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幻片叙事性的跨媒介研究

2020-11-14司纪中

电影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镜像科幻

司纪中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在我们今天的电影叙事方式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人类在审美上已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后现代美学的介入除了视觉上瞬间的震撼之外,在内心审美接受上也发生改变,尤其是近几年的人工智能的研发,机器人可以代替部分基础的工作。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的介入已经开始逐渐挑战我们人类物性的纯粹性,“赛博格”人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已经进入了“后人类”时代。“科幻片”是人们对未知太空以及人类自身的新探索,镜像感的语言表达,人性的关照等这都是其他电影题材所不能考虑的,形成自我的审美判断法则,电影的虚拟镜像与后期的加工制作共同构成了科幻电影的叙事方式,在这其中确立人的主体性原则。中国“科幻电影”在电影史上仅存在十余年,无论是之前的《六十年后上海滩》还是这两年的《流浪地球》,都充分地反映出了中国人不断探索自身本身媒介叙事,企图通过科幻的镜头表现方式来表达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和怀念。当然,目前的中国与六十年前的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各自的审美叙事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人的个体审美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互联网充斥下的后美学时代,人们随着日益强大的武器开始对自身进行探索和理解。克罗齐认为“知觉即表现”,人的审美是知觉与视觉的统一体,科幻叙事电影是超越了人们目前现存的视觉经验,单纯地从人们内心知觉审美情感出发,利用科技和后期制作来引起人们视觉情感的震撼。我国的科幻电影相比美国科幻大片则更加具有民族性,塑造的视觉审美更能够被我们大众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科幻电影在叙事情节上使用多种媒介,形成一种视知觉审美的“共振”。

一、抽离多种视觉审美力后视觉镜像的转换

虽然我国之前也拍摄过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都采用科幻的手段,如《天龙八部》《西游记》《东游记》等,在《天龙八部》等影片中金庸叙写了很多武功高强的大侠,他们为了江湖道义和百姓的正义维护江湖的和平。虽然剧本的文本是金庸叙写的,但导演通过自我审美之后用视觉呈现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实质上就是对视觉审美的暂时超越,“降龙十八掌”与“九阳神功”等这些上乘武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乔峰能够拥有“降龙十八掌”并且能够成为丐帮帮主是生活在下层劳动人民内心的渴望,他们希望社会能够和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失去权力和利益之争追求大同社会。由于三十年前科学技术的落后,很多科幻镜像并不能够达到,只能通过现实造景和后期简单制作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观众只有通过自己内心审美想象构造出新的视觉镜像,满足人们内心对仙侠小说的追求,虽然有许多的瑕疵,但是这种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武侠电影叙事只是双向型的,从现实视觉构造与后期简单制作转向观众的内心审美。

2019年的《流浪地球》在情感表达和情节叙事上相比之前的科幻题材有了质的飞跃,2019年被称为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无论是故事情节叙事还是在审美制作上都突破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限制,在审美上具有中国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节。如在剧情叙事中有这样一幕,吴京饰演的父亲刘培强为了拯救地球,不接受地球安全局的指令强行从太空舱当中脱离出来,儿子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在地球上儿子一方面叛逆,一方面率领自己的小队阻挡木星大气层对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影片中通过长焦镜头和特写的摄影方式来切换人们的视角。这一画面就典型地塑造了中国科幻片在镜像中的审美力。画面中的冰层、机械、火箭与动力舱等,这些为了装扮太空的设备首先就有中国文化特色,古有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而《流浪地球》中人们为了躲避地表上零下百摄氏度的低温,向地下深挖几十公里,在地下生活,通过传送站将其送出去,这是第二个中国审美特性。第三个是刘培强为了能够拯救地球,违背指令从太空舱当中逃脱出来,独自贺驶自己的飞船冲向木星,利用引起木星反应堆的爆炸反冲力阻断木星大气层对地球大气的引力,将地球的运行轨道推向偏离,阻碍地球与木星发生碰撞,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正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下的真实写照。第四个是画外音的设置,刘培强在太空中选择牺牲自我时放置了一段钢琴曲,这段钢琴曲通过外音声响转换,给人一种空旷磅礴之感,让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就是来自太空的音乐,这种画外音的设置在空间氛围凝造上恰恰让这部剧达到了高潮,美国好莱坞大片一直以来都是以迅速的视觉切换和强烈的科技厮杀来强调科幻的叙事情节,《流浪地球》则采用画外音的叙事方式,利用温和的钢琴曲来叙事伟大无畏的精神,以微观的叙事情节展现庞大的精神动力,这与好莱坞电影在叙事上是相反的。

由此,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的跨媒介上第一个特点就是多种视觉审美的转换。观众作为电影审美消费上主要消费者,因此,电影所蕴含的审美叙事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性。虽然互联网的介入让当代中国人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审美教育,但是从根本上中国的审美还是含蓄唯美的,那种充满血腥暴力的审美只能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并不能从内心深处引起人们的审美共鸣。这种视觉与知觉之间的审美切换,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审美作为标准的,“赛博格”的机械审美并不能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叙事情节的主要呈现。

二、多重镜像设置的中国民族特色转向

前面提到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审美上与好莱坞大片有所不同,在影片镜像设置上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在《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从小父母被追杀,母亲被杀死父亲受伤逃离,从小寄养别人家后来修得无上神功“降龙十八掌”。这种镜像的设置实质上是影射了改革开放环境下,父母下海经商,儿童留守家园现象,从乔峰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依然努力生活的精神,在衣服服饰上,乔峰选择满族的装扮样式,既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也衬托出大侠精神等。这些多重镜像的设置在形象上虽然缺少当代科幻电影之中高超的科技,但是在镜像设置上无不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又如在《流浪地球》电影中,我们看到其中多重镜像中都涵盖了中国重庆、杭州与上海等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大胆设想一下,真的在地球快要灭亡的时候我们中国这些城市标志性建筑还能够屹立不倒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就是这种镜像的设置,让冰天雪地的地球表面能够存在祖国母亲故乡之情,是家园之情的象征。还有一个典型的镜像,就是这种在充满“福”字的大年初一,选择这个时间流浪显然有着深刻用意。“福”字在中国自古就有团圆团结的意思,在大年三十之时是中国的信念,这在世界当中是独一无二的,外出的家人在这个时候回家团圆,在整个充满喜庆的日子当中却爆发了地球灾难,这种毁灭是“家”的毁灭,是远处流浪之人“思乡”之情的奠基。因此,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在叙事镜像当中并不会落在逃离居住的适合区,而是将故事的情节落脚在父子情与责任身上,他们共同肩负起维护自己家园的责任,这与西方以科幻暴力为主的科幻片有着本质的区别。

近年来美国的科幻大片对我国的电影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后现代美学下的后人类时代,大量科学技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及赛博格的创造已经逐渐代替现实人操作一些基本的工作,将人逐渐从物质的劳动束缚当中解放出来,向实现人的自由而解放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但同样的,机器人与赛博格的创立,通过电子控制的机器人逐渐对人的伦理和生活提出了挑战,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人们不能对科学技术加以正确的控制,那么我们的家园迟早会被破坏,一旦被破坏,那就是我们整个人类的灾难。这些镜像和叙事性的再现实质上就是我们中国科幻电影在故事情节上“民族性”的典型体现,随着后人类美学对观众审美深入影响,中国科幻片也会逐渐走向国际化,具有“博爱”民族精神的科幻电影也会成为中国新电影中的重要环节。

三、多重空间类型和叙事之间的跨界

科幻电影与很多都市电影与伦理电影不同,它们在叙事情节上多采用倒叙或线性叙事结构,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美学。科幻电影为了避免观众所熟悉的都市审美,通常采用多种空间类型来引起人们审美上的最熟悉的陌生感,让科技的塑造来拉开人们内心的审美激情。电影《流浪地球》在情节叙事上采用地球地下空间、地表空间、太空飞船与木星与地球的大气层这四重空间审美叙事,连接他们之间的是刘培强与儿子之间的爱与责任,无线电通话与核武器反应堆塔这种方式实现。当这部剧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似乎只沉浸在剧情之中看到各种玄幻科技在剧情中的展现,但我们通过故事情节的深入可以发现实质上在人与物之间蕴含着空间关系。著名电影理论家托马斯认为:“空间关系是一个成规划的场所或环境类型:它是事件和人物类型会聚的独特场所,它是由影像不断重复而获得特殊的重要性。”矛盾是成为电影产生的必要条件,科幻电影虽然与其他电影在情节叙事上不同,仍然是以情节矛盾产生为标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都以此为代表,在他们之间形成叙事关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科幻电影情节叙事上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地球人”与“外来种族”进行抗战,在正义上往往是“外来种族”,而“地球人”扮演的往往是非正义的,有时这两种角色扮演会发生互换,通过这种矛盾来增强观众对未来科幻的寄托。另一种是“美国国安当局”与“外星飞船”的抗战,通过外星飞船在空间乱流上的失控与美国当局的拯救来完成叙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情感叙事上双方都不会作为矛盾的主人公,二者导致空间的活化,让空间来作为情感叙事的主人公。中国的科幻电影在叙事情节上则不同,在审美上不会塑造“英雄主义”,并且对故事矛盾“淡情节化”,用文本中人物之间叙事的情感将整个故事连接起来,将审美的判断交给观众,留下无声的叙事让他们进行解读。

随着近年来中国对于新电影叙事方式的讨论,中国科幻电影在大众面前的问世,反映出中国电影学界对新时期的电影叙事方式的新探索,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是其真实写照。在后美学时代下观众审美对电影叙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情节的叙事上逐渐形成多种空间审美转向,在视觉和知觉上共同构成一种陌生感。

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情节上虽然受到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但其叙事结构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在后现代美学在电影中反“英雄主义”和“淡情节化”中,中国科幻题材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形成一种跨媒介,多重空间审美成为其主要转向。在叙事的跨媒介中形成抽离视觉审美后视觉镜像的转换、镜像设置中的民族特色与转换于多重空间与叙事审美之间,共同构成中国科幻电影叙事性跨媒介特点。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镜像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镜像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镜像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