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主题柔化与表达
2020-11-14徐媛媛
徐媛媛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000年以来,印度宝莱坞电影打开了世界影坛的市场,也在中国形成了具有独特色彩的风景线。印度宝莱坞一改以往观众对印度电影的脸谱化认知形象,从单一歌舞等戏剧感极强的表现手法中跳脱出来,更加注重戏剧艺术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影视艺术层面中审美价值的凸显与表达。从阿米尔·汗的《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
,2007)、拉吉库马尔·希拉尼的《三傻大闹宝莱坞》(Three
Idiots
,2009),到涅提·蒂瓦里的《摔跤吧!爸爸》(Wrestling
Competition
,2016)、阿德瓦·香登的《神秘巨星》(Secret
Superstar
,2017)和萨基特·乔杜里的《起跑线》(Hindi
Medium
,2017)等,都是通过对于情感的切入与刻画,探讨了源于宗教、源于生活、源于信仰的人性最本初、最朴实的善良,而这些无关于英雄拯救世界、无关于饮食男女的爱情、无关于科幻悬疑的宏大叙事的简单故事,不仅获得了电影票房的漂亮数据,还获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与情感认同。究其原因,应是印度宝莱坞在对宗教的理解、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性良善的信任中,升华了原本生硬的现实主题,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进而完成了电影艺术的呈现与表达。2018年春节档,由卡比尔·汗执导的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我国电影市场上映,成功获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可,在观众或喜或悲的泪水中,再一次成功完成了对严肃主题的柔化表达与升华。一、严肃的叙事背景与主题立意
电影作为社会现实的艺术化反映,总是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不同文化风貌的影响。印度是一个深受宗教影响的国度,宗教文化在印度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印度国民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印度83%的人信奉印度教,13%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由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政策演化而来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矛盾充斥在印度人民的生活当中,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流血冲突,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在70余年的长期分裂中不断发生暴乱与武力冲突,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穆斯林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憎恶、怀疑和埋怨的情绪充斥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加深了二者对彼此的偏执情绪与隔阂,影响着印度人民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同时也为印度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背景和题材。宗教作为人们的精神力量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宗教信仰通过引导人们对自身的反省与改造实现自我价值的转化与超越,印度人民在长期的宗教冲突中并没有停止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信仰内涵的思考与探索,这种反思与探索在影视作品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得印度影视艺术作品在世界电影市场拥有独特并鲜明的特色。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于2015年7月17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3月登陆我国电影市场。影片所讲述的是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印度大叔帕万,跨过了国家、政治、宗教等重重阻碍,帮一名巴基斯坦小萝莉沙希达重返故土与父母团聚的故事。该部影片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立足于平民视角审视了国家和宗教背后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却并没有受到国家与宗教冲突这一原本严肃的背景和主题的影响,而是用没有血缘牵绊的陌生人之间的情感为线索,在一个简单并温情的叙事文本中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同时引发观众对宗教问题的深入思考。影片通过巴基斯坦清真寺中的老年智者道出了其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我们欢迎任何人,无论是什么教派。所以我们的清真寺从来不锁门。”这种不拘泥于国家、民族和种种限制的博爱与接纳,才是宗教信仰原本要赋予人们的品格。除《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导演奥米史·舒克拉的《噢,我的神啊》(OMG
:Oh
My
God
!,2012)和拉吉库马尔·希拉尼的《外星醉汉PK地球神》(Peekay
,2014)等影片也通过个人化的视角探讨了宗教问题对印度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社会底层的呈现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引发观众剖析宗教信仰的内核,剥开宗教矛盾与政治关系的外衣,回归信仰向美向善的本源,引导观众将回归信仰的本真,让信仰成为向善向美的动力。二、严肃主题的柔化
虽然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所探讨的是伴随着血腥与暴力的宗教冲突问题,但却通过种种表现手法为原本冷硬的内核包裹上了一层层糖衣,一步步地柔化了影片的严肃主题,并更进一步地使主题在柔化中实现升华。
一方面,影片用到了世界级电影大师曾多次使用的“大叔+萝莉”的人物塑造模式。这一角色模式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当属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
,1994)中的莱昂和玛蒂尔达,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导演的詹姆斯·曼高德《金刚狼3:殊死一战》(Wolverine
3:Weapon
X
,2017)中的罗根和劳拉、韩国导演李桢凡的《孤胆特工》(The
Man
From
Nowhere
,2010)中的泰锡和小米、日本导演萨布(田中博树)的《白兔糖》(Bunny
Drop
,2011)中的河地大吉与鹿贺凛、美国导演马克·韦布的《天才少女》(Gifted
,2017)中的弗兰克和玛丽等,壮伟硬汉与软萌的小萝莉形成极为鲜明的形象对比,使观众对人物间的关系发展增添了期待与包容。与上述电影类似,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猴神大叔帕万与小萝莉沙希达的人物设置对主题的柔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影片在叙事文本中加入了对宗教与社会的隐喻与映射,将“大叔与小萝莉”的人物形象置于宗教冲突的社会背景之下。拥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在宗教冲突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固执甚至偏执的印度大叔遇到了外表软萌眼神清澈却不会说话的穆斯林小萝莉,这一对矛盾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从侧面映射出印巴两国不可调和的宗教矛盾,也虚化了这种宗教矛盾的锐利与棱角。观众面对这一对人物时所生出的情感,正如影片中固执真诚的大叔面对着单纯善良的小萝莉时一样,原本根深蒂固的民族与宗教隔阂边缘虚化,憎恶情感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人性最本初的良善、接纳与信任,正是这样一对人物角色的设置,加深了影片主题中跨越宗教矛盾的博爱与向善向美的信仰本质。另一方面,从类型化的角度来看,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具有公路电影的元素。猴神大叔帕万从偶遇小萝莉沙希达的一刻起,就踏上了护送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宗教冲突与思想观念中固有的偏执情感让帕万一次次地陷入困境。这重重困境并非单纯来自宗教冲突中的对立面,还来自帕万的亲人、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为之战斗的国家和内心执着的信仰。马丁·斯科塞斯在《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中阐述了其对电影的理解:“电影应该是能够带来启示的——于美学、于情感、于精神上的启示。它是关于角色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矛盾的,有时甚至是悖谬的本质。在电影中,角色表现出他们会如何彼此伤害、彼此相爱,转而又突然直面自我。”恰如马丁·斯科塞斯所说,在影片中,那些或外在、或内在的困境迫使帕万审视和反思宗教隔阂和固有偏见,反思自我并直面自我,伴随着原本被意识形态化的主人公的自我成长与重构,宗教冲突原本的尖锐与不可调和逐渐被剥离和消解,显露出深层次的升华主题——呼唤人类回归作为个体的独立思考,呼唤宽容、尊重与本真。在影片中,帕万决意亲自送沙希达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在跨越国界时,他因为对信仰教义的偏执而三次直面守卫边境的士兵。在这三次与代表政治权力的士兵的正面交锋中,代表政治权力的士兵完成了从意识形态到个人的转化。而在进入巴基斯坦后,为了保护沙希达,躲避巴基斯坦方警察的追捕,尽管与自身的信仰相悖,帕万还是进入了清真寺。此时,帕万完成了自身从意识形态到人类个体的转化,抛开了世俗、国家、宗教等外在力量的束缚,实现了个体思想和信仰的重构。无论从历史上,抑或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这种转变似乎本应是伴随着血腥、暴力与残酷的,这部影片却用一个软萌小萝莉的角色调节,将主题的整个呈现过程缓和与柔化,用孩子毫无杂质的纯真、良善与信赖,敲开了成人世界混杂着矛盾与冲突的冷硬大门,用情感的纽带连接起政治与宗教争端所挖出的鸿沟,令观众正视国家、民族、宗教间的仇恨与樊篱,反思信仰教义的目的与内涵,并为之所动容。
三、镜头表达与主题升华
电影作为一种对生活现实进行再现和诠释的艺术形式,内容和形式的设置均为影片主题的表达与传递服务,包括清晰明了地展现出影片所要诠释的思想与顺畅完成这种思想的传递,使观众更容易接纳并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观点。镜头语言和情节设置是展现主题的常用手段。作为一部印度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并未完全丢弃极具印度风格的大段歌舞场面,在一些镜头的安排和设计上也具有十分浓重的戏剧性色彩,然而蒙太奇的运用和一些细节上的隐喻在为影片增添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很好地参与了影片主题的升华。
影片伊始,巴基斯坦村民围坐在一起看球赛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村民们通过一扇正方形的窗户看电视上直播的球赛,窗子里边的电视里播放着激烈的球赛,窗子外边的村民们屏息凝神,镜头透过窗户展现村民们的形象,将村民们框在窗子的方格中,与正方形的电视机形成视觉上的呼应,将比赛的激烈和观赛的紧张融合在一起,达成了十分巧妙的艺术效果,烘托出村民们情感中对国家的热爱和期盼。这种感情在巴基斯坦赢得比赛后,小男孩亲吻国旗时得到印证,同时也为接下来帕万通过沙希达观看球赛的表现得知她来自巴基斯坦的情节埋下伏笔。影片结尾,帕万在记者的帮助下终于将沙希达送回家人身边,而帕万却被巴基斯坦警察捕获殴打。此时,沙希达和母亲拥抱的画面与帕万惨遭殴打的画面交叉呈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场景以蒙太奇手法相结合,影像中强烈的情感对比将影片的叙事推向高潮,同时通过感情的调动与渲染将影片对宗教矛盾的质问和反思埋入每一位观众内心深处。除此之外,小羊的设置在映射小女孩儿的柔弱形象的同时,也巧妙呼应了影片的宗教议题。
马丁·斯科塞斯认为电影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所呈现在银幕上的,是被电影语言所戏剧化诠释出来的生活中出人意料的事,是以艺术的形式扩大对可能性的感知。在影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无论是角色塑造、类型模式,还是镜头语言、叙事文本,均为主题的艺术化呈现服务,并且牢牢把握观众的观影心理,通过情感的建立与渲染,在柔化主题的基础上完成主题的升华与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