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视阈下我国偶像“团综”的发展研究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偶像受众

大众文化与偶像“团综”

我国偶像节目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偶像节目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后又陷入低潮,近两年再次迎来春天。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类节目播出后,此类节目开始火爆发展,深受现代大众的喜爱,与偶像相关的“团综”节目也大量涌现,为偶像的养成开拓了新方式。偶像养成类节目以及“团综”的兴起和火爆离不开大众文化的发展。

大众文化概说。大众文化主要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商业化的当代文化形态。它具有商业性和产业性、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和娱乐消遣观念,还具有批量拷贝的创作生活方式和具有主体参与、感官刺激、精神快餐及文化消费都市化、市民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

偶像“团综”。目前,“团综”在学术领域还没有专业的定义。根据现阶段电视综艺节目的划分以及该节目所呈现的特点,“团综”指的是由偶像团体担任主持或主要参演嘉宾的综艺真人秀节目。

“团综”节目在日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而我国“团综”节目起步较晚,发展缓慢。2014年,TFBOYS凭借《青春修炼手册》火遍大江南北,同年,时代峰峻推出了《TFBOYS偶像手记》,可以说,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档偶像“团综”。随后又推出《TFBOYS观察日记》,这两部“团综”节目深受大众的喜爱,也为TFBOYS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内娱偶像组合市场几乎一直处于真空状态,TFBOYS的发展为当代大众带来了新的感官刺激。之后几年,偶尔也有新的偶像“团综”出现,但都没有引起热度。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节目的播出,掀起了一阵偶像养成风,“团综”开始大量出现,比如《觉醒TV》《横冲直撞20岁》《十一少年的秋天》等。

国内的偶像“团综”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从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制作,亦或宣传策略上来看,“团综”的发展都还需要重新考量。偶像“团综”是大众文化的产物,是基于大众文化的特性而产生的,偶像“团综”的发展与大众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大众文化特点的角度来探析偶像“团综”,让其更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团综”不仅成为“造星”流程中的一环,更成为一类有意义、有深度的节目。

大众文化的产物:偶像“团综”

消费主义和感官刺激的娱乐化。商业性、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大众文化最基本的运作方式,娱乐化是它的重要特征,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性。偶像“团综”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必然具有强烈的商业性。我国“团综”主要是通过节目来提升偶像的人气和影响力,获得商业利润。通过偶像养成类节目选拔出来的偶像团体,在其成团期间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粉丝,经纪公司在其热度正高之时制作“团综”,通过节目来获取利润。偶像“团综”的播出一般都是会员制,粉丝群体为其喜爱的偶像消费,购买视频会员、偶像代言产品等。“团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人们可以在节目里找到愉悦感,在“团综”中享受节目带来的感官刺激。

注入文化内涵。节目内容和节目主题对“团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团综”的增多,其节目内容也有了创新,主题也开始多元化,从最初的日常和旅行,到后来的冒险、传承、原创和民族等不同的主题,注入了文化内涵。2018年爱奇艺独播的“团综”《最优的我们》,以原创性和民族性为基础;乐华七子的“团综”《少年可期》,以传承为主题,通过拜师学艺收获青春感悟。这些注入了文化内涵的“团综”是“出圈”之策的重要一步,为偶像养成领域提供新思路、新方式。

中坚力量:粉丝群体

偶像“团综”归根结底只是小范围传播。粉丝作为“团综”的核心受众,是节目的中坚力量和受众基础。“团综”的小制作只能让其“圈地自萌”,偶像通过在节目中的表现向粉丝展现其个性魅力,从而提高粉丝的黏合度和忠诚度。粉丝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为自己的偶像打call,为其宣传,会吸引部分稳定受众,他们再从节目中被“圈粉”。粉丝不仅是受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节目的宣传者。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偶像“团综”还处于起步阶段,井喷式的发展导致各种问题涌现,内容同质化严重、宣传活动不足、受众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越来越显著。

圈内自嗨,“剧本”痕迹重。偶像“团综”定位于粉丝群体,导致“圈内自嗨”问题非常严峻。“团综”的受众定位几乎全是粉丝,而忽略了其他受众类型,导致其只在小范围传播。从节目弹幕到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粉丝之间在互动,而非粉丝受众一般不会关注此类话题,这就形成了粉丝的“圈内自嗨”状态。作为综艺节目,“剧本”“人设”等必不可少,这有利于偶像个性的呈现,但在我国当前的“团综”中,“剧本”“人设”太明显,痕迹太重,缺乏“真实感”,团体成员的偶像包袱过重,有时甚至没有综艺感,导致“团综”的效果大打折扣。

制作水准低,内容同质化严重。我国第一档偶像“团综”的出现,就是经纪公司主导制作的节目,由于没有专业的制作团队,节目制作流程简单。最近几年出现的“团综”基本还是沿袭最初的制作方式,即由经纪公司制作节目,与播放平台合作,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随着“团综”的火爆,更多“团综”朝着专业化制作方向发展。香蕉娱乐的“团综”《萨瓦迪卡!Banana》,由《极限挑战》的后期制作团队操刀;火箭少女的“团综”《横冲直撞20岁》,由《爸爸去哪儿了》的总导演谢涤葵团队制作。但是大部分偶像“团综”还处于公司和平台合作的低水平制作状态。由于大量“团综”的同时出现,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到创新,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大部分都是以偶像的日常和旅游为主。像前文所提到的《横冲直撞20岁》和《少年可期》,虽然在内容上让人耳目一新,但本质上还是“旅游”的主题。

宣传策略不足,经营思路出错。一档节目能否被更多人关注,最重要的一步还在于宣传。好的宣传策略能让更多人接触到节目,受众黏合度取决于节目本身。偶像“团综”是低成本和低水平制作,其宣传活动也仅限于微博营业以及经纪公司的公告,其他宣传活动更是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粉丝通过对偶像的关注,才了解到“团综”的信息。除此之外,节目经营者主要是为了暂时的商业利益,对于新出道的偶像团体,乘热打铁制作“团综”,榨取偶像的商业价值,没有考虑到偶像团体的长远发展。

“出圈”之策:全方位创新

精准受众定位,扩大受众群体。精准的受众定位是一档节目重要的开始。偶像“团综”节目不仅要把受众定位在粉丝群体,还要挖掘潜在受众。对于那些经常观看和接触综艺节目或偶像团体的受众,也要尽力吸引其接触“团综”。针对不同的受众要有不同的策略,这一点可以从节目内容和节目模式上加以考量。在服务好粉丝这个核心受众的同时,也要挖掘潜力受众,扩大受众群体。这样,“团综”才能够走出“圈”,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借鉴日韩“团综”,创新节目模式。日韩的“团综”节目已有较成熟的模式,我国“团综”可以借鉴其节目发展模式,再进行二次创新,融入中国特色。比如,韩国组合SHINee的“团综”《SHINeen年下男的约会》,节目设置SHINee组合的五位成员与不同的年上女约会,在游戏结束后,女方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位成员进行一次约会。韩国“团综”《Entertain US》以真实的偶像组合Top media为背景,演绎一个故事,是介于真人秀和电视剧之间的“团综”。我国“团综”节目要借鉴日韩经验,创新节目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偶像成员的性格为其量身打造人设,充分彰显其性格魅力。

造星:偶像团体的长远发展。偶像“团综”节目是造星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新成立的偶像组合,“团综”是其扩大影响、增加粉丝黏合度和提升人气的重要步骤,经纪公司必须摆正心态,从偶像团体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其制定一套完整的产业思路,把“团综”作为其养成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不只是获取利润的手段。

结语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人偶像团体的层出不穷,偶像“团综”有良好的市场,“团综”发展前景可期。目前我国“团综”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现代大众社会,节目必须顺应大众的心理和审美价值取向,同时还要树立多元化创作理念,打造契合偶像且具备大众魅力点的“团综”主题,走出日常和旅行。在大众文化视域下,“团综”也要注重艺术创作,做到文化工业与艺术创作的平衡。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偶像受众
偶像报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我的偶像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