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决定理论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

2020-11-16许晴刘诗涵邓贞谭友坤

文教资料 2020年22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大学生

许晴 刘诗涵 邓贞 谭友坤

摘   要: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传统授课式学习受到冲击。在“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批学习群体,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最终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厘清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及问题,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对提高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碎片化学习   大学生   自我决定理论

二十一世纪,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现代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发生变化,在教育领域有着较明显的体现,衍生了诸多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便捷、灵活、高效等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的控制,人们可以自行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充斥人们的生活。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电子设备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十分普遍。此外,由于移动设备的便捷性与无线网络的覆盖性,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时随地选取喜欢的方式学习,因此碎片化学习方式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青睐、所推崇。据李亭松①(1-5)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4.32%的大学生认为碎片化学习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体现出碎片化学习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可与支持,未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习效果较差。

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往往呈现出零散的、关联度不高的特点。同时,受“短、频、快”的影响,在碎片化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是简略地浏览,尤其对于晦涩难懂、结构混乱的学习内容,不太愿意耐心仔细地阅读,相反,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对待。对于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缺乏深入的思考,最终,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仅仅处于表面状态,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形成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对习得的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思维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容易发生遗忘。另外,网络上的各大应用程序、消息资源同时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一部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导致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上,以至于学习计划被终止。

(二)缺乏内在动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今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之产生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成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及时有效的补充。大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里灵活地学习。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在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时候,没有具体学习目标和动力,甚至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并不是出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或者自身需要,缺乏内在动机,而且在这过程中不会感到愉悦和满足感。

(三)缺少有效互动。

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来看,学生对于碎片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题,通常采取“回避”的方式,不会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因此学习效率往往比较低下,老师因为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另外,由于没有经常性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疏远,导致学生情感需求不能获得及时满足。

二、自我决定理论与碎片化学习的联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等人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基于人的心理需要,强调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个体表现出的行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是自己对行动做出的自由自愿的选择。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及发展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相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感需要。

自主需要指的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和他们相关的活动中。目前,大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在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被迫”行为,整个过程缺乏目的性和积极性,并且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由此,可以将其视为内在动机的缺乏,学生没有主动投入学习,而且在学习中注意力容易转移。

能力需要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任务有能力将其做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需求。在进行碎片化学习时,大学生对于冗长复杂的问题,常常采取“只理解表面含义”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深入思考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缺乏自我效能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信。

归属需要即指:学生在一个集体内与其他成员有着和谐融洽的关系,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但是,当大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遇到难题时,通常不与老师、同伴交流,彼此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人人都有强烈的归属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由此,可以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率不高的部分原因归因于归属需要缺乏。

三、增强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果的建议

自我决定理论对优化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率有着有益启示:尽量为大学生创设能满足他们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条件,促进更多内在动机的生成,或者将外在动机内化,提高对碎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动地构建意义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要重视大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还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质量对于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具体性和方向性,在交流过程中,彼此还会产生情感的互动,例如:支持、信任、关怀等,这些情感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集体对于学生有着归属感。网络平台作为碎片化学习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情感交互的载体,无疑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对于网络平台的良好建构显得十分有必要。綜上,本文分别从学生、教师和网络平台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率的建议。

(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碎片化学习观,加强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要想加强学生学习动机,首先要设法改变学生的信念。第一,大学生要端正对碎片化学习的态度,做好有效的规划。碎片化学习对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作为消遣、娱乐的方式,给他们带来快乐、轻松,还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因此,大学生们要清晰地意识到碎片化学习的作用,并在课后有效使用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有了清楚的认识后,还要对碎片化学习有着明确的计划。没有目的性的学习,只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目标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监控、调节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调动学习自主性,并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上,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第二,大学生要积极地开展合作学习。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提倡大学生采取小组形式,成员之间共同协商、互相帮助、彼此鼓励,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一起为着目标而努力,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同时共同的目标还对学生起着监督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第三,大学生要对碎片化学习知识点进行有意义建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关联、彼此分离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主张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知识分类、总结、概括,然后根据内在逻辑意义形成有序的、系统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达到对学习进行深度思考的程度,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要激发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动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首先,因为碎片化学习作为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传统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使碎片化学习与课堂系统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向学生分享碎片化学习平台及有效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习时处于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状态,并且感受到碎片化学习的优点作用。

其次,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应该适当结合图片、音效、视频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习富有多样性,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碎片化学习中,并使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另外,教师对于学习资源可以使用分层布置方法,碎片化学习就本身而言,是大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种拓展课堂知识的自主学习方式,每个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课后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的内容,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逻辑能力,并且让他们在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再次,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评比、奖惩等竞赛措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发展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另外,交互、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对学生在碎片化学习时遇到的困惑难题做出及时解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缺点。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避免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单向的学习模式。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支持与理解。同时,教师能体验到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尊敬与爱戴,师生之间建立起牢固的情感联系。

(三)完善网络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第一,网络平台的构建要能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任务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可以采取积分制或评段位等形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获得的积分或者段位的高低,明显感受到学习情况,有利于增加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积分制或评段位等形式能调动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兴趣,想要自主“攻克”一个个难关,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起着有效的作用。

第二,当今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对于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免掺杂一些虚假的、易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为了避免引起学生认知理解上的错误,以及有效防止他们在碎片化学习时被其他因素干扰,各大网络学习平台应该加强监管、管理,及时拦截杂质信息。

第三,网络平台应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根据每个学生对信息资源的点击量、阅读量及学习时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经常关注、重视的内容及时复习和拓展,从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动机与个体的兴趣、需要等紧紧联系,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在碎片化学习中,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释:

①李亭松,张洪泰,吕林海.新时代新学习方式的利与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20,43(02):1-5.

参考文献:

[1]李亭松,张洪泰,吕林海.新时代新学习方式的利与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20,43(02):1-5.

[2]臧艳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基于新乡市的调查[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02):160-164.

[3]朱燕芳,耿晶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提升策略[J].时代金融,2020(05):146-147.

[4]胡姣,张文兰,陈思睿.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归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2):36-43.

[5]高婷婷,徐建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优化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3):26-27.

[6]金冬梅,张富芹,曹梦瑛,温志毅.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高校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主动性探究[J].决策与信息,2019(12):89-95.

[7]高华清.自我决定理论在高中英语“慧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55):170-171.

[8]张琳.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应对[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04):53-57.

课题来源:该论文为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教育”对高师院校学生学业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實践哲学视野下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项目编号:TER2017-01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技术环境发展下基于微视频课程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