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莫比乌斯带变换探索二级法人机制下的银行需求
2020-11-13马胜蓝
马胜蓝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只有一个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而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对具有二级法人机制银行的需求管理有极大的启发性,能够在二级法人间的需求联系、用户需求与功能性需求的生命联系、产品的生命周期联系中发挥具大的生命力。本文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福建农信”)为例,探讨二级法人机制下的需求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寻找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产品需求精准度的“秘密”。
银行需求管理的痛点
当前银行需求管理处于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期。一方面,通过需求说明书模板、需求评审等,形成了规范化的流程和电子化管理方法,与CMMI项目管理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对于较大的银行(例如国有四大行),已配有专业化的需求管理团队或者产品经理团队,有力提升了需求管控力;最后,部分银行通过引入需求管理工具等方式,进一步实现了对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相较于互联网企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非常注重内控和合规,从而导致银行在项目管理和需求管理方面也更为注重流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相较互联网企业推广使用敏捷开发模式,持续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银行的需求管理往往面临着对市场反应速度较慢,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此外,银行需求管理中普遍存在需求模糊、需求评估分析不全面、需求变更过于频繁、需求跟踪及版本管控不到位、需求实现效率低下等问题。
福建农信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机构,旨在充分发挥二级法人特性,以基层法人行社为履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以省联社的指导、协调等服務职能为支撑,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相关服务。二级法人体制下,科技是连接67家法人行社强有力的纽带。福建农信通过增强信息科技治理力度,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各项资源,促进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在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推动、引领业务创新,逐步建立起现代银行经营、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技术保障体系与决策支持体系,有力支持着行社业务发展。基于福建农信二级法人的特殊性,67家法人行社需求的个性和共性并存,也使得农信系统内需求管理更具有特殊性,上述问题也更为突出。
需求管理的莫比乌斯带
要实现高质、有效、有用的银行需求管理,最主要是探究和到达需求的最原始点。若采用传统的PDCA进行管理需求(包括需求评估、需求开发、需求评审、设计构建、需求测试、需求上线及需求进度监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需求缺乏持续改进的问题,如图1所示。
而在二级法人机制下,这个过程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最原始的一级法人、用户的需求缺乏追溯机制,进入研发项目中的需求经过层层过滤,可能已无法反映用户的真实诉求,也难以深挖其潜在诉求;二是银行项目众多,容易存在多个项目同时在解决或修改同一个功能的场景,这对不同项目间需求的统筹和关联提出了挑战;三是难以确保投产产品的功能与需求说明书、操作手册保持一致,并能形成可复用的业务资产,以提升后续需求实现的效率;四是最原始的一级法人无法了解需求的进展以及变化,也就无法持续提出优化及改进意见。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银行需求在研发推进过程中,最原始“气味”在传导中不断丢失。
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情况可以在莫比乌斯带中“绘制”出来,如图2所示。采用莫比乌斯带的哲学思考,基于行社、业务部门、监管文件要求提出的“用户/业务需求”作为起点,顺时针出发,经过分析和关联进入研发的功能/非功能需求中,在产品投产后,运维人员、运营人员和用户可以准确评估生产体验需求,最后又再次进入“起点”;而逆时针,通过产品,回溯到研发的功能/非功能性需求,产品经理在处理此类需求时,可继续回溯到最开始的用户/业务需求,进而去修正业务诉求中所提到的“给目标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
福建农信需求的莫比乌斯带
福建农信结合需求管理实践,建立起需求服务平台和需求管理平台,通过将项目管理平台与运维服务平台进行关联,实现了二级法人体制下的需求“莫比乌斯带”。在该莫比乌斯带中,通过在需求服务平台中建立起用户需求/业务需求,运维服务平台中建立起生产体验需求/问题,之后都关联触达到项目,并在项目中逐一映射至需求管理平台的功能/非功能性需求,并在项目投产后进入生产,通过产品、操作手册等方式展示给用户。
1、需求服务平台
需求服务平台形成对福建农信全省二级法人下信息系统需求、业务操作咨询等意见建议进行快速处理的常态化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需求管理”模块,实现不同渠道用户/业务需求提出、受理、评估、审议及需求进展反馈的全流程管理,提供PC端和移动端两个使用渠道,如图3所示。
二是“行内热线”模块,为柜员、客户经理等内部员工提供专线人工服务,解答各类业务咨询、收集意见建议,支持将服务工单一键生成用户需求单或事件工单,实现福建农信业务需求服务平台与项目管理平台之间数据的流动、共享。
2、需求管理平台
需求管理平台支持在线需求编写、跟踪管理以及资产库管理,实现了需求信息的共享、传递,主要功能有:
(1) 需求编写时支持从需求资产库中引用资产,并支持当前需求条目与引用资产间、不同需求条目版本间的比对,在展现用例之间关联关系的同时,提升需求分析水平、提高需求实现效率,如图4所示。
(2) 需求评估、评审、变更时需求条目的查看,实现修订记录的汇总。
(3) 实现跨项目管理平台、研发设计平台、测试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的需求跟踪矩阵:对需求跟踪矩阵进行线上化管理,通过与项目管理平台、研发设计平台、测试管理平台的联动,实现对单个需求条目从需求实现、测试、开发、投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
(4) 实现不同项目类型、不同评审模式的版本自动生成及条目推送至下游系统:综合项目规模等因素,与项目管理流程有机结合,实现需求基线版本及后续变更版本的版本管控及流程自动化管理。
(5) 实现需求自检单功能:制定需求检查项清单,并在需求评审流程中强化需求自检要求,从而更好地提升需求编写水平。
(6) 实现引用资产的升级变动自动通知给其他引用该资产文档的负责人,针对性解决多项目同时优化某一功能点时存在的需求管控问题。
(7) 实现需求文档内容级别的全文关键字搜索功能,使得需求人员可以实时在需求资产库中引用所需需求条目,提升编写效率。
(8) 需求文檔根据引用资产的路径或需求高频关键字实现入库路径推荐,提升全行级需求资产库的管理水平。
3、需求两面性的统一
在需求的不同生命周期,存在着法人行社与省联社之间、个性化需求与共性需求之间、业务与技术之间、用户需求与功能需求的碰撞,这样的两面性在二级法人体制下尤为突出,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原始的用户诉求,触达用户价值。福建农信的实践方法为:
(1) 行社、业务部门通过需求服务平台上传用户诉求,如图5所示。作为最原始的诉求,这些需求通过与需求管理平台的功能/非功能性需求相关联,可提升需求分析的准确性,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需求。
(2) 进入研发后,依托于需求管理平台与上下游关联系统的有机配合,可通过需求跟踪矩阵实现对功能性及非功能需求条目的管理和跟踪,也间接实现了与最原始用户需求的同步,如图6所示。
(3) 产品投产后,项目需求作为需求资产进入需求资产库。此时,如果是新建的需求条目,需求管理平台将自动匹配同一业务领域下关键词相同的资产库路径;如果是引用的需求条目,则自动匹配此前的引用位置。需求资产库的需求资产可持续更新,并在需求编写环节复用,如图7所示。
(4) 投产后,对应形成的产品操作手册被发布至需求服务平台中,便于行社及业务部门查看;操作手册也是后续提供业务咨询服务时的重要工具。
(5) “最后”亦是新的“开始”。用户在使用产品后将继续提出新的优化需求及问题缺陷,形成新的诉求。
总结
依托于需求服务平台和需求管理平台,福建农信构建了一条以“用户/业务需求”为起点,经由项目研发中功能/非功能性需求,最终抵达生产体验需求的“莫比乌斯带”,形成了对原始用户/业务需求的回溯机制,强化了多项目建设下的需求统筹管理能力,在提升需求实现效率的同时加快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为银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需求管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