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专家角色定位的舒适区

2020-11-13苏文力

新金融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专家客户

从小就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专家。大学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就积极在专业技术方面下功夫,以专家的标准要求自己。随着工作中不断锻炼积累,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渐被大家接受认可。虽然不断追求成为专家的过程,让自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恰恰也是这个主动扮演专家角色的做法,阻碍了自己更进一步的发展。

专家角色定位让人受益

以专家身份角色出现时,更多考虑对事负责,可以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只要能够把问题解决掉,其他的就先放到一边。有时候容易做过头,则会表现得情商比较低。好处是某种程度简化了沟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让自己感觉活的简单,不用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复杂状况。在一些更多涉及专业技术的工作场景下,可以更加聚焦和高效,很容易快速取得成果。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太照顾别人的感受,并不是对谁有意见,只是一种态度风格。不熟悉的人就感觉极差,有时候会引起一些误会。因专业上有比较独特的可利用价值,别人虽然不爽,但还是需要找你。接触时间长了,看到我对谁都这样,并且的确能够把事情尽心尽力地做成,心里慢慢也就释然了。随着口碑传播,更多人都知道IT部门有这么一号人物。有了比较客观的心理预期,再打交道就容易多了。

专家权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些时候你能夠决定一件事情干成什么样、怎么干和什么时候完成。这让你感觉很爽,某种程度还会让你上瘾。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极致,让专业能力不断积累提升,就会获得别人更多的信任和依赖,上级领导就会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也就有了更多成长机会,带来更大的成就和影响力。

记得一次在老东家EMBA班开学典礼上,董事长上台致辞。谈到行里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管理漏洞,令其寝食难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IT系统,将财务制度流程通过IT系统固化下来,实现财务操作管理的硬约束。因此,完成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行里工作的当务之急。

说到这时,他视线离开了稿子,盯着下面作为学员的我说:“这就需要靠咱们IT团队啦,苏文力我要求求你,能不能早一点实现?”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也深感压力和动力。一位同学跟我开玩笑说:“第一次听到董事长求人,你也真够嚣张啊!”我知道董事长这么讲有戏谑的成分,其实是希望整个IT团队能够不辱使命,但我内心的确很享受这样的点名待遇。

随着在工作过程中持续表现出来专业素养,以及不断最终成功交付应用项目,逐渐强化了自己的专家形象。这带来了光环效应,让我获得了大家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让大家忽略了自己其他一些表现不佳的方面。自己变得越来越依赖技术专家的形象,说话办事也越来越放肆。现在回想起来,都会对自己曾经的轻狂态度感觉不好意思。

非常幸运能够工作在包容和讲究业绩贡献的企业文化环境中。领导和同事并没有计较我的那些毛病,而是给我提供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环境氛围。其实地球离开谁都能够正常运转,别人没必要看你的脸色。即便你是专家又怎样,没有你或许可能一时会受到些影响,但完全可以承受。而个人若没有了好的工作舞台,则会变得一钱不值。

一味扮演专家角色所带来的限制

经过在专业上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终于被老东家提拔为总工程师,也算是实现了曾经的理想。感觉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任前谈话时,分管行领导给予了很多勉励,并提出一些期望。其中让我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这一点,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脑子里的反应是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这么多大项目,怎么可能没有管理能力。

自己的专家角色定位,让别人更多看到的是专业能力强的一面,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很难充分展示出来。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提高其他非技术专业方面能力有多么重要,更没有把强化那些能力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结果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整体能力没有突破性增长。在领导眼中一直就是专家型人员,能力不够全面,只适合发挥专业上的独特作用。因此,个人事业成长开始缓慢下来。

有一年的年终决算,董事长带领一些行领导和部门总经理去基层慰问,大家同坐在一辆中巴车里。看到网点非常严重的客户排队现象,回到车上董事长与大家讨论怎么解决。我恰好前一天读到一本关于区别对待客户的书,里面讲企业要挑选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对象,对于非目标客户群体,不应投入过多的资源。存在一些对于该部分客户的服务障碍,有时候反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客户筛选作用。

自己当时在经营策略方面的见解尚有不足,认识也比较肤浅。还没有搞清楚现场状况,就冒失地发表意见。认为有很多客户占用了大量网点资源,却没有为行里带来太多价值。全面解决网点排队问题不现实,应该将网点设置成不同的区域,让那些为行里带来更多价值的客户少排队,不用太在意那些低价值客户排队的情况。

没想到董事长听后当场就发飙了,这让我一下子有些蒙圈。其批评的内容也没完全听清楚,就记着他指责我,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思想,造成网点应用系统服务长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加剧了网点排队状况。虽然感觉很委屈,但在当时情况下,也没办法做更多解释,也就只能闭嘴。事情也就慢慢过去了。

事后反思自己的想法的确有些不合时宜,毕竟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其经营目标并不仅仅是追求商业利益,还必须履行好为大众提供稳定金融服务的企业社会责任。如果带头做出明显歧视客户的安排,公众舆论和各方面的压力将会让企业难以承受。被批评后,只好自己安慰自己,咱是技术专家,应该可以被大家谅解。

过了很多年,一位在场的行领导退休后告诉我,正是这件事情,让董事长认为我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有些片面,无法承担更重要的岗位责任。后来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后,才认为条件具备了,可以进一步提拔使用。显然自己的专家角色定位,被领导贴上了标签,限制了自己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改变自己单一的专家角色定位

随着工作逐渐从IT方向转移到业务方向,所负责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IT专家光环渐渐褪去。有些新同事对我的过去经历并不了解,在工作沟通涉及IT方面的事项时,对我所讲内容有些质疑,这会刺激到我的情绪,很容易因此激动,甚至发火。

其实这是多年在IT岗位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以为大家就应该把自己当作专家。新的工作环境下,别人并不熟悉你的过去,自然不会把你当作专家。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自己在某些新领域也的确不是专家。自己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这一切,造成情绪波动和内心郁闷。

有这样一个心理分析问题:“当你与别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你认为会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我自己的答案是一个很专业和高效的人。这个问题答案揭示出来的就是你所帶的面具。看来我的面具是专业和高效。的确我很依赖这个面具,希望突出自己的专业和高效。在该面具下,希望对方不会计较我表现不佳的地方,即便有些闪失或得罪,也会被谅解。

这样的想法,明显有些一厢情愿。首先你无法每次都表现出专业和高效,很多场景下也不适合表现出专业和高效。其次,即便你完全表现出了专业和高效,也没有充分理由让别人原谅你所存在的不足或失误。之所以认为别人不会在意,其实更多只是给自己找到一种借口,为了寻求心理安慰而已。

许多管理者都是因为在营销、产品、运营、计财和人力等专业上的出色表现,而逐步晋升成长起来。这很容易造成路径依赖,想继续通过强化专业能力,得到职务职级上的持续提升。新晋升的岗位需要迎接更多方面的挑战,必须积极应对,发展更多维度的能力,若不能主动寻求改变,自然会影响自身持续成长。

试图以专家角色定位应对一切,实际上是躲进了自我构建的舒适区中。那些优秀的管理者都懂得必须走出曾经的专业角色定位的舒适区,以便在更大的空间里不断学习和成长。可惜自己太晚才认识到这一道理。很长一段时间里,更愿意扮演专家的角色,不论在什么工作场景下,都习惯性地带着专家面具示人。

作为管理者,仅仅考虑专业问题明显无法满足岗位的全部要求。必须关注管理岗位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照顾好整体和全局。不同的工作场景下,要用不同的角色定位去应对,每个角色需要配套相应的信念系统,依据其中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

管理工作更多是与人打交道,需要以别人信任和接纳为前提。这就需要首先信任和接纳别人,关注对方,关注你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表现出专业和高效,可以让对方认可你做事情的能力,但还无法对你整个人有信心。只有你充分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和关注,愿意为对方着想,才能让别人信任和接纳,才能为后续的工作铺平道路。

成长需要通过主动改变才能实现,而改变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已经形成的固有习惯。要经常提醒自己从日常工作中抽离出来,从空中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是什么场景,需要扮演什么角色,然后依照该角色的要求行事。离开了专家角色的舒适区,一开始可能会感觉有些不自在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产生积极的成果反馈,就会让你信心增强,慢慢就会形成新习惯。

当工作涉及到需要从专业角度给出意见时,还应该扮演好专家角色,提供专业上的帮助。在参与跨部门合作工作时,应该成为一名事业合伙人,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在日常团队领导工作中,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教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团队的作用,让每一个人得到成长。

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到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常会失灵。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去请教学习。积极学习的态度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支持,容易吸纳更多的营养,获得更好的成长。你会更加自信,也更受别人尊敬。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专家客户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