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顶循线腐蚀及防护
2020-11-13张塞
张 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北京 102500)
某石化公司延迟焦化装置于2007年7月投产,生产能力为1.4 Mt/a,生产焦炭、汽油、柴油、蜡油、液化石油气和干气等产品[1-2]。自装置投产以来,工艺管线和设备运行良好。2018年底分馏塔顶循抽出线靠近塔壁侧出现泄漏,立即对泄漏部位进行包盒子处置,同时对分馏塔顶循线全面检查测厚,发现分馏塔顶循线普遍存在腐蚀减薄,局部减薄至2 mm左右,严重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2019年机械清焦检修时,对装置顶循线进行了整体更换。对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顶循线减薄原因和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措施。
1 分馏塔顶循线情况
分馏塔采用高效BJ条形浮阀塔板,塔板操作弹性大,对液体流动具有导向作用,避免塔板死区,能够减少雾沫夹带、塔盘结焦和积盐,并且优化了分馏塔操作。分馏塔设柴油、中段、蜡油和原料渣油的换热器,尽可能地利用分馏塔的过剩热量来加热原料,提高了热利用率。由于原料和中段、蜡油、柴油均有换热,也便于分馏塔取热比例的调整和换热后渣油温度的控制[3-4]。
顶循线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来自系统的脱硫燃料气进入加热炉火嘴前不带凝液,燃料气与来自分馏塔的顶循回流油经顶循-瓦斯换热器(E-2102)换热至110 ℃供加热炉使用,顶循回流油由31号分馏板馏出与燃料气换热后,再由塔顶循环回流泵(P-2108/1,2)送出经分馏塔塔顶回流空冷器(A-2102/1~6)冷却到60 ℃返回到分馏塔顶,控制分馏塔顶温度。分馏塔顶循线操作压力0.12 MPa,操作温度150 ℃(相关工艺参数见表1);管线材质为20号碳钢,规格为φ273 mm×6.5 mm。
表1 顶循线工艺参数
图1 分馏塔顶循线工艺流程
2 分馏塔顶循线腐蚀机理
2.1 分馏塔顶循线腐蚀情况
专业检测公司对分馏塔顶循线进行脉冲涡流扫查及超声波测厚工作,共计检测85处位置。经扫查发现,共12处材质为20号碳钢规格为φ273mm×6.5 mm的位置均存在腐蚀减薄现象(见表2),减薄位置位于管线底部,减薄呈沟槽状。其中第二弯头,第二弯头后直管,第四弯头后直管和第五弯头处检测最小值分别为2.29,2.70,2.72,2.86 mm,与设计壁厚6.5 mm相比,减薄率分别为64.77%,58.46%,58.15%,56%,可见这四处腐蚀非常严重。
表2 顶循线抽出部分检测数据
2.2 检查与分析
通过对抽出阀后直管、第二和第五弯头内表面检查发现,内表面覆盖棕色的铁锈,局部剥落的区域呈深褐色,腐蚀产物比较疏松,容易剥落(见图2)。内表面周向形成较深的腐蚀坑,腐蚀较深的区域剩余壁厚2 mm左右。对腐蚀管段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腐蚀产物主要含有铁、硫、氯和氧,其分析结果列于表3。该段管线存在明显减薄现象,管线底部整体减薄,并存在密集腐蚀凹坑。
表3 顶循线垢样元素分析 w,%
图2 第二和第五弯头内表面图
2.3 腐蚀机理
由管道内壁的腐蚀形貌和垢样元素分析可知,焦化装置分馏塔顶循线的腐蚀减薄与环境中的硫和氯有关,主要是以内壁腐蚀为主。分馏塔顶循线内的主要介质为轻组分的油,介质含有一定量的硫和氯,腐蚀环境中的氯化氢主要来源于原料油中的无机盐类和有机氯化物,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原料油中含硫化合物。其中硫化氢和氯化氢随汽油进入分馏塔顶循系统,这些物质和蒸汽中的水形成盐酸或者硫化氢溶液等强腐蚀介质,从而形成氯化氢-硫化氢-水腐蚀环境,盐酸和硫化氢的共同作用使金属发生严重腐蚀[5-7],其腐蚀机理如下:
管线材质为20号钢,其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硫化氢气体对管线的腐蚀并不严重,但是当与水形成硫化氢水溶液时,对管壁产生严重腐蚀。近年来,四蒸馏装置掺炼一定的含硫原油,使装置减压渣油硫含量增加,原料中硫化物含量较高为加速腐蚀提供了可能。
2019年3月至5月,焦化装置回炼苯乙烯焦油,其组分较为复杂,密度较大,且金属含量较高(见表4)。回炼时焦炭塔顶温度为417 ℃,压力0.16 MPa,苯乙烯焦油在此条件下反应后,产品主要分布在汽油、柴油和蜡油组分中。 回炼后汽油中成分变化及氯含量见表5。
表5 回炼前后产品杂质元素 mg/m3
苯乙烯焦油回炼后造成焦化汽油氯含量有所增加,硫含量急剧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加剧分馏塔顶循线腐蚀减薄。而从分馏塔顶循回流线的工艺特点来看,其作用是取热、温控和调整产品分布,其工艺流程为塔内闭路循环,为S和Cl含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从工艺操作上看,塔顶温度控制较低(120~140 ℃),虽然盐酸和硫化氢的沸点非常低,一般会伴随油气上升至分馏塔顶,但由于顶循线抽出口温度较低,而分馏塔内经常是水汽-液两相同时存在,部分盐酸和硫化氢溶于水后被抽入顶循系统,返塔后又不挥发,随着介质不断循环导致盐酸和硫化氢质量浓度不断提高。
3 防腐蚀措施
3.1 管线补强
分馏塔顶循线的保护措施,包括焊接补强、夹具补强和缠碳纤维补强等方式。
焊接补强就是在缺陷管线上增加受力面积来改善区域的强度,从而恢复管线的强度。优点是费用低,但是缺点是在缺陷管线上进行焊接,焊穿的危险性大。管线和补强材质之间的传力不均、焊缝材料与母材性能不匹配,当焊接环境湿度较大和温度太低时管线容易发生氢脆和冷脆的危险。
夹具补强是采用机械夹具的方式恢复管线的服役强度。其优点是不用在管线上直接进行焊接,避免焊穿和发生氢脆、冷脆的风险,缺点是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2018年12月20日对抽出阀前焊缝处沙眼进行夹具补强。
碳纤维补强主要利用高强度碳纤维,填平材料和高性能胶粘剂对管线进行修复。首先用填平材料对缺陷部位进行填平处理,然后在管线外部缠绕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后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通过具有高强度的填平树脂限制缺陷出的径向膨胀变形,降低缺陷处的拉伸应力,实现对管道缺陷的补强修复。2019年1月至2月对顶循线减薄部位集中碳纤维补强,共补强11处,分别为:阀后直管段,第一管头,第一管头后立管,第二管头,第二管头后直管,第三管头,第四弯头,第四弯头后横管中部北侧和南侧,第四弯头后直管南侧,第五管头。
3.2 管线更换
根据管线测厚减薄的情况,利用操作条件对顶循线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公式为:
式中:δ——顶循线罐壁厚度;
P——设计压力0.3 MPa;
D——管线外径273 mm;
[σ]——在操作温度下管线的许用应力130 MPa;
φ——焊接拉头系数0.8;
C——腐蚀裕量2 mm。
经过计算管线最小允许厚度为2.39 mm;强度校核结果是管线局部强度已不允许该管线继续运行, 同时考虑整条管线减薄部位比较多,已经严重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2019年8月19日机械清焦检修时将顶循线整体更换。
3.3 腐蚀监测
焦化装置的腐蚀检测是防腐蚀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和积累长期可靠的设备、管线腐蚀档案。将测厚结果与往年比较,计算每条管线和每台设备的腐蚀速率,为做好设备及管线的寿命预测,为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尤其是重点关键设备和管线,有必要半年检测一次,很多腐蚀减薄就是在这种检测中发现的。
3.4 优化工艺条件
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物料的变化或者某种偶然因素而引起超温、超负荷运行,也有可能造成腐蚀破坏。合理工艺和稳定操作是设备完好运行的关键。可以适当地提高分馏塔顶循环返塔温度,减少液相水存在,促进HCl和H2S挥发,降低酸性介质含量,减轻顶循系统管线的腐蚀[8]。
由于焦化装置低温部位的腐蚀介质主要是硫化氢-氯化氢-水等腐蚀体系,可以通过注水特别是碱性水来稀释中和腐蚀介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腐蚀。注中和缓蚀剂一方面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另一方面能够调节腐蚀体系的pH值,也能中和部分腐蚀介质。
4 结 语
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顶循线的腐蚀是低温硫化氢的腐蚀,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包括采取选材、工艺等多种手段联合进行防腐蚀控制,同时要加强腐蚀管理和各项防腐蚀的规章制度的贯彻,这样才能保证各项防腐蚀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