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智媒:“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战略的时代转型
2020-11-13陈宁
摘 要:智媒体时代,基于传统经济层级系统的生产传播链条被平级化的网状系统代替,生产端与传播端在数据终端多元融合,新的思想产品生产传播系统形成,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功能优势、智库功能优势面临被双重解构的困境。依托智能技术手段,建构学术智媒传播生态系统,将成为主流学术期刊转型的战略与实践命题。基于智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与“智库”融合转型案例,本文着重探究学术期刊转型学术智媒的基本战略和实践方向。一是依托媒体-智库垂直一体化战略,推进业态融合,建构以“学术+”为核心的系統平台;二是依托媒体-智库平台化战略,生成“数据大脑”,建构内容产业孵化平台;三是依托媒体-智库共同体战略,架设“云端智库”,建构多元共同体生态发展系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智媒;智库;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9-069-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9.017
本文著录格式:陈宁.学术智媒:“学术期刊+智库功能”战略的时代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20(9) :69-70,76.
媒体与智库在思想产品生产与传播链条上属于不同的环节,形态各异、功能互补,有学者认为学术期刊在智库传播体系中具有“核心引领作用”,是智库重要的形象品牌,对智库的话语权和“议题设置”具有重要作用。[1]也有学者认为,传播与智库都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功能,学术期刊本身就是智库的一种形态,通过期刊所生产的思想产品内容影响政府决策、行业发展。
然而,随着智媒体时代来临,元媒介技术重构,基于传统经济层级系统的生产传播链条被平级化的网状结构代替,生产端与传播端在数据终端多元融合,新的思想产品生产传播系统正在形成。一方面,被互联网传播赋能赋权的顶级智库自带流量功能,演变为智库媒体,如国内外高端智库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人大重阳、紫金智库等借脸书、推特、微博、微信各大社交平台迅速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2]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如新华社、光明日报,凭借权威影响、传播优势转战智库领域,化身为媒体智库。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功能优势、智库功能优势面临被双重解构的困境。
如何依托智能技术手段,向“学术智媒”转型,建构学术智媒传播生态系统,将成为主流学术期刊转型的战略与实践命题。
1.智库-媒体垂直一体化战略与“学术+”系统平台
公共传播是智库影响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媒体功能为智库提供有力的思想传播平台。智库与媒体实现规模效益的优化路径就是二者结合,融合学术研究的思想力量和媒体传播的专业舆论力量,实行垂直一体化战略。
脱胎于媒体机构的瞭望智库是国内第一家媒体型智库,与《财经国家周刊》形成了“一刊一库”的呼应格局。瞭望智库定位于政经、财经领域,与决策机构、海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密切互动,针对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行业运行提供“政策早研究”“瞭望智库研究报告”等研究产品。依托中央级时政期刊集群――《瞭望》《财经国家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环球》及财经国家新闻网、犀牛财经网,与国家和社会主流群体实时互动。瞭望智库具备智库型媒体的关键要素,包括:高端智库定位,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同构;高层专家队伍,伴随智库发展,其专业研究团队逐步壮大;影响决策能力,拥有内部刊物《瞭望研报》和机制化的报送通道;多元思想产品,有闭门圆桌会议、公开论坛、智库课题、数据产品等智库产品线;大众媒体传播,有网站、两微一端,其中“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关注粉丝已超过300万,稳居智库机构第一号。[3]
传统学术期刊“智媒”在转型过程中,可以建构以“学术+新闻”或“学术+服务”为核心的系统平台,结构全新产业形态。
“学术+新闻”战略下,平台并非主导,而成为支持内容运用的产业系统——以智库思想为新闻生产提供深层智慧,以新闻传播为智库产品提供发展空间。媒体采编和智库研究实现领域资源垂直聚合:在生产端,形成更高效的选题联动,快速形成新闻生产力和课题研究力,同时,依托美术编辑、交互设计、视频剪辑等各种媒体手段打造 “爆款”智库产品高“颜值”, 实现媒体协作推广;在传播端,通过媒体报道形成议程设置, 推动社会高度关注,为深入研究提供系统动力。两端合力,持续提升研究成果学术价值,进一步推动公共议程设置进化,形成“产品-议题”螺旋递进效应。
“学术+服务”系统平台依托学术研究成果为用户提供垂直化、专业化服务。比如,建构自由公共思想社群,通过线下线上媒体和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为专业人士提供知识共享平台,与兴趣用户分享相关领域信息与研究成果。在网络端或移动端,以智库成果和智库专家建构内容标签智库图谱,大众可以围绕智库中任何一个成果发表观点、展开研讨或者与智库中任何一个专家交流想法、提出质疑。通过高质量的自由交流促进智库创新,提升学术媒体智库生产力和影响力。亦可以通过媒体推进智库研究成果在生活场景中的服务应用,形成规模化应用和产业效益。例如微信已经上线的小程序“智库问健康”,就是基于中医科学辩治研究成果与大数据、机器算法等技术融合的一款产品。通过用户症候信息数据输入,可以智能生成疾病诊断,定制推荐药方、食疗产品等,成为守护用户健康的诊断及定制型终端服务系统。
2.媒体-智库平台化战略与内容孵化产业平台
通过知识和数据的集成与深度融合应用,学术媒体可以依托内容资源核心基础,打造专业化学术信息集成与服务平台,转化成给政府部门、专业智库机构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协同决策研究和协同执行平台——积聚各类智库资源,形成专业学术研究与多样态传播群落,为各行业提供基于业务场景、生产场景的知识获取与应用服务,为政府项目运行和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媒体与智库在平台形态交集下的融合探索在学术出版、知识数据库等领域早已开始,如励讯、知网、万方、超星、人大数媒等。[4]目前,中国知网围绕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通过整合知识和数据资源,集成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大数据融合应用平台,促进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平台以构建大数据资源池为基础,建设数据指标体系,依托CNKI知识图谱优势,通过挖掘数据指标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分析问题的特征、前景和发展趋势,实现对问题的智能解答以及资源最优化配置。平台就是一个数据大脑,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动态知识图谱、数据模型分析、数据智能检索及应答、数据智能报告等智能化功能,而这些功能已在农业、宏观经济、交通和教育领域深入融合应用。
以平台化发展战略为战略方向的学术期刊,可以通过自主或合作研发的学术智媒体系统为核心生成“数据大脑”,重构内容生产传播流程,打造开放或半开放的学术内容创作集成和新型媒体传播融合平台。在汇聚学术及相关产业资源内容基础上,围绕用户需求将各个生产传播系统“模块化”“集成化”,生成各种生产关系和智库内容“种群”,形成没有固定结构的多边传播与市场体系。平台作为思想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孵化器,在不断的自我重构、自我编程中实现灵活变体,流量变现。学术期刊依托专业品牌信度转换为平台内容价值把关人、信息鉴别人和服务集成商,负责在数据端实时抓取平台信息流量动态,在智库端为内容结构重组提供数据服务技术与传播形态设计,在这样的融合与再构中建构“激活传媒功能的新力量、资源要素聚合的新平台、研究成果转换的新路径、信息采集传播的新方式、智力咨询服务的新模式”。[5]
学术期刊智媒转型平台化战略的终极目标必然是从内容转型走向内容孵化创业。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为采编创作人员,包括学术作者、普通用户内容生产赋能,形成满足社会不同人群多元需求的多维多屏思想产品创作、形态转换和内容分发通道,在自有数据平台基础上与学术流量、社会流量巨型入口平台例如知网、抖音、B站等开展合作,强化前沿学术产品多种形态多种端口推送,打造有深度、有个性、有趣味的学术内容IP,充分发挥思想产品在不同人群中的社会影响,完成学术品牌的跨平台社群营销与用户连接。
3.媒体-智库共同体战略与多元生态发展系统
智库共同体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思想引擎作用。学术期刊的智媒转型可以依托前期沉淀的专业影响,作為思想产品传播要素深度参与或引领智库共同体转型,整合推动建构政产学研传播生态系统。
凤凰网国际智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传媒与智库共同体发展战略的初期实践案例。凤凰国际智库是凤凰传媒集团集中各种汇聚行业、产业、学术界资源搭建的综合研究性平台,提倡将思想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有效结合, 通过媒体引导在智库与智库之间达成协作共赢,成为“思想市场领导者”。在媒体传播策略上,立足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凤凰视频,打造智库内容频道、智库思想产品和智库场景体验,“三足鼎立”推进全媒体传播。
在战略应用上,“媒体—智库共同体”通过建立各类“云端组织”,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优势, 进行在线深度分析、研究预判等工作,有效提升媒体智库产品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以共同体发展战略为战略方向的学术期刊,可以从智库共同体、传媒共同体和“智政产学研媒”生态系统中寻找转型发展路径。
其一,在传媒与智库共同体发展系统中建构跨领域跨边界的“云端智库”,进行数据库分享,积聚各界智库尖端研究力量,融合媒体智能运作平台,建立智库学术的成果协同创新机制,进行在线研究协作、在线决策支持,打造媒体智库应用的多元“场景”,通过公共政策众创推动社会变革进程。其二,在“智政产学研媒”的生态系统中重新架构媒体产业形态,学术期刊将由封闭的知识生产转型为学术智媒全口径社会化系统性运作。一头连接政府和行业,为决策提供参考,为舆论生态治理提供助力。一头连接生产生活,为用户提供精准资讯和智能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融资和产业拓展等方式,不断构建产业生态圈,使整个平台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学术智媒体传播介质作用的发挥从内容信息拓展到应用信息,身份转化为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的中间商。由此,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从单一的销售和广告向信息收费、电商服务、多元服务等综合性、可持续盈利模式转变。
学术智媒的真正转型要求跳出借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单一思维,围绕战略转型打造数据技术驱动系统,将5G和垂直技术包括4K、AR、VR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车联网、智慧教育、智慧生活等等进行深度融合,为相关行业赋能。功能从简单的议题设置、内容推送与论坛交流,转向深度内容生产与分享、高端读者数据交互、在线调研分享合作、全球话语互动设计、公共政策众创推进等。打开和拓宽用户连接的入口,提升用户参与价值,发掘用户潜在需求,实现与用户需求持续紧密咬合的连接,从用户范围、用户参与、用户黏性等多个维度有效提升基于互联网基因的现代学术传播和应用能力,建构能够实现正反馈和自强化,智库供应系统、用户、平台有效协作、互相促进,共同良性发展的成熟的生态系统。
[1]杨柳春,刘天星,郭雨齐.中国智库期刊的兴起与未来展望[J].科技与出版,2017(1):25.
[2]杨卫娜,郑可欣.中外智库新媒体国际化传播现状对比研究[J].对外传播,2019(12):12.
[3] 吴亮.建设媒体智库的难点与突围——以瞭望智库的创新探索为例[J].传媒,2019(9):11.
[4]吴亮.媒体与智库融合路径与机理研究——以瞭望智库为例[J].新闻战线,2018(2)20.
[5]刘红兵. 着力传媒智库建设,迈向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J].传媒,2018(15):21.
作者简介:陈宁(1976-),女,湖北武汉,副主任,研究方向:应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