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创新培养略谈
2020-11-16陈军
陈军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学校不断壮大,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难。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已成为现代社会和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创业观念 创新培养路径
2002年,中国高校才真正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当时有九所国内大学率先成功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这些大学的试点工作成功地打开了中国高校創新创业教育的大门。从此之后,中国高校领域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浪潮日益扩大,创业教育的各种新思想、新模式和新内容层出不穷,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进入了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概述
1.创业不确定性和创业成本不断增加。
过去,商业信息传递效率非常低,人们可以通过某些信息壁垒赚钱。 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快,信息壁垒基本消失了。人们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价格也几乎是透明的,同行之间为了竞争,售价更接近成本,利润率下降,伴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成本不断增加。让创业成功的不确定性和创业成本不断增加。
2.就业压力大、就业理想难以实现。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与毕业后初次就业的延误有关,导致就业晚和就业差。首先,由于大学招生人数的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显著增加,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降低。其次,扩招的结果导致大学生之间存在就业竞争,找工作比以往更加困难。另外,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导致“高不成,低不就”,陷入怪圈。除了上述几点之外,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合理,高校缺乏对学生就业的适当建议,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教育体制和个人因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和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1.经济下行导致创业意识不强。
经济下滑意味着所有经济增长指标都在不断下降。近两年来,中国各行各业创业者的相关指标都有所下降,说明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相关经验较少。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越来越低,意味着创业不能提高就业率,直接导致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2.创业要求的严格导致创业意识不强。
尽管年轻人可以更快地接受和使用新事物,但缺乏社交经验和人际关系,是学生创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即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日常突发情况和很容易发生的资本链断裂,并且学生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差,解决问题和经验的能力不足,导致创业项目被终止。当然,在持续学习中,学生们会有更深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学习,但知识储备并不等于能力,在创业实践中,实际管理技能比教科书中所学的管理知识更有用。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几乎没有积累任何管理经验,因此糟糕的管理技能常常难以使公司正常运作。在缺乏完整的行业调查和透彻了解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的想法和创造力,很容易给自己和家人造成损失。
3.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意识导致就业能力差。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找到工作并不难,但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有些学生只想为高薪、简单的工作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工作,但还没有做好准备。实践证明,杰出的创业者更能够抓住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获得良好待遇的机会。那些仅仅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将不会具有高度的独立性面对多变的就业环境。
4.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下降导致就业能力差。
如今,一些大学教师努力申请研究项目并在相关期刊上发表论文,忽略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期望在教学和科研上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授课时仅注重学生的到课率,导致学生管理不严,考试纪律松散,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此外,严格的大学入学要求而轻松的毕业条件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由于一些院校的毕业条件相对宽松,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关心正常学习,甚至在宿舍里玩游戏,荒废学业。大学考试制度并不严格,有些大学生对学业漠不关心,可能在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顺利毕业,这些因素都导致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5.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造成就业能力差。
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与社会没有联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与社会需要的东西完全不同,大学获得的知识可能由于新的社会发展而落后。 例如,在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学校学习的编程语言可能与信息技术公司使用的最新编程语言不兼容,即使在传统的机械工程行业,学校教学标准和技术在生产实践评估中仍然落后于实际的生产实践。
三、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对策
1.高校应开设具有指导意义和针对性的创业就业指导课程。
如今,大多数高校提供的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尚未引起学生和教师的真正关注。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重视创业和就业政策指导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完善双创课程的评估方法,避免评估和评估方法白白浪费,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同时,学校还应增强学生学习双创课程的意识,制订专门计划,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塑造自我形象与增进自我了解,并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创业和就业方面领先和针对性的课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
2.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定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竞赛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即使学生可能不会完全按照计划的职业发展生活,但是职业竞赛可以使学生思考如何清晰、清楚地调动思维,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匹配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显示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式方面的优势,表现出独有个性,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同时,学生因前瞻性而下意识地思考如何发展技能和储备知识,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需的,提高综合就业能力。
3.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是否有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高低产生影响,典型如贷款融资、税收减免和创业服务。例如,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创办自己的公司,并在公司所在的工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注册资本可以逐步投入那些由毕业生创建的且满足合理的税收优惠的公司。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应对自行创业的毕业生在发放小额贷款方面提供便利并简化程序,政府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免费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個人档案的处理。在政府的充分政策支持下,学生们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始自己的事业,并在毕业前增强创业意识。
4.社会应当更加包容大学生创业。
没有“容忍失败,提倡冒险”的整体创业精神,社会对青年创业的支持仍然比较薄弱,社会以追求成功率对待学生创业,并以此作为考验标准,很容易使学生在创业时主观地“选择”较易成功的行业,不利于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发展。实际上,成功企业家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注册企业家的数量及是否有人准备创业。此外,社会上还存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人们经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等观念看待那些创业失败的人,社会应该更多地考虑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多多丰富他们的创业经验,而不仅追求成功。社会包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5.全面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还需要全面看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例如:高校可以选择优秀的毕业生组成导师小组,并针对青年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高校要为学生不断提供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建议,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指导,这种动态的支持十分必要;高校可以丰富“职业规划竞赛”“职业资格竞赛”等就业和创业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此外,广泛使用校友资源,建立完善的外部筹资体系,积极筹款,并鼓励学生利用社会众筹平台筹集创业资金。
6.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优势,鼓励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是中国高校最重要的竞赛之一。互联网创新大赛的影响不容小觑,许多大学开始重视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普及正成为高校创新和创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创新型和企业家型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中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此外,在互联网创新竞争的影响下,中国大学将创新活动作为组织各种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考虑因素,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潜力不可低估,互联网创新大赛创造了许多深受社会关注、深受公众喜爱的高科技产品和创意产品,例如无人直升机系统、三维人体扫描仪、智能便携式近视预防和控制设备等。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不仅是大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竞赛平台。从业务计划到项目规划再到项目资金,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中所有过程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互联网创新竞赛具有通过竞争促进创新教育开展的作用,为大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创客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1.综合考虑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
创业是一个整合过程,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客观因素。 如果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政策的支持,那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实际上就是“独木难支”,学生的劣势是社会经验缺乏,高等学校应当支持学生适当开展自己的商业项目,把创业精神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思想中,当今高等教育更多地侧重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并且毕业生考虑的都是寻找工作,在自主创新项目和自由创业项目中还是稍显薄弱。
现在,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高等院校可以适当地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一些市场动态、筹资、法律等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优势及教学和研究人员,再加上特定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实行自主创业。
2.选择战术性放弃而不是永远放弃。
心理素质薄弱应该是大多数大学生创客的普遍问题。遇到挫折和困难,很容易放弃,创业便失败了。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心理建设是必要的,创业失败是可以接受的。 主要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失败的经历可以促使创客对市场、行业及股份共享和团队管理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迅速适应东山再起。
总而言之,不断改善和优化高校的就业和创业服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创新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等学校应该充分履行职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和创业观念,充分、正确地理解社会创新创业环境,为学生进入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荣桂,夏媛,徐治然.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研[J].高教学刊,2019,23(21):138-140.
[2]闫蕾蕾.对基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45(14):163-165.
[3]程智开,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188-190.
[4]田玉敏.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模式与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6(4):66.
[5]梁坤伦.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6):117.
本文为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面向创客教育的湖南高职院校众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课题终结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6BZY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