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编辑意识
2020-11-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短视频新闻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新闻市场造成了有力的冲击。所以,短视频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贴合人民群众对于新闻视频观看的需求,提升自身采编能力,对受众负责任,对新闻的真相负责任。
短视频新闻传播环境的新特点
碎片化浏览。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呈现泥沙俱下的态势。当受众想要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时,却总是被信息洪流冲散注意力,导致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得不到关注。所以,为了赢得市场,短视频新闻往往将时间控制在两三分钟之内,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需将事件中最突出的一面呈现出来,新闻标题也要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其观看的欲望。
场景化接收。现如今,移动终端几乎普及到千家万户,与过去的新闻接收环境不同,人们手持移动终端,能够在任何地方获取新闻,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能坐在电视机前或是浏览报纸获取信息。这种接收场景的变化要求新闻编辑不断考虑受众可能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为了使受众在嘈杂环境中仍能无障碍地浏览新闻,越来越多的短视频新闻编辑在视频中注重字幕的设计,方便受众通过字幕获取信息。
多渠道分发。现如今,媒体平台多种多样,微信、微博、抖音等都拥有着巨大的受众面,形成了强大的媒体网络矩阵。在一个平台上发布了新闻视频,能够产生连锁式反应,最终将影响扩散到全民。这种多渠道分发的特征是新媒体时代显著的媒介特点,给了短视频新闻编辑关于扩大市场的无限启发。例如,2018年夏天,郑州的“郑直播”栏目特别推出了现场直播与10秒短视频《高温下的坚守》。在这一短视频中,人们能够看到煎药师、地铁信号检修工、交警等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坚守在高温下的工作状态。视频发布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朋友圈瞬间被“刷屏”。新华社也随之推出了高温专题,“郑直播”在此专题中获得首页推广,同时,还得到了人民日报、凤凰网等大型媒体的相继转发。最终,《高温下的坚守》在短视频单平台浏览量高达81万次,总浏览量突破百万次。
短视频新闻编辑的注意事项
确认新闻的真实性。无论媒介如何变化发展,新闻编辑都应当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使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传播者。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扩大了新闻的来源,使短视频新闻编辑的素材更加多样,涉及领域更加广泛,线索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不乏有一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在网络上发布不实信息,混淆视听,甚至引发负面影响。短视频新闻编辑者应当擦亮双眼,在采编过程中抽丝剥茧,为受众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控制叙事时长和节奏。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短视频新闻编辑应当转变意识,适应观众观看新闻视频的习惯,认识到在社交媒体的快节奏背景下,将一个新闻事件用较长时间娓娓道来已经不再受到受众的欢迎。所以,短视频新闻编辑不仅应当控制新闻时间长短,还应更新叙事思维,改变叙事表达方式,避免出现由于缩短时间而造成表意不清。
注重观看体验。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视频处理技术,视频制作越来越精美,数据可视化越来越清晰,动画、无人机、VR等技术都能够被融入新闻视频中,受众的视频观看体验越来越丰富。在这一趋势之下,如果短视频新闻编辑仍然固守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其制作的视频不贴合受众的审美,自然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新媒体时代下的视频新闻编辑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增强新闻视频表现力,从而优化受众的审美感受。受众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才会对其持续关注。
例如,中国政府网曾在其微博端发布了一系列MG动画短视频。视频中,受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国务院的新举措以及“两会”中产生的新概念。《人民日报》的微博官方账号也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当天推出了一支MG动画,用于向广大受众介绍博鳌亚洲论坛的相关信息。这种纯动画的形式虽然抓人眼球,但制作难度较高,只有部分短视频新闻发布平台能够做到,大部分新闻短视频编辑主要还是依靠视频剪辑、字幕优化等方式来提升受众的体验。
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策略
编辑的差异化。当前的新闻视频发布门槛低,人人都能够录制新闻视频进行发布,一些新闻素养不够却仍然想获得热度的编辑就会不断“蹭”热点,造成社会热点一旦出现,各种视频创作者蜂拥而上,一时间“全面开花”的现象。甚至有一些低水平制作团队,依靠一个“模板”不断发布新闻,这就使得新闻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新闻编辑应当坚守自身对于职业素养的追求,实现内容的差异化,以新颖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展现编辑者的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够使得发布的新闻视频真正打动受众,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种差异化、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输出之下,受众获得了良好的观看体验,感受到了编辑者的诚意与水平,短视频品牌才能有口皆碑,做大做强。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媒体围绕着“抗击疫情”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报道,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联合多个平台推出的系列新闻短视频“经此一疫”脱颖而出。在这一系列短视频中,采编人员将镜头对准了众多平凡的个体,用“成长”“面对”“铭记”三个篇章,让受众感受到了疫情面前每一个普通个体的选择、成长与担当。此外,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还创意性地与音视频部展开联合,推出系列报道《来自武汉的声音日记》。这一报道创意性地以自述的角度,展现疫情之下的医务工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坚定的意志力以及崇高的奉献精神,使受众在凝神静听中受到心灵的震颤。
注重品牌建设。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新闻编辑应当着力打造使受众耳熟能详的品牌。一旦形成了品牌效应,新闻的传播将会更加迅速,受众面也会越来越广;相反,如果品牌建设不到位,在视频往往几经转发而来源早已模糊的互联网平台上,短视频新闻编辑精心制作的优秀作品很有可能无法转化为用户黏性,其热度也会被其他平台肆意吸取。因此,短视频新闻编辑应当着力提升作品的辨识度,打造专业形象,才能实现突围。
加强人才培养。新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给短视频新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短视频新闻编辑必然面临重重变数,新闻生产的流程正处于不断优化升级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应当着力加强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短视频新闻编辑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二是对新闻专业大学生以及有志向加入这一行业的人员的扶持、鼓励与筛选。短视频新闻编辑应当关注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技术、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掌握各项技能。而尚未投身工作职位的大学生,应当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写作、剪辑、包装等多种技能的协同发展,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职业热情投身于媒体工作。这样一来,新闻短视频的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与传统的媒体新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短视频新闻是新媒媒体时代新闻中的典型形式,具有快捷化、互动性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不足。短视频新闻在受到受众广泛欢迎的同时,也面临着危机与挑战。所以,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新闻编辑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夯实文字编辑的基本功,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紧紧跟随媒体与技术发展的新潮流,制作出受欢迎的短视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