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对电影的情感升华探析
——以《十面埋伏》为例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诗性小妹升华

电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传播工具,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中不断向前发展。如今,电影所包含的文化符号中的民族气息越来越让人们痴迷,人们为探究其奥妙,通过实践不断促进其发展。诗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古典诗词里熠熠生光,诗性表达结合影视语言表达,使得电影更具韵味。

诗性表达与影视语言表达概述

《诗经》的诗性表达。诗性,即为诗的本性。对于诗歌而言,诗性随处可见。诗经中的诗性表达赋予平凡生活想象力般的体验。在《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耳熟能详的诗词里,雎鸠作为爱情忠贞的象征之物,连同清丽的画面、缓缓的溪水、姑娘优美温柔的身姿等,都颇具电影造型魅力。《诗经》的文体形式与意境形成的诗性表意段落,正是《诗经》诗性化电影的体现。

电影影视语言表达。影视语言由画面和声音两部分组成,即视听语言。光效、色彩、影调、构图等构成了电影的画面。作为电影的基本元素,画面既是复制现实,更是艺术现实,是一种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传播媒介,对电影内在情绪、表现内容、氛围以及基调等都起到衍生作用。作为一种运动化的艺术,影视语言拥有一种诗性的韵律在其内部流动,给观众展现出电影更深层的审美魅力。

电影《十面埋伏》影视表达与诗性表达的融合。电影《十面埋伏》突出小人物的艰难生存历程,与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诗经》遥相呼应。电影的戏剧性、视觉表现力等影视语言表达在诗性的传统文学的支撑下,演绎出普通观众更有记忆的点、更深层的点。《诗经》篇章中的小故事同样体现出影片情节戏剧的冲突;正因为视觉美学也早在古人的感官里占据了一定地位,才能幻化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影视语言的诗性呈现

视觉色彩表现力。《诗经》时期的百姓,意识到了这种美,并把想象、联想等思维特征熟练运用起来,融合进客体与主体,并对美的认识进行了很好的把握。影片《十面埋伏》中小妹在高饱和色彩的场景中舞蹈的片段,层层重叠的颜色——橙黄红绿青蓝紫纷繁呈现,在主色调为蓝色的金粉舞台中,歌舞美人小妹被众人簇拥,雍容华贵,温婉可人,让人不由联想起诗歌中倾国倾城的佳人,这正是诗性表达的作用。在这一盛大的画面里,更深层的电影含义为反常的视觉色彩。例如,《卫风·氓》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容貌正佳,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子容颜衰老,容貌的衰老正如桑叶由绿而黄一样,代表着一种不可阻挡的自然发展规律。而小妹跳舞时的盛大场面、饱和典雅的色彩视觉同样暗喻着后期悲剧的发生。

戏剧冲突。冲突是电影剧作情节的基础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个人与大义、责任与爱情、禁锢与自由、爱与恨、情与仇都是《十面埋伏》里所展现出来的传统戏剧形式的矛盾,被更为诗意的手法升华为对人性善与恶的选择。《卫风·氓》中,女子激切地述说了其丈夫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人物的矛盾关系往往具有戏剧性冲突品格,女子与氓的性格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从而推动“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果的发生。影片《十面埋伏》中的小妹做着艰难的选择,选择杀掉金捕头为飞刀门永绝后患,实现心中大义;还是追求自由、挣脱束缚,与金捕头远走高飞。这一切矛盾都运用诗化的表达,少台词、重情绪贯穿影片的始终,留有丰富的韵味及意境供观众体味。

影视语言的诗性化效果——即情感升华

情绪的强化。影片情感升华中的诗性体现来源于对人生的思考,更是人生、自然、宇宙、社会真理的情绪化表达。金捕头救出小妹后用刀鞘牵引着小妹在竹林中逃亡,两人情愫暗生。小妹用手摸着金捕头肢体的镜头,迷情暧昧的氛围萦绕。经历过一番与官府捕头的打斗之后,金捕头带小妹逃亡由刀鞘牵引转变为手掌与手掌的紧密贴合,隐喻两人情感的强化,爱欲的释放。金捕头偷看小妹洗澡时的情绪逐步白热化,到两人抑制不住情感的亲热达到顶峰之后因小妹心中对刘捕头的愧疚而停滞,到这里“爱欲”情绪的紧张得到暂时缓解。之后的多次打斗到结尾白雪皑皑的三人决斗,都将电影情绪推向高潮。

层层叠叠的情绪累积也体现在《国风·周南》中“窈窕淑女”的多次重复。每一次重复后面内容都有变化,“君子好逑”—“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情绪情感的升华以及叙述方式的递进。高高低低、峰回路转的双向情绪是影片对内在情绪的一种蕴含诗意的效果呈现,与金捕头逐渐升华的感情不同的是,刘捕头一直处于暗线中隐忍强压怒火的情绪,到后面由爱转恨的情绪跳跃。而小妹的内心情感更为复杂,对金捕头的情感逐步上升至爱情,却又愧疚于隐忍等待她三年的刘捕头,对自由向往可是又顾虑肩上扛起的大义。

意境的深化。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突出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与《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共鸣。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歌曲“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在不同的情绪氛围与不同的场景相互呼应、融合,从小妹起舞到山野烂漫,再到小妹临终时,通过声画表达引领观众进入不同的意境,如此的诗性,奠定一种苦涩、悲剧的基调,使得影片中的情感叠加升华。诗意氛围包裹住整部电影从始至终的意境层次。竹林之战的绿意盎然暗藏杀机;山野烂漫的花海危机四伏;小妹与金捕头寻找飞刀门的路上遭受官府追杀。正所谓“十面埋伏”,点明题目。

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十面埋伏》中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情绪、轻台词是一种表现独特民族情感的手法。小妹与刘捕头相认时,两人一言不发,照旧昔日的默契,合演了一场“仙人指路”,与前面两人互为卧底故作针锋相对呼应。小妹与刘捕头过往的爱恋,以及刘捕头潜伏三年的卧底生活只通过刘捕头之口寥寥几句描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个痴心男子为心爱的女人隐姓埋名、忍辱负重的感情。强烈的电影韵味以及导演希望的传统文化核心观充分地表达出来,即为“尽在不言中”。

《十面埋伏》导演张艺谋曾说过:“我们这个爱情故事是很东方的。”“文化氛围”或者“留白”,是一种常见的诗性表现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有想象的余地,所谓“方寸之地亦有天地之宽”。周南的《芣苢》既不叙事也不抒情,直接用首句重复的表达,寥寥数笔,如诗如画,营造出具有东方之美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结语

《十面埋伏》的价值挖掘应该放在中国电影史以及广阔的文化研究背景中,而非局限于影片的内容本身。挖掘《诗经》中蕴含的诗性文化特点对电影情感要素的影响,释放出强烈的情绪,引起心灵共鸣,在兴与情的晕染中体现出意境的韵味之美,在平衡中既对中心事物进行强调,也对具体的情状进行省略,为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十面埋伏》着实是一部以诗经对电影情感进行升华的典型范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还会有许多新的文化传统经典在不同的媒介中呈现,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文化意义,同时会激发更多导演为内容深化、情感升华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诗性小妹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我的“鼠小妹”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狗小妹去采访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