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动漫的民族性构建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民族性动漫中华民族

问题的提出

民族性指的是一个民族的一般性格特征和人格类型,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气质,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是在其漫长的生产、生活,即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传承性。

中国动漫的民族性表达,就是用动漫作品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或现代的风情,是“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创造性地融入动漫作品”,并体现出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

回顾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中国动漫取得辉煌成绩的20世纪60年代,我国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片,《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一棵白菜》等经典均出自这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漫出现了《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优秀作品。但是审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动漫,则差强人意。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动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特别是资本的裹挟下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盲目照搬照抄日美动漫,丧失了动漫创作的自主性——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表达,患了民族性“贫血”症状。因此,中国动漫需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以中国话语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得少年儿童和青年朋友乃至成年人在欣赏作品中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在娱乐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洗礼,在润物细无声的叙述中得到民族情感的陶冶。

中国动漫民族性构建的必要性

是中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目前中国动漫作品缺少能让人辨识的民族特征。中国早期几部具有世界声誉的动漫作品,均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铁扇公主》曾影响了日漫鼻祖,1960年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漫《小蝌蚪找妈妈》被称为奇迹,1964年的《大闹天宫》在世界动漫界引起轰动,1981年改编自敦煌壁画的《九色鹿》在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奖,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标识。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日漫、美漫的影响,部分动漫创作者丧失了创作自主性,忘掉了民族特色,导致中国动漫多量少质的尴尬状况。

不表达、体现并传播中国民族性的中国动漫,很难说它是中国动漫,最终必然没有出路。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取得的成绩相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动漫为什么未能续写过去的辉煌?为什么未能在民族性的发掘、表达与传播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其中亟待改变的方面——资本的过度介入,恶化了动漫产业生态,戕害了对于动漫艺术水准、品质内涵、民族性表达的追求,使得一些从业单位和个人被迫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动漫人关注中国民族性在动漫中的呈现、表达与传播。近几年,中国动漫行业逐渐意识到民族性的重要性,开始朝着创作带有中华民族性的作品方向而努力。例如,2017年上映的《大护法》,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几部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国漫在改变、进步,在尝试着用中国人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并且朝着去低龄化的方向迈进。

是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文化消费品的需要。动漫是青少年最为喜爱的文化消费产品,动漫产品的内容和质量,特别是其中民族性内容的构建,事关青少年的精神塑造、人格养成。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中国所占比例甚小。如果任由外国动漫作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其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也会随之传入。“中国的下一代在文化消费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外域文化,从而影响国民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理解与认同。”

动漫作为众多文化产品中的一员,面向众多青少年传播,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而且能传播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只有让他们能真正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才能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动漫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体现在对于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上。现在的孩子可能从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动漫,动漫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动漫的思想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年轻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试想,如果中华民族的青年一代都是看迪士尼动漫、日本动漫长大成人,他们如何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认同、信仰,进而产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呢?因此,要通过动漫这一青少年群体最欢迎的艺术形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以中国式话语讲述中国故事,从正面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动漫民族性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抓基础、抓教育、抓人才培养。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动漫产业的基础为教育,复兴民族动漫产业应从民族文化繁荣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从教育入手。动漫制作及其衍生品的制作都需要人才,动漫作品民族性的融入与构建更需要人才,尤其需要既具有动漫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的人才。对于民族性的教育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是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出彩之处,感受到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和提升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和使命感,使受教育者对于民族文化和精神产生心灵的共鸣。中国的动漫教育必须符合当代动漫文化发展的趋势,调整现时教育与产业脱节的状态,使受教育者成为民族动漫产业坚固的基石,承担起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发展中的历史性使命。

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炼出具有深刻意蕴和时代内涵的民族性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主要包含团结、拼搏、谦让、中和、含蓄、内敛、忍让、进取、自强不息、仁慈、宽厚、诚实、守信、忠孝、尚节、守义等内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存在于历经沧桑的建筑中,更存在于中国人的血脉里,并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例如,汶川抗震救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白衣执甲、逆行出诊,这都是鲜活的民族精神体现和民族性的表达。

首先,中国动漫创造者要学好历史,用好典籍中的素材。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可以挖掘的素材数不胜数。中国动漫绝不缺乏创作素材,缺的只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深入研究。中国动漫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日美动漫的冲击,直到现在,部分动漫从业者骨子里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依然没有消失,这是最需要涤除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堆砌中国元素代替对于中国精神、中国民族性的挖掘与提炼。

其次,中国动漫人要研究现实中的中国精神,现实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快乐与泪水,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借鉴吸收成功动漫作品的经验。近十几年中国动漫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民族元素就是民族精神,加上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导致许多作品实质上都变成了“带有浓厚中国元素的外国作品”,这个问题急需解决。真正的民族性不是看它运用了哪些元素,而是要看到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现在许多中国动漫作品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在作品中刻意加入西方文化元素,这是错误的。民族性的体现与迎合国际并不矛盾,但是一味融入各种元素让一部动漫变成了“四不像”,这才是阻碍中国动漫走向国际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中国动漫的民族性表达与构建迈出了步伐,令人看到了希望,《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近来上映的《姜子牙》,都不同程度地在民族性的构建与表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以《姜子牙》为例,主角姜子牙的人设——内敛与执着、道义与坚韧均是中华民族性的重要标识。虽然《姜子牙》中所表现的哲学问题“救一个还是救很多个”引发争论,但并不影响观众对该作品“中国动画”的认定。就该作品的票房表现来看,堪称叫好又叫座,值得认真挖掘其民族性表达的成功经验。

结语

中国动漫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其他国家制作的动漫可以灵活地运用中国元素来表达他们的精神文化内涵。太多例子证明,一部成功的作品最重要的不是运用了哪些元素,而是其表达的民族特性和精神内涵,怎么用民族性彰显中国文化,怎么用精神内涵感动和鼓舞人心,在这方面,中国动漫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猜你喜欢

民族性动漫中华民族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