逐步退出了直接的市场活动、退出了企业。与此相适应,政府的着力点在于提供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公共环境,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公共平台,从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逐步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握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形成了强有力的力量。

吴江政府的优质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内生动力、释放了内需潜力,为人民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了便利,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 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先进经验。吴江人重视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以务实、管用、有效的制度安排,紧扣“开放+”,营造高质量发展“小气候”,全力构筑开发开放新格局。

20世纪80年代,吴江人认识到“苏南模式”的不足,大胆走出去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大刀阔斧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对私营个体经济“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像对待外资一样,为民资的发展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从而在曾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吴江催生出万千个“小老板”。民营经济长盛不衰、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吴江经济的一种标志和符号。

6、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优势。党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吴江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党建融入发展、融入民生、融入区域、融入群众,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在发展中,吴江注重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往无前追求最优目标,一着不让干出最佳结果,在大战大考中干在最实处、冲在最前面,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把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以党建“最大政绩”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实现党建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优势。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自贸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区域融合发展强势推进的关键时刻,吴江人民勇于超越,攻坚克难、共创美好;超越行政区划的限制,确立推进一体融合的自觉性,形成推进一体融合的主动性,打造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引领是亮色、文化底蕴是彩色、高质量发展是成色的吴江样板,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书写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吴江答卷!

(执笔:戴效能)

猜你喜欢

吴江网格发展
追逐
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
赞家乡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