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杖头木偶戏表演赏析两则

2020-11-14邓小惠

剧影月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琼花白娘子木偶戏

■邓小惠

扬州杖头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自上世纪1957年建团以来,以高超的木偶表演艺术和极具特色的木偶造型艺术,闻名中外、驰誉国际。在60 余年的剧团发展历史上,众多的木偶艺术家为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介绍两位优秀的木偶剧演员。

(一)

王芸,国家一级演员,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1977 年从艺以来,她在各种不同风格的剧(节)目中,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个性突出的木偶角色:如大型木偶剧《白蛇传》中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阴险毒辣的白骨精;《火焰山》中冷艳泼辣的铁扇公主;《琼花仙子》中活泼可爱的孩子王福宝等。其中,她在大型剧目《嫦娥奔月》中为嫦娥配音,获得原扬州专属通令嘉奖;凭借《琼花仙子》中“福宝”的成功表演,荣获第二届江苏省戏剧节“表演奖”。2003 年9 月,王芸表演的《扇韵》在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大赛中获“表演奖”。

她在剧团新创的剧目《阿福》中,担任小女孩“阿禧”一角的表演,借鉴了现代体操中“女子带操”的技巧,创造了一套新颖别致的“木偶绸带舞”,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创造理念。

在儿童神话木偶剧《琼花仙子》中,着力塑造琼花这一艺术形象,还设置了小英雄胖福宝这一颇具个性的人物。由王芸操纵表演的胖福宝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王。他既像一般孩子那样活泼好动、机智勇敢,还富有斗争精神,直至最后为了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王芸通过研读剧本,精心琢磨,从“胖、智、勇”三个方面去塑造表演小英雄的性格特点。

一、“胖”。在外部造型上,胖福宝是个活泼可爱的胖孩子。在设计这一角色的形体动作时,王芸注意到福宝的形象塑造应该胖而不丑(即动作上要大方,不俗气)、胖而不蠢(即动作上不呆板),使人感到应该像大熊猫那样可爱。故在设计调度时,首先注意避免他过于活泼和跳跃,而是行动稍显迟缓,这才符合角色的体态特征和人物个性。

二、“智”。胖福宝作为孩子王,聪颖智慧。如在“酒灌麻胡子”这场戏中,他带领小伙伴们和坏蛋麻胡子周旋,劝麻胡子喝酒,力图达到“今儿灌醉你这大坏蛋”的目的,从而完成盗取琼花仙子被麻胡子骗走的宝瓶的使命。剧中设计了胖福宝撒尿在酒坛中让麻胡子喝一出“恶作剧”,这既符合孩子王的独特性格,也体现了胖福宝爱憎分明的感情。王芸在表演木偶做撒尿动作时,既注意到艺术美,不过于自然主义地渲染,同时还准确到位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所以让木偶在撒尿时不时地回头注视麻胡子的动态,使福宝的机智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表现。

三、“勇”。剧中有两处表现胖福宝勇敢无畏的戏。第一场,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胖福宝发现大坏蛋麻胡子(癞蛤蟆精)欲吃小伙伴,他挺身而出,救下了兰妹子,却使自己处于被癞蛤蟆精吞食的危险境地。当金蟾大王高举能毁灭世界的魔杖、逼向琼花仙子时,胖福宝毅然冲上前去保护琼花仙子,被魔杖击倒,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舍己救人的颂歌。

王芸在处理这两段戏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前者因为全剧刚刚开始,真正的戏剧矛盾尚未开始,所以只要“点到即可”,动作幅度有所控制,节奏稍慢。但后者是全剧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胖福宝的牺牲,从而促使琼花仙子完成了和魔杖同归于尽的壮举,此处当然应该着力渲染和表现。因此在节奏和动作上,王芸的表演都比第一场更有力度和富有激情。

“变脸”和“喷火”是川剧“绝活”,让木偶代替真人进行“绝活”表演,难度可想而知。过去扬州木偶戏中的“变脸”由多人配合一起变,最多也只能变三张脸,还不能喷火。而王芸首次实现了女子单人变脸,并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连变出红、黄、蓝等多张不同色彩和图案的脸谱,还能喷出长达一米的团团熊火。

扬州木偶正常的人物身高80 厘米到90 厘米,重两公斤左右,而要“变脸”和“喷火”的木偶因为机关相当复杂,体型较大,高达1.2 米至1.3 米,重达四公斤。为学会木偶变脸技术,王芸数次只身到四川,向一位老艺术家学习。老人被这位扬州同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破例外传绝技。王芸历时一月,在家又苦练半年,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种绝技。

变脸、喷火的木偶内部有好几十个零件,排列不能有丝毫的混乱,操纵更不能出现失误。每变一张脸,要牵动木偶内部很多的特殊装置,稍有不慎弄错了,就会“乱套”出洋相。喷火的时候,时机要掌控得“恰到好处”,木偶的嘴巴张早了或张迟了,火苗极有可能烧坏了木偶。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王芸表演的木偶《变脸喷火》,深受观众欢迎。2006 年起曾先后赴英、法、美、日、德、印度、加拿大、荷兰、阿尔巴尼亚、尼泊尔等三十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演出,引起了轰动效应。

(二)

戏谚云:“虚戈谓戏,弄假成真”。戏字,繁体作“戯”,由“虚”和“戈”组成。许慎《文说》解:“戯者,虚戈也”。此话似与木偶戏更为吻合。“戈”有实物,“虚”乃虚假。真与假,在戏曲舞台上辩证统一。

戏是靠演员去表演的。戏剧演员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创造角色的材料。而木偶戏演员则要借助于木偶这一特殊媒介,才能在舞台上进行木偶艺术形象的塑造。简言之,那木偶舞台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木偶,都是隐于幕后的演员(真人)操纵而进行表演的。曲艺中有个品种叫做“双簧”,木偶戏也有“双簧”的味道。木偶人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全是通过演员的双手操纵控制的。木偶戏亦可称“双簧”中的“双簧”,因曲艺中的“双簧”是由两位大活人串演的,而木偶戏却要通过“真人弄假人”(操众者加配音者)才能形成。木偶人的喜怒哀乐,无不通过演员的操纵配音组合而成。木偶好玩,好“耍”,但要创作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却并非易事,这里有一个木偶剧演员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掌握木偶操纵表演技巧的水平高低问题。

原扬州市木偶剧团资深演员叶虹,从事木偶戏专业表演近60个年头了。曾先后在许多木偶戏中,操纵和配音众多的木偶角色,给我印象最深、最为鲜活的角色有《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童女斩蛇》中的李寄、《鹤与龟》中的白鹤这三个不同类型的角色。

木偶人物面部变化很难,所以在舞台表演中,往往要加强动作性来体现木偶人物的感情波澜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白娘子是木偶戏传统剧目《白蛇传》的主角,很多兄弟剧种都有这一剧目,在戏曲中属于青衣、武旦行当,唱作念打十分繁重。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老演员叶虹先后两次担任过A角白娘子的操纵表演任务,她十分喜爱这个角色。她觉得白娘子对爱情忠贞不二和对法海的抗争,向来为广大群众所推崇。戏谚云:“察其言,观其行,辨其色,鉴其貌;得角色之心,应演员之手。”在导演的启发下,叶虹不断地研读剧本,了解到这一人物的性格形成,由一个从峨眉仙子到人间民妇的发展流程。通过对白娘子由“察其言”到“鉴其貌”,是一个由外部特征进而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的认识过程,它与我国古代画论中“形出于神”、“以形写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一个演员,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正确把自己所演的角色塑造好。为了体现好人物的感情层次,叶虹试着借用戏曲中表演程式这个“形”来表现剧中人物的“神”。如《盗草》一折中,随着“轻装佩剑到深山”的高昂唱腔,她操纵的木偶白娘子急速上场,跑起了“圆场”,且由慢到快。这里以表演节奏的变化,来体现人物急于救夫的迫切心情。到了山下,为表现她登山的艰辛,又设计了“蹉步”、“蹦子”、“卧云”以及“串鹞子翻身”等手段,配合紧张的音乐气氛渲染,以表现此时此地白娘子“取不回仙草誓不还”的决心。

“水袖”功是戏曲中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借用到木偶舞台,同样可以起到刻画人物的功效。在《白蛇传》“游湖”一折中,配合音乐节奏,叶虹运用“扬袖”、“抖袖”、“抛袖”、“搭肘袖”等十余种水袖程式,体现白娘子携小青初下凡尘,游览西湖胜景的喜悦心情。当见了许仙时,叶虹又运用“举袖”、“反扬袖”和“遮羞袖”,藉以表现她和许仙一见钟情的羞涩心态,这出戏在江苏、河南、安徽、山东等省巡回演出超千场,叶虹主演的白娘子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

在传奇剧《童女斩蛇》中,叶虹表演的主角童女李寄则是另一类型的角色。故事发生在汉朝时的闽中地区,李寄斩蛇的义举,向来为人们传颂。剧中李寄是个14 岁的猎户女儿,为了百姓的安宁,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顶替别人去祭蛇神,并机智勇敢地和蛇搏斗,最终斩蛇除害,是位了不起的小英雄。叶虹在表演时,结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特地向行家请教,设计了一套木偶“剑舞”。这套剑舞,节奏明快,干净利落,既有戏曲的韵味,又有现代武术的套路,较好地体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主题和李寄的飒爽英姿。为了表现李寄的稚气,叶虹和导演一起商量,设计了李寄和爱犬“赛虎”的一段“踢球舞”。木偶可以表现抛、接、踢、蹬球等动作,踢球时,还可以前踢、后踢,演起来灵活、生动,从而表现李寄天真、活泼的性格侧面,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起来。该剧曾参加上世纪1993年江苏省首届少儿艺术节演出,受到少儿观众的青睐。

用动物表演故事,是木偶戏的一大特点。剧团根据同名皮影戏移植演出的寓言剧《鹤与龟》,以优美的动作,悦耳的音乐而得到观众的喜爱,曾赴日本、澳大利亚、伊朗等国家参加国际艺术节交流演出。叶虹担任该剧中A 角白鹤的操纵任务,剧中的白鹤高傲、好斗的特性。为了演好它,叶虹查看了一些有关鹤的资料,研究鹤的习性和走、停、叫时的动态和观望、喝水、理羽毛时的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到表演中。叶虹觉得鹤虽然是动物,但应以人的感情去表现它方为恰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叶虹又跑到动物园去观察鹤、研究鹤,受益匪浅。

鹤是个美丽、高雅的飞禽。叶虹觉得舞台上鹤的动、静,都应该呈现一种造型艺术美。比如当鹤第一次见到龟时,跳上龟背,就是一个单腿独立、昂首向天的优美造型。突然,脚下动了起来,它向脚下左右打量,潜台词为:这是个什么东西?当龟头从壳中伸出时,它猛地啄了龟头一下,龟头立即缩了回去,鹤觉得蛮有意思,就和乌龟寻开心,斗了起来。这样几个动作,就把剧中鹤的高傲好斗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1992 年春,剧团在南京演出期间,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大观园》栏目,曾开辟木偶剧《鹤与龟》专题评论,广大观众纷纷来信积极参与,赞扬该剧演出成功和演员“高超的演技”、“生动的表演”,这是观众对叶虹和参演演员的最高奖赏。

猜你喜欢

琼花白娘子木偶戏
发胖也有好处
传统戏剧——木偶戏
窗外飞絮
木偶戏
男权社会下的温柔起义
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
拇指爸爸
浙江杭州雷峰塔
木偶戏
会动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