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白族照壁在现代空间转向设计中的研究

2020-11-12谢婳嫕董春雷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9期
关键词:照壁白族大理

谢婳嫕,董春雷,王 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0)

空间转向的概念是由卡斯泰尔(Castells)首次提出,其主要是指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空间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是在参与到此种物质维度并且发生关系,最终将这种重要的社会物质维度赋予其功能以及形式的意义[1]。后期的马克戈特迪娜(M.Gottdiener)改变了之前卡斯泰尔的观点并且从社会学空间视角重新出发,认为社会与空间是可以相互融合交织的[2]。他认为人实在社会结构限制的条件下来进行指定的行为运动。然而,人也可以在原有空间限制的情况下通过重新创造或原有条件下重新改变空间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3]。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就能起到这样的空间转向作用,一方面它能分隔和拓展白族建筑的空间和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含蓄表达主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民众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向往,白族民族建筑中照壁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大理白族民居中照壁的建筑功能、形制特色和色彩纹饰特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空间转向功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期为大理白族传统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传承提供思路。

1 白族民居中照壁的作用

大理白族民居中的照壁通常设置于整栋建筑的大门内或大门外,在建筑功能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防火作用。大理白族民居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且建筑之间的距离较近,火灾隐患较大。因此出于建筑防火安全的考虑,照壁在材料的选用上多以不燃的土坯、卵石和大理石为主,通过在建筑空间布局上放置于大门附近来阻断临近房屋大火的入侵。

二是光线调节作用。照壁之所以被称之为照壁。其主要原因是白族先民崇拜自然阳光,所以白族的建筑坐西向东面向阳光[4],但这样的建筑朝向所带来的问题就是上午阳光照射过于充足且刺眼,到了傍晚又缺少光线。而照壁的作用就在于上午有阳光直射时可以遮挡住一部分阳光,傍晚白色的照壁能起到很好的光源反射作用。此外,经过照壁折射处理后的太阳光线也会变得较为温和,投射到院落时也起到一个弥补室内光线和烘托室内氛围的作用。这种利用自然光线调节室内氛围的手法,正好应承了白族人民浪漫、怡然的生活态度。

三是区域规划作用。照壁在白族建筑整体布局中可以根据居住者需求进行空间的横竖向分割布局,以求增加空间层次感[5],这一点在组合式白族院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正是照壁的存在使得白族民居的整个院落随着空间变化与功能分区的不同,形成了独居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平面布局形式,极大丰富了白族民居整体空间的趣味性与连贯感。

四是隐私保护作用。“一通到底”是中国古代空间建筑的最忌讳的方式之一[6],而中国文化讲究含蓄内敛,其“藏”的精神在白族传统的建筑中也多有体现[7]。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窗户均开向院内,很少向院外显露,而照壁的存在更是完善和强化了这种“藏”的精神。这种建造方式很好地隔绝了外界声音的干扰与杂音,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白族人对个人空间隐私的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话是人对于个人领域感与相应空间私密性的隔绝性要求。

在大门入口设置照壁的作用不仅在于隔绝外界环境所带来的视觉窥探,在风水学上来讲更是一种“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聚气观点,传统白族人民认为在大门口设置照壁有阻挡屋外气流的煞气,协调室内外气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居住者的运势与身心健康。总体来说照壁具有隐蔽空间保护隐私和阻挡煞气带来好运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白族人民对于私人空间的归属感与依赖性,并满足其信仰的心理需求。

2 白族照壁的形制特色

白族照壁的瓦面多采用庑殿顶形式,屋脊或砌成镂空状或装饰脊兽、翼角起翘更加轻快活泼,形成向上扬起的弧线[8],照壁的宽高比随着院落尺寸宽度而发生改变,通过与院落整体上的平衡处理往往带来的是视觉效果上的比例匀称,平衡和谐。其中,三滴水照壁、独角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或一滴水照壁)、带窗洞照壁是白族民居三种典型的照壁形式,这三种类型的照壁在形制和用材上来讲大同小异,只是在规格上有些许的差别。

表1 白族照壁图案类别及其各类型所包含的内容

图1 三滴水照壁

图2 一字顶照壁

图3 带窗洞照壁

图4 吉利祥瑞

2.1 三滴水照壁

顾名思义,三滴水照壁是将一块横长的壁面分成三段,中间为主壁左右两侧为副壁,总体壁面宽等于院子的宽度,中间一段最高大,左右两段大小对称。高度约等厢房上房檐口的高度,左右两段的高度与耳房下重檐的“封火墙”等齐[9]。另外三滴水照壁的屋顶为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主壁上的屋脊起翘最高,为庑殿顶,副壁为五脊二坡式的硬山式屋顶(图1)。最后在檐口上以彩画、山水、书法等主题着以装饰,并在照壁的主壁上配有题字,题字内容则涵盖甚广种类繁多。

从照壁外形上来看,其内外侧的各部分形制基本相同,如图1所示,组成主壁壁面的第一层是照壁题字或照壁石,位于主壁的正中央,第二层为照壁题字或照壁石与飞砖之间的白色部分,大面积采用白色为底色,第三层为飞砖与花砖之间的部分,在铺设花砖的过程中,花砖需呈现45°角,这一部分加强了照壁的层次感。

2.2 一字顶照壁

“一字顶照壁”又称“独脚照壁”(图2),一字顶照壁不分段壁身独立为一整体,这种照壁为砖砌结构,壁顶为民殿式,下面为须弥座,壁面等高不分段,上置五脊瓦顶,这种照壁传统规制等级较高一般常见于官宦人家或庙宇[10]。一字顶照壁讲究对称平衡,加之尺寸较为高大,给人以严肃稳重的整体感觉。

2.3 带窗洞照壁

本主信仰是白族先民最原始的信仰形式[11],本主崇拜虽起源于原始宗教,但经过历史发展至后期在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不同流派的思想元素最终形成现在的本民族独特的神明形象。在白族众多公共建筑中,本主庙是数量最多的一个类型(图3)。而带窗洞照壁中的镂空部分最原始的作用是用来祭祀本主的神龛,其作用就是为了祭祀村落中所崇拜的神灵。由于这种照壁的规格制度属于申明祭祀,因此其规格制度也最高,只可以使用在官职等级高的人家使用。

3 白族照壁的纹饰和色彩

3.1 纹饰内容

相比于汉式照壁,白族的照壁装饰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广泛,题材丰富多样(表1)。大致包括:动植物、传统民间故事、神话典籍、山水花鸟、器物文字[12]。

在纹饰应用上,传统白族民居的装饰艺术以想象、信仰、故事典籍、寓意以及主人家风为选择对象。有的家庭注重祈福吉祥,就会采用云头纹、如意纹、万字纹等纹饰图样,在装饰手法上一般选用具有谐音或者具有吉祥类动物,如鹤、鱼、龙、狮子、蝙蝠等,表达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的采用具有谐音题材的动物与植物进行组合,如莲花和鱼的组合表达“年年有余”的寓意,迎春花与蝙蝠的组合表达“迎春降幅”的寓意,而牡丹花有花王之称,凤凰为百鸟之王,因此以盛开的牡丹与飞翔的凤凰相结合则可表达“富贵荣华”和“吉利祥瑞”的寓意(图4)。

3.2 色彩

白族民居背靠山水又融于山水,受到当地环境和采光等的影响,白族人民普遍喜爱采用冷色调装饰生活,其中白色是白族人民最钟爱的颜色。李正清在《大理喜洲文化史考》中记载,白族的“白”称,可能与该先民对本主崇拜和自然崇拜有关,在最早期的秦汉时代,白族先民由于对太阳崇拜,认为白是圣洁太阳的颜色,其部落组织被自称为白国、大白子国[13]。到后来白族先民又先后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并自称为白国,国王也自称为白王,白族人自称白尼、白子、白伙,白蛮等。虽说大理国与白族之间的族源关系很难追溯和考证,但白色是白族人民最为钟爱的颜色是不争的事实。白族照壁从颜色上可以将其划分为清水照壁与混水照壁两大类别。清水照壁所采用的颜色多为黑白灰三种颜色,用黑色做底,用白色来绘制想要的图案,然后采用黑色线条来勾勒出图案的结构与轮廓,为加强彩绘图案的立体感,会适当使用不同色调的黑灰色进行晕染处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水墨丹青的视觉效果,雅致清新。而此种色彩装饰一般用于普通民居建筑,素雅而灵动。

混水照壁色彩虽然仍旧以冷色调为主,但是图案彩绘丰富,题材各异,多采用蓝青色、墨绿色、涂红色为主色,黄色、草绿等色彩为点缀。同时,为了使得图案突出,经常会采用深色去勾勒轮廓,彩色彩绘图案大都采用雕画结合的形式在平面的基础上追求立体突出。这种照壁多用于寺庙建筑或当地有取得功名科考的功勋或官宦人家。

4 白族传统照壁在现代建筑空间转化方面的应用

照壁作为白族传统建筑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其实用价值和建筑文化价值仍然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作者通过前期调研,把白族照壁在国内现有代表性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梳理,以期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4.1 纪念场所照壁

图5 天津绿色博览园

图6 上海古华园

图7 室内玄关设计

图8 带窗洞玄关改良设计

民族建筑的本身就具有深刻含义和隐喻特征,伴随新的建筑材料与审美眼光的思维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白族照壁开始被要求符合于现代建筑设计标准并适用于不同场景条件。以图5所示的天津绿博园为例,总建筑占地3500平方米,全园共分为9大板块,天津绿博园中的云南展区作为其中最具特色的室外展园区。园区中的云南特色板块就是传统民居照壁向现代纪念场所照壁的空间转化,传统建筑空间在被重新赋予了文化政治意义之后,开始从单一的物理空间向多元化文化政治空间改变。天津绿博会中的现代照壁空间设计在保留了原有传统白族“三滴水”照壁形式与传统的清水照壁颜色搭配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建筑空间的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的价值转化,而旅游空间有着不同于日常生活空间的符号内涵,此时的绿博会照壁的文化价值,就是为了区别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环境并借此体验不用的文化环境,宣传大理白族本民族的内涵底蕴与历史溯源,这种空间转化使得传统建筑物理形态空间被重新赋予空间生命力激发空间活力。

4.2 园林照壁

古代园林设计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善于融合自然之美。使园林景观成为自然组成的一部分,而现代空间转向中的园林景观建筑则要求照壁建筑结合现代工艺和手法,根据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欣赏水平,在人文环境价值中符合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欣赏水平。创造出平衡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园林小品。

如图6所示的“古华园”照壁建筑利用白族传统建筑外形,外部形态屋檐起翘,照壁中央题字,作为上海景观园林建筑,采用传统建筑外形特征与题字的习惯,但是又在外形颜色上采用符合现代设计风格的图案与中央大理石拼贴技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空间转向的原则来讲,上海古华园照壁建筑符合城市社会中的社会心理与行为认知,在寻找白族传统根源的同时采用一种可以被大众所能接纳的新方式呈现出来,这些建筑创新更加能提高人们的社会认同感与社会感知行为。

4.3 室内隔断

隔断作为传统照壁的演化,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个人隐私以及分割公共区域。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首先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设计[14]。图7所示为作者以白族照壁外形为概念而设计的室内隔断(或玄关屏风)。现代式屏风隔断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工艺、材质以及表现形式上[15]。该隔断屏风设计材质上采用铁艺与木艺,其顶端采用柔软性较好的软木模拟白族起翘屋檐,隔断的墙面设计成为细长形状的格栅式屏风,既可保证隔断的透光性能又可分割室内功能区域。

图8所示提取带窗洞照壁的外观为设计元素,左右两侧仍旧为格栅金属屏风,视觉中央则做镂空处理,并参考白族清水照壁的设计手法采用亚克力片为山水画材料进行叠加处理,以追求山水画中渐变自然的画面感受。

作者通过提取传统照壁元素的设计方式,将大理白族照壁的形制和艺术元素带入到现代室内空间隔断的设计之中,借以表达人们对现代建筑空间和文化的心理与生理诉求。而大理白族照壁的建筑空间转化功能在继承传统照壁的空间隔断功能的基础上,更是被赋予了重塑现代建筑的室内平面布局和古今文化价值交融的多重功能。因此,作者将白族照壁的形制和艺术元素应用于现代室内玄关的设计是对传统大理白族照壁现代创新应用的一个尝试[16-17]。

5 结语

梁思成先生曾经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主张:“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形成一个自身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大理白族照壁作为民族建筑和文化的瑰宝,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需要我们后人来传承和发扬光大。

大理白族照壁建筑的研究内容及其广泛,但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其社会价值取向和其对人文心理的影响。如作者将大理白族照壁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家居设计中就不单是把其文化内涵照抄照搬过来,而是在充分了解白族文化的基础上,把它在空间转向上的独特建筑和文化功能应用于现代建筑之中,使白族照壁以一种新的符合现代建筑。

猜你喜欢

照壁白族大理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做梦都要去大理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大理好风吹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