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逆行者”的社会意义
2020-11-15于平
于平
近期,基于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发生根本转折,各地驰援的医疗队开启了返程之旅。
武汉文旅局为此制作了32张感恩海报,其唯美的画面、真挚的语言被网民纷纷刷屏。当地电视节目主持人喊出的“湖北人民欠你们的,武汉人民欠你们的”,更是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更具实质意义的是,湖北各地纷纷出台了回报援鄂医务人员的感恩政策。比如,湖北荆门向前来支援的171名内蒙古白衣天使,每人都赠送了一张量身定制的旅游金卡,持卡可以终身免荆门旅游景点门票,并可带上两名亲友,在荆门旅游一周以内,免除当地所有星级酒店的住宿费。再比如,湖北孝感不仅对黑龙江、重庆两地的援孝医疗队员出台了类似的回报措施,而且将感恩之举扩大到了黑龙江、重庆两地居民,宣布到明年年底前,两地居民可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孝感市内的A级旅游景区。
可以说,劫后重生的湖北各个城市和全体人民,正在用最大的诚意,向援鄂医务人员乃至帮助过他们的各地民众,表达最大的感恩之情。其中所包含的潜台词显而易见——你们为湖北拼过命,湖北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永远铭记这一份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这样的感恩和回报,援鄂医务人员受之无愧。春节前后,当湖北疫情处于危急关头,各地医务人员纷纷请战,放弃假期,作别家人,紧急驰援湖北各地。他们冒着巨大的危险,战胜身心的极限挑战,拯救了陷入绝境的医疗系统,扭转了极为凶险的抗疫局面,最终让近六千万湖北民众转危为安。他们,是我们社会最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是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
对于奋不顾身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从国家到地方,已出台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包括发放奖励和补贴,子女中考降分录取,对表现优秀者授予特别荣誉,合同工火线转为事业编制等等。社会各界也纷纷提供了相应的奖励。可以说,经此一役,对于“逆行”英雄的应有回报,开始更多地成为一种致敬方式。这意味着,对于献身行为、善行义举的回报机制,正在逐步成型、走向成熟,这对重塑社会的感恩理念和文化,意义深远。
长期以来,我们社会始终存在着一种观念误区,认为义举只能出于高尚的情操,却不能和回报沾边。一个人的善行如果获得了某种回报,往往会被人另眼相待,甚至横遭指责。在此次疫情中,一些参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工人“自愿”放弃薪资,云南彝良多名医务人员“表态”放弃抗疫补助,等等,就曾引发舆论的巨大争议。诸如此类的“自愿”和“表态”,不仅其真实性令人怀疑,而且很可能是出于某种道德绑架,最终对善行义举造成莫大戕害。
其中的道理,其实在流传数千年的“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两个典故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他国赎回了鲁国人,官府要支付赎金,却被子贡一口回绝。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在途中救了一个落水者,被救者用牛答谢子路,子路坦然接受。出人意料的是,子贡遭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子路却受到了孔子的夸赞。因为在孔子看来,只有善行得到应有的褒奖,大勇得到足够的激励,才能彰显公平,弘扬正气,给后来者以鼓舞和激励,推动全社会形成踊跃行善的风气。
由此可见,单纯迷信道德的标杆,却忽视合理的回报机制,并不能让社会走向文明之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大张旗鼓倡导感恩文化,给予善行义举应有的回报,才能催生出竞相效仿的效应,也才能推动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升。
从这个意义而言,在此次大疫中,需要感恩的不仅是医护人员。那些在危险时刻驰援武汉,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工人;那些在方舱医院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贡献力量的志愿者;那些在国内医疗防护用品告急时,在全球倾力寻找物资支援国内的海外同胞,等等,同样有理由、有资格获得应有的善待,接受真诚的感恩。
感恩和回报,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理念,也需要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未来有必要以更为细化的机制明确,当地震、火灾、疫情等灾难袭来,对于那些热血付出、英勇献身的公民,无论其职业、身份和地位如何,都应真诚感恩,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回报。如此,才能更好地筑起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才能更好地凝聚守望相助的民族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