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研究
2020-11-13张国瑞张静王立君江平杜超张军惠
张国瑞,张静,王立君,江平,杜超,张军惠
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重要诱因,对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1]。心绞痛是在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因心肌负荷增加引发其心肌出现暂时的、急剧的缺氧与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当高血压、心绞痛同时发生时,会对心脏产生更为严重的损伤,患者预后较差[2]。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冠状动脉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3]。机体炎症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患者多存在一定的氧化应激增强,同时伴随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功能紊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由炎性细胞产生的磷脂酶,具有较强的促炎作用,可作为冠心病发生的预测指标[4]。血管内皮是血管血流与平滑肌之间的一种天然屏障,具有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维持抗凝及凝血系统平衡、调节局部和全身血管功能以及维持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等多种作用[5]。高血压对患者血管、心脏损伤相对较大,合并心绞痛者心血管损伤更为严重,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Lp-PLA2、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均可以用于心血管靶器官损伤的评价,但其之间的关联性目前不是很明确[6]。故本文探讨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Lp-PLA2、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以期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6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6.4±5.3)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3.3±1.1)kg/m2。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7.3±5.6)岁;平均BMI(23.4±1.2)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χ2=0.137,P=0.711;t年龄=0.904,P=0.184;tBMI=0.476,P=0.31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7]中的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2)符合《我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8];(3)接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者;(4)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以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3)有严重酒精依赖以及吸烟史者;(4)发病前曾服用影响Lp-PLA2活性的药物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者;(6)合并恶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不全者。
1.3 研究方法
1.3.1 CIMT测定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ACUSON S2000 ABVS,西门子),由专人进行CIMT测定:所有受试者检查前至少休息15 min,诊室安静且温度恒定;受试者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头颈部尽量仰伸;将探头置于受试者的胸锁乳突肌后缘或者前缘,由双锁骨上窝颈动脉起始,并逐渐沿着血管向上部移动,对其腹部或颈动脉分叉部、与颈动脉分叉部1 cm以内的颈总动脉主干段之间两点的内膜中膜厚度(IMT)进行测定,左右两侧共有4个点,取平均值。当CIMT>0.9 mm时为颈动脉内膜增厚,CIMT≤0.9 mm时为颈动脉内膜正常。
1.3.2 血清制备 于对照组体检当日、病例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8:00分别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 ml,通过离心机(ID-Centrifuge 12 S II)在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得到血清,并置于-75 ℃条件下保存备用。
1.3.3 Lp-PLA2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Lp-PLA2,试剂盒购于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4 炎性因子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试剂盒购于上海劲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试剂盒购于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5 T淋巴细胞测定 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Lyric™Flow Cytometer,美国BD公司)检测受试者血清Th17、Th1、Th2。
1.3.6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计间接比色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内皮素1(ET-1)。试剂盒均购于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IMT、Lp-PLA2比较 病例组CIMT大于对照组,Lp-PLA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IMT、Lp-PLA2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IMT and Lp-PLA2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CIMT、Lp-PLA2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IMT and Lp-PLA2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CIMT=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Lp-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组别 例数 CIMT(mm) Lp-PLA2(μg/L)对照组 60 142.4±14.5 0.6±0.1病例组 120 213.0±24.7 1.5±0.2 t值 20.471 30.066 P值 <0.001 <0.001
2.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病例组MCP-1、CRP、TNF-α、IL-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T淋巴细胞比较 病例组Th17、Th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
组别 例数 MCP-1(ng/L)CRP(mg/L)TNF-α(μg/L)IL-6(μg/L)对照组 60 2 514.3±325.4 2.1±0.6 1.2±0.6 118.0±39.7病例组 120 2 987.5±415.1 4.8±1.0 3.3±0.8 192.4±46.5 t值 7.720 18.981 19.655 10.594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两组T淋巴细胞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T淋巴细胞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Th=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组别 例数 Th17 Th1 Th2对照组 60 0.91±0.12 10.3±2.1 1.8±0.4病例组 120 1.85±0.36 19.8±3.2 2.0±0.6 t值 19.663 21.044 1.576 P 值 <0.001 <0.001 0.058
2.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病例组NO低于对照组,ET-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NO=一氧化氮,ET-1=内皮素1
组别 例数 NO(nmol/L) ET-1(ng/L)对照组 60 90.62±7.67 45.62±4.39病例组 120 62.38±5.21 66.87±5.98 t值 29.109 24.418 P值 <0.001 <0.001
2.5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Lp-PLA2、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Lp-PLA2、MCP-1、CRP、TNF-α、IL-6、Th17、Th1、ET-1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Th2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见表5)。
表5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Lp-PLA2、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相关性Table 5 Correlation of CIMT and Lp-PLA2,inflammatory factors,T lymphocyte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angina pectoris
2.6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为因变量,Lp-PLA2、MCP-1、CRP、TNF-α、IL-6、Th17、Th1、Th2、NO、ET-1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CRP、TNF-α、IL-6、ET-1是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6)。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损伤的靶器官是心脏和大动脉,进而造成患者出现心绞痛等并发症[9]。而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损伤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10]。其中CRP是重要的炎性因子,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为精准地反映炎性反应和细胞活化的程度[11]。正常情况下,机体血清CRP水平相对较低,而患者在创伤、类风湿关节炎以及炎症急性期等状态下,会产生更多的TNF-α、IL-6,进而改变血管通透性,致使细胞中的CRP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中[12]。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炎性因子(MCP-1、CRP、TNF-α、IL-6)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个慢性炎性反应过程。血管炎性反应会损伤其血管内皮功能,致使患者血管内皮沉积大量的脂质,引起其产生早期病变和颈动脉内膜增厚[13]。而颈动脉内膜增厚会诱导血管出现斑块,同时体内的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又会进一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4]。MCP-1对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可将脂质逐渐转变为泡沫细胞[15]。而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泡沫细胞的形成[16],故由高血压引发的心绞痛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相对较为严重。
表6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ble 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IM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angina pectoris
早期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在出现肾功能损伤时会伴有T淋巴细胞浸润[1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AOYAMA等[18]发现,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也伴有T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中存在淋巴细胞功能性失调。Th17、Th1是一种促炎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与Th17、Th1呈正相关,这是由于颈动脉内膜增厚提示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性反应加剧,从而增加Th17、Th1等促炎因子的产生[19]。因此,抑制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血管炎症,可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冠状动脉的损伤。NO和ET-1是临床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ET-1升高可进一步刺激血管收缩[20];NO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和合成,主要起到促进血管舒张的作用,当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时,会减少NO的释放[21]。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动脉壁压力负荷,增厚管壁,降低动脉顺应性,增加血管阻力。祝艳秋等[22]研究显示,与非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高血压患者相比,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损伤较为严重。Lp-PLA2是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其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Lp-PLA2可通过产生IL、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介质,促进炎性因子的生成[23]。另外,Lp-PLA2可通过氧化作用生成氧化游离脂肪酸以及溶血性卵磷脂等产物,引起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促进颈动脉内膜增厚[24]。再者,由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结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刺激提升Lp-PLA2的氧化压力,造成血管破裂和受损,久而久之,会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膜的厚度和稳定性,进而导致颈动脉内膜增厚[25]。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本研究虽然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的影响因素,但仍可能存在某些因素难以控制,且每例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可受年龄、日常活动以及相关药物的影响,另外,所有检验样本送到同一实验室进行检测,无法做到专人操作,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本研究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后期仍需大样本量以及更加严谨的试验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Lp-PLA2、炎性因子(CRP、TNF-α、IL-6)、血管内皮功能(ET-1)是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的影响因素,但尚未发现T淋巴细胞是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IMT的影响因素,这可为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贡献:张国瑞、张静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张国瑞、张静、王立君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张国瑞、张静、杜超、张军惠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英文的修订;张国瑞、张静、张军惠进行数据整理;张国瑞、杜超进行统计学处理;张国瑞、张静、王立君、江平进行论文的修订;王立君、江平、杜超、张军惠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