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学视阈下公益微电影的价值建构与情感表达
——以R.E.D公益红计划微电影为例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阿康公益情感

公益微电影是指以微电影的创作方式传达公益的理念,从而实现倡导文明建设、提升道德规范、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等目的的电影类型,是公益广告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表达方式。R.E.D公益红计划的7部公益微电影作品用精良的制作手法呈现深刻的公益主题,是实现价值构建研究的优秀范本,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叙事主题的设置: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然环境保护。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问题的暴露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促使大众开始重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公益微电影通过主题的设置,向观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例如,微电影《一条没有变成蓝色的鱼》,讲述了一位女律师执着地为原告打官司的故事,而这里的原告却是一只鱼,一只因为生活水域被污染生命受到威胁的鱼,女律师孤军奋战为鱼打官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一己之力维护美好生态环境的过程。除此之外,保护生存资源类电影号召人们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类电影批判人类对动植物的肆意破坏和杀害,这一大类微电影主题凸显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遵守公共道德。公益微电影通过对问题的批判或赞扬引起人们的反思与思考,从而倡导正确的道德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公共道德包含的范围主要有传统美德,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微电影《安乐》聚焦临终关怀,讲述了在养老院工作的女孩小马陪伴老殷度过晚年时光的故事;微电影《我们都不应该讨论爱情》聚焦家庭暴力,讲述了女孩阿乃一边承受家庭暴力,一边却选择容忍退让,最后造成暴力悲剧的故事。此外,公共道德还包含诸如文明、诚信等公民基本道德方面和建立和谐友爱的社会关系方面。微电影《阿康的事》讲述群众误解阿康和其母亲换肝的事实真相,使阿康饱受网络暴力的故事。这一类公益微电影的主题旨在号召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提升自己道德境界的同时创造舒适的社会环境。

关爱社会民生。这一类微电影的主题更加注重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侧重规范大众行为,甚至拓展到法律层面,在法律范围内约束群众,这类主题的宣教性相对较强,更切合大众实体利益。社会民生主要包括维护公民安全,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微电影《运气巴士》聚焦公共安全,用英太吸食“运气”却仍出车祸的惨痛经历,告诫人们不要酒后驾车;关爱个体生命、关爱弱势群体,微电影《礼物》讲述了成骨不全症的患者高岭为了去见朋友而经历的一系列“冒险”故事,呼吁大众对罕见病群体多一些关爱,也激励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总而言之,公益微电影叙事主题的设置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其价值构建与情感表达路径的第一步。虽然还有很多主题类型没有讨论完全,但都必须对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此才符合公益微电影的公益理念。

叙事视角的聚焦:展现聚焦主体的人文价值

零聚焦视角:上帝视角的全方位感知。零聚焦视角下的“隐形”的叙述者利用镜头、字幕、画外音等方式引导观众感知故事世界的方方面面,甚至人物内心的所想所感。此时,叙述者虽不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中,但却可以灵活自由地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刻画,展现整个故事所蕴藏的内涵和价值观。微电影《一条没有变成蓝色的鱼》用非线性叙事模式为我们展现了女律师将鱼作为原告,为被污染的环境打官司的艰辛经历。影片一条线索为女律师孤身一人努力地寻找人证、物证,证明环境被污染,另一条线索是污染工厂试图销毁污染证据,掩盖事实。观众站在上帝视角观看女律师被举报、被殴打、被威胁,在没有人愿意帮助和支持她的时候仍然不放弃诉讼,与污染工厂抗衡到底的全过程。观众在关注诉讼结果的同时,感动于女律师对环境保护所做的艰苦斗争,在故事叙事过程中不自觉融入自己的思考。

内聚焦视角:聚焦主体的自我独白。内聚焦叙事更倾向于主观表达,叙事者借故事人物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使影片带有强烈的个人性色彩,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观众代入剧情引发更深层的思考。《阿康的事》是一部采用多重内聚焦视点叙事的微电影,电影从不明真相的街坊邻居和阿康本人两个视角展现换肝事件的真相。镜头在旁观者与阿康之间来回切换,一方面为我们还原真相,另一方面展现网络暴力给阿康生活带来的影响。电影用内聚焦叙事视角向我们展现了网络暴力的危害,从侧面告诫大众不要仅凭一面之词看待事件,不要被公众舆论影响而丧失了思考能力。虽然内聚焦视点不够自由灵活,但其给予了主人公为自我发声的机会,相比起其他视角更能使观众信服,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外聚焦视角:第三者的客观呈现。外聚焦视角客观呈现故事全貌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在增强文本的悬念与惊喜的同时,也加强了观众的自我体验感。微电影《我们都不应该讨论爱情》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讲述反家庭暴力的公益主题,影片全程没有表现家暴的血腥场面,也没有从镜头中感受到导演对家暴的愤怒与抵制,而仅仅是将镜头在跳舞、吃饭等与石膏、碎镜子等镜头之间来回切换,带领观众自己发现恩爱背后的家暴事实。整部影片平淡且客观地展现阿乃与男朋友的生活日常,不带任何主观感情,启发观众自我梳理和解读,切身感受阿乃的纠结与痛苦。直到最后阿乃倒在血泊中,男友却坐在旁边笑着问“你有打火机吗”,才使观众恍然大悟:在家庭暴力之下,我们都不应该讨论爱情。

综上所述,公益微电影选取不同的叙事视角对影片蕴含的人文价值进行展现,以不同方式和切入点增强观众对价值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摸索出切合主题的叙事角度,在丰富了创作类型的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价值构建模式。

叙事语言的呈现:唤醒审美背后的情感共鸣

镜头语言增强感染力。相较传统电影用全景、大远景展现复杂故事场景变化,微电影更适合用小景别镜头、特写镜头突出强调人物对话、动作细节,这样既能在短时间内交代清楚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又能迅速带动观众情绪,达到影片情感渲染、传达教育意义的目的。电影《安乐》讲述了养老院女孩小马陪伴老殷度过临终时光的故事。作者用小景别交代了老人行动不便的生活现状,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刻画老殷苍老的面容及其面部表情下内心情绪的波动。不管是老殷听到《三国演义》时的一脸专注,还是老殷得知舍友老王去世时的一脸悲痛,亦或是老人去世时的一脸安详,这些细微的镜头展现了老殷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感知老人临终时的心理状态,并随之心情起伏。电影用大量的小景别镜头细腻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物品的细小特征,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洞察人物内心情感,在完成影片的基础上实现情感表达的最大化。

声音运用烘托叙事氛围。声音是公益微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帮助传递不同的情感,渲染烘托气氛,辅助影片进行叙事的同时牵动观众的情感变化,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影片《运气巴士》讲述了一个运气不佳的龙套演员英太,在某天晚上偶然登上了一辆运气巴士并获得了一瓶运气,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用欢乐轻快的音乐表现英太不断收到剧组邀请,打台球百发百中、玩游戏无往不胜,最后成为炙手可热的男明星的好运历程,然而,“好运”却在英太决定酒后驾车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强烈的音乐对比突出酒后驾车的严重性,在给予观众强烈震撼的同时,将电影的主题传达出来:有些事情,连运气也帮不了你。

隐喻蒙太奇升华情感价值。公益微电影为了避免主题内容平铺直叙地传达给观众,也为了弱化电影的教育性,常用隐喻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在展现影片审美价值的同时,含蓄表达主题思想,以极强的感染力和概括力引导观众自己探索蒙太奇背后的情感价值。例如,电影《安乐》中运用了很多隐喻蒙太奇向观众传达创作者心目中死亡的理念。在老殷的舍友老王去世以后,树上鸟笼里的两只鸟飞走了一只,这不仅在向大家暗示老王去世,老殷变成了孤身一人,还暗示了死亡是摆脱俗世的牢笼、飞往自由的彼岸。后来在老殷合眼之时,镜头将老殷弥留之际与树林里自由跳动的鸟的画面剪辑在了一起,用鸟飞入了树林隐喻老殷去往了极乐之地,而那极乐之地是树林,是家,是源起的地方,入林即回家。由此可以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所谓“安乐”,即逝者安息,生者平安、快乐。

公益微电影独特的叙事语言展现了它独有的审美价值,不仅可以更好地迎合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更大程度发挥公益传播的作用,实现价值观和情感的双重传播。

结语

公益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新兴产物,在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公益微电影若想最大化发挥自身功能,实现最佳传播效果,就要从叙事策略方面入手,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创新价值建构与情感表达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大众的喜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释:

①[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猜你喜欢

阿康公益情感
努力从来不会晚
努力从来不会晚
努力从来不会晚
努力从来不会晚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公益
公益
失落的情感
公益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