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舞台“砌末”定律
2020-11-14林冲
■林冲
舞台美术是戏剧舞台创造的一个部分,即不人为的张扬又不盲目的超越,并充分应用了舞美的格式,最佳的和演员观众沟通,相互十分默契配合,拓宽了艺术展示空间,也渐渐地突破了传统舞台时空,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极表现了形象艺术产品,又以自身的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音响“多元综合”使舞台增添了千姿百态的色彩,也使戏剧表现力获得无穷尽地出新,创造出难以莫测的视觉感观艺术形象,独立于舞台美术之林。
“砌末”是传统戏曲舞台美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砌末,专指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大小道具,如一桌一椅、文房四宝、水旗云牌、手帕纸扇、腰牌令箭、马鞭船桨等统称为砌末,砌末与戏曲演员表演关系密切,使得剧情充分的衍生和有机相连,传统戏曲主要是以“一桌二椅”即可代表山坡、城楼、御案、公堂等。水旗、大都旗、云牌也可表示外部环境,更是一种符号,传统戏曲舞台美术艺术意境则是以砌末为剧中人物主观情思的外延为依据,使之融汇于艺术家的意象中,并构成这种意象的对景化的和谐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戏曲已进入一个全新多元化的综合艺术空间构成时代。戏曲理论的舞美本体理论的发展,观众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砌末改革与创新也将势在必行,在继承传统艺术家的经验同时,通过虚拟化、抽象化的艺术处理,把生活中的实物更加夸张和凝练,以追求轻、动、美为原则,突出“新砌末”一桌二椅的写实性,进一步追求造型艺术的真实性。例如:新编现代剧《梅园往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同国民党开展了惊心动魄的博弈谈判,其中第三场和美国军事顾问马歇尔会谈,使用的沙发就不能用普通的两只椅子来代替。“新的砌末”必须仿造和贴近历史背景和参考物证,同样是坐椅,不同的质地、色彩,与它附着的装饰品,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时间、地点、时代的特征,反映人物的性格和爱好,从一桌二椅转换成一种现代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戏曲约定俗成的为某种目的的有效手段,并且为人们普遍所接受的是属于符号体系或理智化的语言;是以图形或真实体形成一个正确的“定义”;是影响人们的行为与动作;是制约和规定一些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从而通过道具语言符号,让观众产生联想和激情。如:古装戏曲中的宫殿、龙椅、宫灯、提炉、扶节、仪仗扇、鹅毛扇等,大太监手中的拂尘(云帚)。小太监手中的金瓜玉棍等,以示皇帝在金銮宝座上坐定,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式。不同内容的戏剧,运用手法就不同,需要真实的符合人物性格地位的道具,才能使戏曲更有现实主义的魅力。
实践证明戏剧砌末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点缀环境、烘托气氛、增加色彩的手段,又是表演的工具。例举《石秀探庄》挑柴扁担,柴中藏刀,扁中藏枪,它的任务是帮助演员完成整个动作,给动作以凭借,延续剧情内容,协助人物的造型,无论是形象、色彩、还是尺寸大小制作材料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必须且与戏曲舞蹈化的表演意识,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助于渲染气氛展现环境。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在戏剧中服饰穿着尤为重要,人靠衣装,观众首先是通过角色装扮认识剧中人物,服饰表明剧中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的同时,还能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时代感、地方特征和民族性。
所以,提高“砌末”的文化品味,是搞好戏剧舞台美术的重要关键,在飞速发展时代,正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思维,一切艺术都有其自身限制性,舞台美术作为传统戏曲这个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受到限制比其它艺术更多一些,它必须根据戏曲剧本的框架和戏曲特有的表演艺术相适应;必须给演员提供合适的表演空间,为剧情的发展创造特定的气氛与意境;它必须为观众的视觉感受创造美的造型;在尊重继承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上,不忽视戏曲自身特性加以创新,直接吸取传统戏曲中精华的东西,以传统形式为参照,从看似僵化的传统中寻求突破,寻求新的可能,从而让艺术充满活力,这不仅仅在于求其形象上逼真,而一切要以是否符合剧情为其归宿,让生活中的“物”在舞台上得到升华,成为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舞台上的艺术形象。
因此没有戏曲的一般规律将没有戏曲自身,在特定情况下,特定的舞美技师必须突破传统固有模式,否则戏曲将没有发展。没有发展,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将使戏曲走向僵化、公式化、概念化、到那时戏曲艺术将无生存空间,只有多种形式美的艺术本身统一、和谐、均称才能使审美心灵感到满足。剧本好、演员好、舞台美术也要好,才能真正相得益彰,彰显高雅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