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三八线:横城反击
2020-11-16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1951年4月
美军为挽回败局,疾速增兵,并向志愿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中朝军队在给养等方面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顽强地进行了汉江南岸阻击战、横城地区反击战及逐山逐水的机动防御战,将“联合国军”阻挡在三八线附近。在87天的战斗中,歼敌7.8万余人。
艺术总是来源于现实。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英雄,总是个性十足,从行为到装扮,无不如此。就像超人标志性的斗篷,麦克阿瑟的是大墨镜和烟斗,而代替沃克成为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胸前总是挂着两枚随时可以拉弦的手雷。就是这个“手雷”司令,率先发现了志愿军的短板。
李奇微发现,第8集团军与志愿军的三次对阵,战斗均在第八天前后宣告结束。即便志愿军胜势明显,进攻也会在第八天停止。尤其是第三次战役,只携带了五日份粮弹的志愿军,攻势行动在三天后便开始递减。李奇微是个战场经验丰富的将军,他敏锐地发现如果志愿军攻击力迅速下降,说明后勤补给跟不上,这是绝佳的反击机会。最终,他得出了一个对志愿军来说几乎致命的结论:中国军队的锐利攻势最多只能保持一周!同时,为了对付志愿军的穿插分割战术。李奇微规定无论战事如何,各部队要齐头并进,一律不得越过“调整线”。说白了,该战术并不稀奇,就是所有部队呈一条直线,你挨着我,我挨着他,肩并肩一起走,不留出空隙,不孤军深入,以美军火力优势开路。简单粗暴,但很管用,这成了李奇微对抗志愿军的看家本领。按照李奇微的设想,这一战术可以让“中国人的血流干”。但这种呆板的战术却在实际运用中“让美国人的血也流干”。李奇微自认为找到了掌握战场主动权的钥匙,经试探性进攻摸清我军困境后,于1951年1月25日集中部队,在远东全部航空兵、装甲兵掩护下,全线发起名为“闪击作战”的大规模进攻。
李奇微的动作出乎彭德怀的预料,也打乱了志愿军准备休整两个月再发动攻势的计划。入朝以来,志愿军连续作战,减员非常严重,而且部队非常疲劳,可以说几乎达到了极限,特别是营养不足导致的夜盲症,严重影响志愿军的战斗力。
于是,第四次战役成为中美两个战术大家的一次较量。志愿军对迂回包抄时机的准确把握和李奇微的新发明——磁性战术均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反复争夺,志愿军对火力凶猛的美军节节阻击。14天的时间里,美第1军只前进了18公里。
这时,彭德怀在东西两条战线“西顶东放”的战略部署取得奇效。
西线,汉江南岸是我军控制的丘陵地带,但这一片也是公路网较为发达的地区,利于美军机动。一月份的朝鲜半岛,气温还是非常低,平均在摄氏零下25度左右,对后勤保障能力很弱的志愿军来说,这比敌人更可怕。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成为志愿军战史上最艰苦的篇章之一。志愿军在汉江以南阻击进攻汉城的美军,进行了20余天的大规模阵地防御。志愿军在西线的决不后退,让东线的美军出现了错觉。南朝鲜的3个师与美2师一部,轻松推进至横城以北,成为志愿军迂回穿插战术的瓮中之鳖。
1951年2月11日夜,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仍然在汉江南岸与敌人进行血战,与此同时,邓华指挥的四个军向横城敌军猛扑过去,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志愿军以最擅长的迂回穿插战术,在夜间利用敌防御空隙大胆深入,一夜之间就将横城地区南朝鲜军三个师打得稀里哗啦,南朝鲜军第8师基本覆灭,第3师、第5师也被打得稀烂。志愿军一举攻占横城地区,将敌军击退26公里,取得了干净利落的完胜。
12日凌晨,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在横城西北的一个无名山谷又遭遇了增援南朝鲜军的一支美军车队。这是由美2师15野战炮营(105MM火炮营)、503野战炮营(155MM火炮营)和步兵团组成的混编部队。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美军除中校营长以下官兵50余人被我军俘虏外,其余几乎全被击毙。美军回忆这次战斗时称,“这支部队仅有3人跑了出来” 。战后美军把这个不知名的山谷称为“死亡谷”。此外,南朝鲜军的四个炮兵营也先后全军覆没。这一仗堪称志愿军缴获火炮的盛宴,缴获的火炮足够装备志愿军一个炮兵师。一位志愿军炮一师的老兵回忆起当年横城反击战,第一句话就是:“嘿,大胜仗,到处是敌人丢弃的大炮,我们骑在那些大炮上面都不舍得下来!”别信好莱坞各种电影吹嘘美军的英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史记载会不小心把真相说出来:“他们(美国陆军)又擠成一团了。”
在自然界,什么动物受到攻击会成群挤成一团?被猎食的动物。
李奇微在其著名回忆录《朝鲜战争》中,也不得不对这次完败战斗作了如下描述(当然锅还得让韩国人背):“林肯诞辰前后,中共军队发起了第四阶段的攻势,我们被迫又放弃一些地区,在中共军队的进攻面前,美2师又一次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火炮的损失更为严重。这些损失主要是由于南朝鲜军第8师仓皇撤退造成的。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两天一夜的战斗中,志愿军俘虏南朝鲜军约7500人、美军约500人,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虏南朝鲜军数量最多的一次战斗。此战再次验证了志愿军大胆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威力。
我军打仗最讲究断敌退路,其余部队将敌分割包围,在局部形成优势,形成以多打少的非对称优势,把敌人围起来群殴那是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这个道理凡是会打仗的都懂。美国人喜欢凭装备优势来形成非对称,我们喜欢凭战术行动来形成非对称,朝鲜战场正是东西方军事文化的一次巨大碰撞。
TIPS
美军磁性战术
李奇微在朝鲜战场的战术“发明”,就是利用美军机动性优势,与志愿军保持接触,不强攻,不多撤。志愿军进攻便回缩,待7-8天后,再进行猛烈攻击。每天的战斗中,白天积极寻求与志愿军作战机会,夜间主动后撤30公里,恰好是志愿军一夜行军所能达到的距离,使志愿军无法发挥夜战优势。
TIPS
18勇士闹水原
面对敌军的突然反扑,为查明敌情,打乱敌进攻部署,1951年1月25日夜,第五十军一四九师四四七团三营副营长戴汝吉奉命率侦察部队夜袭水原城。戴汝吉是一名纳西族汉子,受领任务时,只提了一个要求:“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追认我为共产党员!”水原,是汉城的卫星城,位于汉城市南44公里处,现有百万人口,当时美25师35团——就是被一四九师侦察连痛殴过的那个美军的“狼狗团”驻守水原,真是冤家路窄。由于敌军阻击,侦察兵仅有18人突进城内,在美军重围之中,志愿军把水原城搅了个稀里哗啦。
最后,戴汝吉率部从水原东门冲出,18人闹了个天翻地覆,抓了俘虏扬长而去,顺手还揍了一顿在东门炮兵阵地的美军,顺利返回。成为志愿军战史上著名的“18勇士闹水原”。戴汝吉是纳西人的骄傲,在丽江古城,至今有一所纪念英雄戴汝吉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