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职声乐教学与地方民歌的融合

2020-11-14黎虹伶

戏剧之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山歌民歌声乐

黎虹伶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的多元性与交融性日益凸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在中职声乐教学中,一方面要突出专业技术的科学提升;另一方面要弘扬当地文化特色。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时间积淀产生不同的文化形式,广西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语言形式,在文化的积累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民歌。如描写广西地理环境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描述广西人文景象的歌曲《藤缠树》;描绘广西节日景象的歌曲《三月三祝酒歌》;描写广西人民生活场景的歌曲《壮族大歌》,等等。所以广西被称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中职学校是衔接地方与高校的重要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的起点,在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可以适当引进具有地方特点的民歌对学生进行培养,将学生的专业技术发展与传承本地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目标,这不仅能有效促进本阶段的声乐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深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一、教学中突出广西当地民歌特色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以本地生源居多,如我校汇集了广西各地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当地方言——白话,这种语言极具地方特色,属小区域语言,有独特的发音与腔调。由于每年三月三广西有赶歌圩的传统,因此学生们从小就对当地民歌耳濡目染,可以用当地白话演唱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

广西民歌有三个重要的特色,即地域特色、方言特色、文化特色。民歌是群众的生活劳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将自身的情感与生活环境融入到歌曲创作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广西民歌丰富首先因为其民族的多样性。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方,以壮族为主,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常住民族有44 个。其次,广西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艺术,这些戏曲文化艺术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如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的桂剧;广西玉林、钦州、贺州、贵港等地的采茶戏;以及壮剧、壮欢、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壮族提线木偶戏、壮族师公戏等,丰富的戏曲艺术为广西民歌提供了创作素材。在民族语言上,广西的民歌融入了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仫佬语等11 种民族语言,同时又融汇了平话、客家话等方言土语,可以说广西民歌是集地方戏曲、民族及语言之和,在中国民歌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地域特色

广西民歌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广西独特地理环境的,依山唱山,依水唱水,将对大自然的浓郁感情寄托在歌声当中。在长期的积累中逐步形成了广西独特的民歌流派,主要有高腔山歌、平调山歌及评语山歌。高腔山歌,以对唱的方式为主,用喊高腔的方式呼唤对面山间劳作的人们,乐句简短,音域范围在七度以内,曲调高亢明亮。平调山歌,多在田间地头演唱,后逐渐发展为恋爱男女对唱,乐句较长,歌词即兴发挥,故事性较强,多表达男女爱慕之情,音域范围较广,曲调舒缓优美。评语山歌,类似于劳动号子,节奏感强,旋律平缓朴实,表现了广西人民朴实无华的性格。

(二)方言特色

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及交流沟通方式,多样性的语言促成了民歌的多样化。广西的侗族大歌,就是由独特方言演变而成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对大自然的模仿之声,如鸟鸣声、风声、流水声等,在演唱的过程中描绘出一幅美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演唱中多有两个声部,低声部为主旋律,高声部为低声部伴唱,高声部伴唱多以即兴发挥为主,在演唱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为旋律线条,变成旋律织体。

(三)文化特色

广西民族文化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例如广西苗寨、瑶寨有着浓郁的酒文化,从而孕育出了丰富的酒歌。广西苗寨、瑶寨多在山区,雨量大,气温炎热,环境潮湿,在平时生活劳作中,喝酒成为人们驱潮、迎客的好方式。饮酒时双方对歌一曲互助酒兴,有较强的娱乐性,歌曲因歌词内容分为猜码歌、祝酒歌与酒令歌,音域宽广,音调活泼。歌词风趣幽默,生活化十足。

二、在教学中推进地方民歌的传承

中职学校将地方民歌的教学融入声乐教学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学校教育,将人文生活融入民歌的创作中,将文化传统融入民歌的传承中,对民歌的传承与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传承地方文化传统”一致。对学生本身有着很重要的实用性与教育性,同时,学校声乐教学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对地方民歌的传播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地方民歌作为地方文化的展现,与学校教学相结合,拓展了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新思路,通过对地方民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发挥学校教学对地方民歌的推广作用,教学相长,达到传唱地方民歌、学习地方民俗、沿袭地方民歌特色、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目的。通过地方民歌的学习,深入挖掘地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担负起弘扬与传承地方民歌特色的重担。

首先,推进地方民歌的传承,要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舞台是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地,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依赖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依赖于舞台实践。把课堂中学习的地方民歌生动、如实地展现在舞台上,鼓励学生举办地方民歌音乐会,将地方民歌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将地方民歌艺术与舞台艺术相融合。地方民歌在舞台上的呈现,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又增加了学生的舞台经验;既在表演中促进地方民歌艺术的传播,为地方民歌艺术注入活力,又满足了地方文化的市场需求,让更多观众在欣赏地方民歌的过程中体会地方民歌文化的潜力与多样性。

其次,在教学上主动培养学生传承、传播民歌的意识。由于新潮文化日新月异,学生在追随新潮文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歌曲,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挖掘地方民歌背后的文化,开展学科的交叉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作品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例如在壮族大歌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壮族的语言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当地的民族节日,感受当地文化,体会文化的多样性与共融性。

地方民歌的教学与传承,离不开文化的土壤,中职学生声乐的学习需要在这片土壤中生根、成长,通过专业技术与文化背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喜爱地方民歌,增强传承意识,在融合教学中培养出更多的地方民歌人才。

猜你喜欢

山歌民歌声乐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苗山歌
藤县水上民歌
苗山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