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区居民水足迹调查分析
2020-11-14崔红艳陈煜琳段吉信
崔红艳,陈煜琳,段吉信,张 丽
(白城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白城市地处吉林省西部,气候较为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2015年4月,白城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效显著,成为北方寒冷缺水地区建设典范;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在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区域,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
水足迹作为一种全面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真实占用的综合指标,将人类消费终端与水资源利用密切关联,为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针对白城市区居民开展水足迹调查分析,可以有效了解居民消费习惯、节水意识与节水行为,进而加强水资源管理,指导居民绿色消费,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1 城市居民水足迹内涵
水足迹反映城市生活、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真实需求和消费情况,不仅包括实际用水,还包括虚拟水,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与虚拟水量相比,产品中的实体水常常微不足道[1]。
其中,城市居民水足迹指生活用水的情况,包括日常生活用水,以及食物消费和日用品消费[1]。任何居民使用或消耗掉的东西都会留下水足迹,例如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用水量,一个苹果约为0.07 m3,一杯咖啡约为0.14 m3,1 kg 鸡肉约为3.90 m3,1 kg 牛肉约为15.50 m3,1个汉堡约为2.5 m3。
因此,城市居民水足迹与居民日常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素食消费者明显少于肉食消费者,而鸡肉消费者要明显少于牛肉消费者。日常生活注重节约食物,健康饮食,则会节省大量用水。
2 白城市区居民水足迹分析
2.1 调查方法
为充分了解白城市区居民水足迹的具体情况,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到白城市区欧亚超市、大润发超市、阳光广场、市民广场等代表性地点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涉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市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问卷288 份,其中有效问卷278 份。调查问卷共有19个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是否了解水足迹和海绵城市、用水习惯、实际用水量以及日常基本食物消费情况等方面。调查对象年龄构成为:20~30 岁90 人,30~40 岁84人,40~50 岁60 人,50 岁以上44 人。
2.2 统计分析
2.2.1 居民对水足迹了解情况。针对问题“您听说过水足迹吗,具体通过什么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40~50岁居民听说过水足迹的最多,占30.00%,其中13.33%来自广告;20~30 岁的居民有26.67%听说过水足迹,其中通过广告及网络占8.89%;50 岁以上的居民了解水足迹的约为18.18%,通过广告及身边朋友各占9.09%;而30~40 岁的居民仅有17.85%听说过水足迹,其中9.52%通过网络的途径。
总体来说,白城市区居民大部分未听说过水足迹,听说过的居民中大部分是通过广告、网络及身边朋友等途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通过广告和网络对青年居民加强水足迹概念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2.2.2 居民对于海绵城市的了解情况。针对问题“您听说过海绵城市吗?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20~30 岁的居民中有71.11%听说过海绵城市,相对较多,其中有57.78%的居民对于海绵城市的核心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其核心是雨水吸收和利用。30~40岁的居民中有67.86%听说过海绵城市的概念,其中41.67%的居民对海绵城市的核心有正确的认识;40~50 岁的居民对于海绵城市的了解相对较少,仅占58.33%,其中38.33%对于其核心有正确认识;50 岁以上的居民有65.91%听说过海绵城市,但仅有25%的居民对于其核心有正确认识。总体来说,白城市区大约有70%左右居民听说过海绵城市,其中20~40 岁居民占比较高,其中50%左右居民清楚海绵城市的核心。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针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解决水资源短缺,要注重平时生活节约用水。注重对中老年居民有关海绵城市、节约用水的宣传。
2.2.3 居民生活用水习惯。针对问题“您洗澡时是否有暂时不用水,随手关掉出水开关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居民都有随手关闭水龙头的习惯,其中20~30 岁、30~40 岁和50 岁以上年龄段比例都为90%以上,40~50年龄段为86.67%。
总体来看,约90.94%的白城市居民都能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约9.06%的居民没有节水意识。需要进一步宣传普及节水意识,确保人人节约用水。
2.2.4 居民生活用水量。针对问题“您的家庭成员数多少人”、“您家每月用水约为多少吨”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月生活用水量5~8 t 的占比61.15%,5 t以下的占比15.83%,8~12 t 的占比13.31%,12 t 以上的占比9.71%。
根据具体数据统计,居民家庭平均用水量取均值以及居民家庭成员数,计算得出居民人均每月用水量约为2.14 t。2018年,白城市的城市生活用水总量为7430 t,用水人口为25.36万人。计算可得人均年生活用水量为29.30 t,人均月生活用水量2.44 t。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计算的人均月用水量相对来说,比较准确。
2.2.5 居民生活水足迹。城市居民水足迹指生活用水的情况,包括日常生活用水,以及食物消费和日用品消费。本调查统计主要食物间接用水。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关于粮油、果蔬、肉类及饮料4 方面共12个问题,主要调查家庭每月或每周消费食物的数量。其中粮油包括粮食和植物油;果蔬包括水果和蔬菜;肉类包括牛肉、羊肉、猪肉、鸡肉(蛋)及水产品5 类;饮料分为红酒、白酒及牛奶3 类。
根据问卷数据统计,计算得出白城市居民人均月消费食物量;并根据北京凯来美气候公司水足迹计算器,得到单位质量产品水足迹。由此计算得每种食物的居民人均月水足迹,以及居民人均年水足迹,汇总得出白城市区居民人均年水足迹(见表1)。
通过表1 分析可知,白城市区居民食物人均月消费情况为:粮食消费较多,约9.91 kg;蔬菜和水果约5 kg。肉类主要以猪肉为主,约7.08 kg,其次为鸡肉(蛋)类,约3.24 kg;水产约2.08 kg;牛肉和羊肉约1.75 kg。饮料中牛奶消费约3.56 kg,白酒约1.72 kg。
表1 白城市区居民生活水足迹
根据水足迹计算器得出的单位产品水足迹,牛肉最高,约12.56 m3/kg,其次为羊肉约4.60 m3/kg,鸡肉(蛋)约3.65 m3/kg;水产约3.10 m3/kg;猪肉约2.21 m3/kg;牛奶约2.22 m3/kg,白酒约3.20 m3/kg;水果和蔬菜最少,其中蔬菜仅约0.22 m3/kg。
根据白城市区居民人均月水足迹计算数值分析可知,水足迹最多的是牛肉,约22.106 m3/kg;其次是猪肉15.647 m3/kg,鸡肉(蛋)约11.826 m3/kg,粮食约10.901 m3/kg;再次为羊肉7.912 m3/kg,牛奶7.903 m3/kg,水产、白酒和水果分别为6.448 m3/kg、5.504 m3/kg 和4.280 m3/kg。另外,植物油、蔬菜和红酒的消费量较少,分别为2.706 m3/kg、1.426 m3/kg,红酒的消费量最少,仅为0.279 m3/kg。
由数据汇总可知,白城市居民人均月水足迹为99.08 m3,而其中自来水消费仅为2.14 m3,由此可知居民的食物等隐性生活用水量远远高于自来水用水量。居民人均年水足迹为1188.94 m3,用水人口为25.36万人,那么白城市区居民年水足迹为3.02 亿m3。
2.3 结论
第一,白城市区居民对海绵城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核心内涵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水足迹的了解较少,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与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白城市水资源短缺,日常生活消耗隐性用水较多,进而注重节约;第二,白城市区居民人均月水足迹为99.08 m3,其中,自来水消耗仅为2.14 m3,食物等隐性用水消耗较大;第三,白城市区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中,牛肉、猪肉、鸡肉(蛋)、粮食、羊肉和牛奶相对较多;第四,白城市区居民人均年水足迹为1188.94 m3,年水足迹总量为3.02 亿m3。2018年白城市水资源总量仅为25.60 亿m3,且农业用水量巨大[2]。因此,白城市水资源短缺显得更为严重。
3 对策与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居民对生活水足迹的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核心是雨水的综合利用,但是相对于开源措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显然更为重要。通过公益广告、短视频、主题活动等,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特点开展宣传,使白城市居民充分认识到白城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切实提高居民对水足迹的认识,意识到日常生活中食物等隐性消耗用水数量巨大,而积极进行节水。
其次,引导居民绿色消费,降低生活水足迹消耗。欧盟委员会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现有的饮食结构进行对比发现:鱼素饮食(以鱼肉和豆类取代肉类,植物油取代动物脂肪) 能减少33%~35%的用水量;素食饮食(没有鱼肉或肉类,植物油取代动物脂肪)可减少35%~55%的用水。因此,白城市居民应树立健康饮食理念,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结构比例,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肉类,既健康养生,又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存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白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