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采高综采面采空侧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020-11-16

江西煤炭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回风顺测站锚索

张 毅

(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中 045400)

1 概况

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9713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位于七采区,开采9#煤,开采标高+724~+756 m,埋藏深度359~460 m。 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开采,可采长度平均1 172 m,倾斜长220 m,面积为257 840 m2。工作面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回风顺槽、低位抽采巷、走向高抽巷、进风顺槽.9713 工作面北部靠近9712 工作面采空区, 东邻七采区系统大巷,南部靠近9#煤七采区未采区域,西接9804工作面采空区,其中,工作面回风顺槽靠近采空区侧。

9#煤层厚度5.0~5.6 m,平均5.17 m,煤层倾角为2°~10°,平均4°。 工作面切巷沿煤层倾向南北向布置,沿煤层走向由西向东推进。9713 进、回风巷与邻近工作面煤柱均为35 m;进风巷、切巷均沿9#煤层顶板布置; 回风巷在煤层分叉区沿9#煤层底板布置, 在煤层合并区沿9#煤层顶板布置;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7.88 m,水平层理,夹粉砂岩条带,含砂量不均,具节理;煤层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9.34 m,下部含粉砂岩薄层,性脆,断口呈参差状,致密,细腻。

国内外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开采实践表明,工作面采高增大后,采空区顶板的下沉空间也随之加大,超前支承压力也将随之加大,容易造成巷道围岩进一步失稳,冒顶、片帮现象频发,巷道压力大、变形严重, 一直是大采高工作面面临的常见问题,持续影响工作面推进速度及安全高效生产[1-5]。

图1 9713 工作面平面布置

2 巷道围岩状态数值模拟

2.1 模拟方案

为比较采空侧与非采空侧巷道围岩状态,根据9713 工作面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采用UDEC软件对9713 工作面进、 回风顺槽受采动影响下塑性区分布、破坏深度进行模拟,模型的建立条件参数为:所建立的模型煤厚为5.0 m,将煤层划分为宽×高=0.25 m×0.25 m的块体,直接顶1.0 m×0.5 m,底板1.0 m×0.5 m。 整个模型大小为 (宽×高)200 m×150 m, 以深400 m位置的上边界载荷模拟,支架工作阻力8 000 kN,煤层倾角设定为4°。

各巷道尺寸及支护方式具体如下:

9713 回风巷断面为矩形,荒宽5.0 m,荒高4.3 m,顶部采用5 根Φ21.8 mm×6 200 mm (1×19 股)锚索,两帮各布置4 根Φ20 mm×2 400 mm左旋无纵筋高强度螺纹钢锚杆, 两根Φ17.8 mm×4 200 mm(1×7 股)帮锚索,支护排距均为1 m。

9713进风巷断面为矩形,荒宽5.0 m,荒高3.7 m,顶部采用5 根Φ17.8 mm×6 200 mm(1×7 股)锚索,两帮各布置4 根Φ20 mm×2 400 mm左旋无纵筋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支护排距也为1 m。

2.2 模拟结果分析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参考不同采高下围岩状态[6],采空侧与非采空侧对巷道围岩状态特别是巷帮的影响有较大区别,煤帮塑性区分布、煤壁破坏深度及煤体位移曲线分别见图2(a)、图2(b)。

图2 煤帮塑性区、破坏深度及煤体位移曲线

通过对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回采条件下围岩状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可明显看出,巷帮煤体塑性区分布范围、破坏深度、位移量三者都有明显区别。

回风顺槽北侧由于靠近9712 工作面采空区,巷道围岩尤其是北帮变形明显, 平均变形量为0.8 m,煤壁先受剪切再受拉伸破坏,表现为煤壁中上部片帮,煤壁位移量为305 mm,而且片帮范围较大;巷帮塑性区范围达到1.1~1.5 m, 煤壁稳定性差,围岩平衡性差。

进风顺槽南侧靠近9714 工作面(未采),巷道南帮几乎不发生变形或极少量片帮;平均变形深度在0.2 m以内,主要发生在煤壁中部,煤壁位移量不明显;南部塑性区范围不超过0.6 m,围岩状态良好。

3 工作面超前支承矿压观测

3.1 观测内容及方案

为研究分析进、回风顺槽矿压显现规律以及顶锚索支护效果,对巷道围岩表面位移以及顶部锚索载荷进行监测, 之后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作为分析进、回风侧的支撑压力的现场依据,因此矿压观测内容主要包括:

(1)巷道断面变形量。 主要反映巷道围岩变形程度,具体包括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见图3。

(2)顶板锚索受力载荷,锚索测力仪见图4。

图3 巷道表面位移测站布置

图4 YAD200 矿用锚索测力仪

3.2 测站布置及观测

为分别监测9713 工作面进、 回风顺槽围岩变形与矿压显现规律, 采用综合测站YAD200 矿用锚索测力仪进行监测,测站分布情况为:

进风顺槽由于靠近实体煤, 综合测站间隔为500 m, 从设计停采线开始一共布置有3 个综合测站,回风顺槽由于靠近采空区,综合测站间隔为300 m,共布置有5 个测站,其中,进、回风顺槽第一组测站均设置在停采线处,停采线至切巷依次为1#、2#…测站。

为防止仪表损坏,保证仪表读数可靠,每个测站安装YAD200 矿用锚索测力仪3 块, 对应锚索为第2、3、4 根,选用性能可靠的在线、无线传导采集式仪器,在距工作面100 m处开始观测,同时对测站处表面位移进行观测,A、B、C和D应分别布置在巷道顶底板和两帮正中位置, 使用长度为5 000 mm钢卷尺观测, 观测期间分别观测仪表读数及AB、CD、OA和OC距离,并由专人每天记录。

3.3 观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9713 工作面现推进距离(距切巷430 m),通过收集、整理与分析进风顺槽3#测站和回风顺槽4#测站,最终得到进、回风巷超前压力分布图及巷道变形量见图5~图8。

图5 9713 进风超前压力分布

图6 9713 回风超前压力分布

图7 9713 回风顶底板变形量

图8 9713 回风两帮变形量

通过9713 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进回风顺槽超前压力分布图(见图5、图6)结合9713 回风巷道变形规律(见图7、图8)可以看出,由于回风顺槽靠近采空区, 当工作面推进到距回风顺槽4#测站60 m处时,巷道围岩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顶板压力开始增大,同时巷道开始变形;推进到距回风顺槽4#测站35 m左右时, 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开始急剧上升;推进到15 m左右时,巷道顶板压力达到最大值,巷道围岩变形速度也达到最快,顶底板移近速度达76 mm/d,两帮移近速度更是达82 mm/d,之后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速率均开始明显下降;进风顺槽靠近实体煤帮,当工作面推进到距进风顺槽3#测站35 m时,巷道围岩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顶板压力开始增大; 推进到距进风顺槽3#测站25 m左右时,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开始急剧上升;推进到距进风顺槽3#测站20 m左右时, 巷道顶板压力达到最大值,之后回落至原始水平。

图9 9713 进风围岩变形量

通过9713 进风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见图9)可以看出,由于进风顺槽靠近实体煤侧,当工作面推进到距进风顺槽3#测站30 m 处时, 巷道开始变形;推进到距进风顺槽3#测站10~20 m左右,巷道围岩变形速度达到最快,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速度均达20 mm/d左右,之后巷道围岩变形开始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采空区侧的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较实体煤侧增大,影响范围最大达到60~70 m,明显大于实体煤侧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的20~35 m,而且超前支承压力大小及增幅也是采空侧大于实体煤侧,且前者超前支承压力峰值距离工作面较近。

4 结语

开元公司9713 综采工作面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且回风顺槽一侧靠近采空区,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产生较大的影响。

1)受采空侧应力影响,回风顺槽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破坏深度、巷道围岩位移量三者都较实体煤有明显增大。

2)采空区侧的超前支承压力,无论影响范围还是压力大小都较实体煤侧有较大增加,最大影响范围达到60~70 m, 必须将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扩大至80~100 m范围,以保证采场的安全生产。

3) 采空区侧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在15 m左右,非采空侧巷道压力峰值为18 m左右,必须根据压力峰值位置提高支护质量,增强对巷道围岩的控制。

猜你喜欢

回风顺测站锚索
GNSS钟差估计中的两种测站选取策略分析
回风顺槽工作面支护优化设计
中能煤业2038 回风顺槽掘进遇破碎顶板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WiFi室内定位测站布设优化的DOP数值分析
相邻采空区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福海水文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2-1051 回风顺槽破碎段支护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