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弘扬优良家风中的角色定位
2020-11-16杨涵
杨涵
摘 要: 优良家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和睦团结的要素,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弘扬优良家风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应积极探索将弘扬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做优良家风的研究者、实践者、传播者,为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凝聚强大正能量。
关键词: 辅导员 优良家风 价值观 思政教育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1](201)。家风作为家庭的主旋律,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家风一旦形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优良的家风还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对家庭成员的子孙后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和积淀了以忠诚、孝顺、勤俭、崇廉、尚礼、重学、敦厚、和睦、仁爱、公义等为价值取向的优良家风,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应当传承弘扬的优良家风核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总书记认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3](177)良好的家风能够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予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并指引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一个家庭的家风搞好了,整个社会才能风清气正。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优良家风,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是很重要的切入点。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更应努力成为优良家风的研究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良家风这一载体,进一步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辅导员是优良家风的研究者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理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呼唤高校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辅导员在工作中应主动思考研究,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规律,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以家风教育而言,辅导员要将优良家风落实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当对优良家风的资源有深入、系统的了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重视家庭的传统,优良的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著名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及“周公诫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典故都是优良家风的体现,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地方志、家谱等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家风家训的记载,内容丰富、价值深远,蕴含了古人对于思想道德、伦理规范、行为操守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是新时代重要的育人资源。另一方面,受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传统的家风家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的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弘扬优良家风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既重视传承又重视创新,使优良家风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高校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承担研究者的角色,对传统家风家训文化,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上开展深入研究,对其加以整理,进行甄别,精选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内容,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优化家风文化的资源。传统家风中的一些封建教条思想,如愚忠观、尊卑思想、贞节观等已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摒弃,如诚信做人、奉献社会、矢志报国等精神,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育人价值的,应当大力弘扬。高校辅导员在弘扬优良家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斷学习,加强研究,不能将传统家风当做教条固化,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取舍,让优良的家风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之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辅导员是优良家风的实践者
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曾嘱告家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4](107)强调一个家族的家长、长辈在教育家人、后辈中的示范作用。家风教育既是言传,又是身教,周恩来对家族中的晚辈一向视如己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定下了“十条家规”,要求晚辈不能以公谋私,不能搞特殊化,周恩来更是从自身做起,始终将自己作为人民的勤务员,不为个人谋半点私利,晚辈在他的要求下严格遵守“十条家规”,不越雷池半步[5]。从上述事例可见,家族中的长辈能否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是优良家风能否得以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因素,只有先“正己”才能后“教人”。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之后,自然地弱化了与原生家庭的关联,高校教师的师表作用对于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可以说对大学生而言,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家长”角色。教师的价值观念、言行举止都会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产生影响。
在大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辅导员除了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关心督促之外,还会在生活和思想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辅导员见证了学生在大学中的成长与进步,与学生建立起了较为深厚的感情。在学生的心目中,辅导员的形象通常是较为“高大上”的,因为辅导员知道的事情总是比学生多,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中还是思想上,但凡大事小情,学生第一个求助的对象往往都是辅导员,可以说,一个认真负责、被学生认可的辅导员,也是所带学生心目中的“大家长”。辅导员在弘扬优良家风的过程中,应自律和自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应当身体力行,将优良家风贯穿自身的行动实践中,发扬“三省吾身”“过勿惮改”“慎独慎行”的精神,以优良的家风规范思想言行,涵养教育初心,培养职业道德感,为学生起到榜样和模范的作用。
三、辅导员是优良家风的传播者
新时代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大多是獨生子女,且多成长于优渥的环境中,被家中长辈围着转,在溺爱、娇惯的环境中长大,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很多大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在大学集体生活中,许多矛盾冲突因之而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家”与“小家”之分,一个辅导员所带的年级、班级是广义上的“家”,辅导员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弘扬优良家风,培育桃李栋梁,是辅导员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但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优良的家风不是冰冷的教条,弘扬优良家风更是一项繁复、系统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地加以坚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弘扬优良家风的研究者、实践者,更要成为优良家风的传播者。
高校辅导员作为优良家风传播者的角色,应着力于推动两方面工作:一是丰富家风教育的内容、创新家风教育的形式,增强优良家风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家校联动,营造全员育人的家风教育氛围。
优良家风的资源是丰富的,家风教育内容应该是丰富的。高校辅导员应充分把握自身的工作性质,以“第二课堂”等形式为载体丰富家风教育的内容。可以利用班会、党团活动、社团文化节等方式,开展家风知识的宣讲、竞赛;可以利用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地方优良家风文化的魅力;可以将革命伟人的红色家训融入家风教育中,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家风育人。在新时代弘扬优良家风,还应符合新时代对于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新要求,大学生在什么地方,思想教育工作就开展到什么地方。辅导员在开展家风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助推优良家风的传播,使学生既能在线下,又能在线上接受优良家风潜移默化的滋养。
优良家风的传播,还需借助家校共育合力。高校虽然是育人的主阵地,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任何一方面责任的缺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对于个性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事的态度或多或少带有原生家庭家风的烙印。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但家风建设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不少家庭或者家族之中优良家风的传承上出现了断层的现象[6](326)。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与学生家长打电话、网络沟通及家访等形式,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优良家风的重要性,主动践行优良家风,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使优良家风的传播面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发挥原生家庭家风家教的育人优势。同时,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时,更要注重了解他们家庭,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良家风的正面影响,抵制不良家风的负面影响,通过家校共育、多措并举,学生受到更为全面的家风教育。
四、结语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是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走向。因此,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十分重要。优良家风所传承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并将决定其一生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7](107)。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我们更应重视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优良家风。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有责任、有义务研究好、践行好、传播好优良的家风,引领青年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8](108)。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包括辅导员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大力推动传承和弘扬包括优良家风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参考文献:
[1]王福山.家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一性及现实途径研究[A].余斌,佘远富,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5辑)[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2).
[3][清]陈宏谋,著.五种遗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4]师晓娟.基于优良家风传承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
[5]张东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N].人民日报,2015-04-21(18).
[6]张俊国.习近平的家风观略论[A].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张星星,主编.新中国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第十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8.
[7]师晓娟.基于优良家风传承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
[8]王伦刚.将优良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学院学报,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