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2020-11-12刁秀广张磊孟宪贵万明波吕游
刁秀广,张磊,孟宪贵,万明波,吕游
(山东省气象台,山东 济南 250031)
引言
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通过发射水平和垂直两路电磁波信号,不仅可以探测到气象目标物水平极化基本反射率因子Z、平均径向速度V及速度谱宽W等信息,还可以获得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相关系数(CC)、差分相移(ΦDP)及其导出量比差分相位(KDP)等双偏振参数。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尺寸和不同相态的气象目标物对应不同的双偏振参数特征值,对这些参数特征值进行细致分析与模糊逻辑运算,可以进一步识别降水粒子的相态分布以及降水类型等[1-9]。对于满足瑞利散射的气象目标物粒子,ZDR大小取决于粒子的大小和形态,球形粒子ZDR为0 dB;长轴呈水平状态的椭球粒子ZDR为正,长轴呈垂直状态的椭球粒子ZDR为负;液态雨滴随着直径的增大ZDR也增大,ZDR大小与粒子浓度无关。KDP随着雨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雨滴浓度也较为敏感。长轴呈水平状态的雨滴浓度越高KDP越大,KDP与纯雨水的降水率几乎呈线性关系。因此,KDP可很好地反映雷达取样体积内的液态含水量,可用来反演强降雨的雨强。CC与雷达取样体积里粒子种类、形状或轴取向有关,粒子种类多或粒子形状多样性会导致CC降级,对于纯净的雨滴,CC>0.98,地物、昆虫、鸟类等非气象目标物一般CC<0.7。
国内在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强风暴结构及业务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2-31],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张羽等[32]对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双偏振参量分析表明,1 h雨量大于50 mm降水对应的ZDR平均值在1.25~1.66 dB之间,KDP的平均值在0.80~1.48°·km-1之间,CC平均值都在0.95以上。荀爱萍等[33]对不同雨强偏振参量分析表明,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反射率因子Z范围为40~60 dBZ,ZDR范围为1.0~4.0 dB,KDP范围大部分在 1.0~4.0°·km-1,不同强度的降水CC差别不大。
本文基于济南CINRAD/SA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实况资料,对2019年7月27日和8月10日两次对流性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初步了解强降水风暴低层、中层及垂直结构上的双偏振特征量,希望对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降水量反演及相关预警业务有所启示。
1 天气实况与环境物理量
受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2019年7月27日午后至夜间,鲁西北西部、鲁中西部和鲁南地区出现分散性强降水天气,12:00—20:00(北京时,下同)累计降水量见图1a。有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21个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 mm,最大降水量97.1 mm,出现在茌平菜屯区域站,小时最大雨量71.9 mm,也出现在菜屯区域站(14:00—15:00)。
受西风槽和低层切变线影响,2019年8月10日凌晨至08时,鲁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局部大暴雨,鲁西南地区局部出现暴雨,10日00:00—08:00累计雨量见图1b。11个国家站雨量达到50 mm以上,其中2个站达到100 mm以上,最大139.1 mm,出现在高唐国家站;115个区域站雨量达到50 mm以上,其中28个站达到100 mm以上,最大171.4 mm,出现在高唐县姜店区域站;最大小时(整点)降水量64.2 mm,也出现在姜店区域站(04:00—05:00)。
图1 2019年7月27日12:00—20:00(a)和8月10日00:00—08:00(b)累计雨量
章丘探空数据(图2)表明,7月27日08:00,CAPE值为1 155 J·kg-1(降水区茌平站11:00露点与气温订正后数据为3 900 J·kg-1),K指数较小(21 ℃),0~6 km垂直风切变较弱(9.7 m·s-1),低层相对湿度较小,972、925和850 hPa比湿分别为19.3、14.9和8.0 g·kg-1,0 ℃、-10 ℃和-20 ℃层高度分别是5.2、7.0和8.8 km。8月9日20:00,CAPE值较强(2 677 J·kg-1),K指数较大(38 ℃),0~6 km垂直风切变较弱(8.6 m·s-1),低层相对湿度较大,中层以上较干,973、925和850 hPa比湿分别为20.5、18.0和15.3 g·kg-1,0 ℃、-10 ℃和-20 ℃层高度分别是5.4、7.1和8.7 km。对比可知,两次强降水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具有较高的0 ℃高度,且0 ℃、-10 ℃和-20 ℃层高度差别不明显;7月27日强降水天气K指数明显较低,湿层厚度和低层绝对湿度也偏低,但CAPE值明显大于8月10日。
图2 2019年7月27日08:00(a)和8月9日20:00(b)章丘探空
两次强降水过程都在肖庄区域站产生强降水,而且最大小时降水量大致相当。7月27日肖庄站累计雨量70.8 mm,14:00—15:00肖庄站出现67.6 mm的强降水,14:26—15:50,分钟降水量基本在1.5 mm以上,最大为2.5 mm。8月10日肖庄站累计雨量为137.1 mm,02:30—03:30肖庄站出现67.1 mm的强降水,02:33—02:43分钟降水量在1.5 mm以上,最大为3.0 mm。因此,选择肖庄站作为参考站点对两次强降水风暴进行分析(肖庄站与济南雷达站和章丘探空站的位置关系见图1)。
2 7月27日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7月27日表现为分散性强降水,对流单体也表现为空间上的相对孤立和时间上的不连续性。济南雷达观测表明,12:30前后茌平东北部至临清东南部一带有对流触发,移动缓慢。13:20前后对流单体合并,发展成团状对流风暴,并缓慢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临清、茌平、东阿及平阴一带。
2.1 平面位置显示(PPI)产品特征
图3是7月27日14:25济南1.5°和6.0°仰角水平极化反射率因子(Z)、差分反射率(ZDR)、相关系数(CC)和比差分相位(KDP)产品,1.5°仰角肖庄站上空对应的高度约1.9 km,6.0°仰角肖庄站上空对应的高度约6.7 km,接近环境-10 ℃层(7.0 km)高度。
风暴低层肖庄站周围存在Z≥45 dBZ的强回波(图3a1),以肖庄站所在径向为参考,南部回波强度大于北部,北部在45~51 dBZ之间,南部在45~57.5 dBZ之间。强回波区对应的ZDR差别明显(图3a2),肖庄站北部明显小于南部,北部基本在0.5~2 dB之间,南部基本在2 dB以上。强回波区对应的CC在0.94~0.99之间(图3a3),肖庄站南部CC略偏低。强回波区对应KDP值较大,基本在0.5~2.5°·km-1之间(图3a4),最大为3.1°·km-1,KDP>1.0°·km-1的区域位于肖庄站以北(图3a4中点状曲线为1.1°·km-1等值线),且与ZDR较小的区域相对应(图3a2)。
综合相关研究[4-5,8-11],对于纯粹的降雨,Z和ZDR对雨滴大小较为敏感,大的雨滴导致大的Z和ZDR,而KDP对雨滴浓度较为敏感,强降雨具有大的KDP。因此,肖庄站南侧雨滴直径偏大,从而导致该区域Z偏强,ZDR明显偏大。KDP大值区与ZDR偏小区域相对应,同时该区域Z≥50 dBZ,说明该区域雨滴直径相对偏小而浓度较高,从而导致大的降雨强度。肖庄站在14:26—15:50期间分钟降水量基本在1.5 mm以上,肖庄站附近Z在50~52 dBZ之间(图略),ZDR在0.5~1.7 dB之间(图略),CC在0.975~0.990之间(图略),KDP在1.7~2.5°·km-1之间(图3a4下方,分别是14:31、14:38、14:45肖庄附近KDP)。低层反射率因子50~52 dBZ,同时具有较大的KDP值(1.5°·km-1以上),大的CC和适当的ZDR(0.5~2.0 dB)是肖庄站产生24 min左右的高强度降水(分钟降水量超过1.5 mm)的主要特征。
风暴中层(6.0°仰角产品)肖庄站上空存在45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图3b1),肖庄站东侧更强,在55~61 dBZ之间。强回波区对应的ZDR在肖庄站东侧存在1~2 dB的大值区,其他区域ZDR较小(图3b2)。强回波区对应的CC在0.88~0.99之间(图3b3),肖庄站东侧CC明显偏低,最小为0.88。强回波区对应的KDP值存在1.1~2.8°·km-1的大值区(图3b4)。
图3 7月27日14:25济南雷达1.5°仰角Z(a1,黑色实线为45 dBZ等值线)、ZDR(a2,点状曲线为KDP=1.1°·km-1等值线)、CC(a3)、KDP(a4,点状曲线为1.1°·km-1等值线)和6.0°仰角Z(b1,蓝色实线为45 dBZ等值线)、ZDR(b2)、CC(b3)、KDP(b4)产品
0 ℃层高度以上ZDR选取1 dB为阈值,肖庄站东侧上空6.7 km高度(略低于-10 ℃层高度)出现的ZDR大值区即为ZDR柱。KDP选取1°·km-1为阈值,肖庄站上空KDP大值区即为KDP柱。根据相关研究[10-18],ZDR柱的出现表明该区域为强上升气流区,强上升气流可以将一定数量直径稍大的冰粒子、或包有水膜的冰粒子、或液态粒子带到环境-10 ℃层高度附近,从而导致大的Z、ZDR和KDP值,不同相态粒子同时存在,导致CC明显偏低。
2.2 垂直剖面图(VCS)产品特征
图4是7月27日济南雷达14:31Z、KDP、ZDR和CC的垂直剖面图(VCS)产品,剖面沿径向263°(经过肖庄站上空,肖庄距离雷达站约60 km),蓝色直线是0 ℃层高度,图4c右上是ZDR柱放大后的局部图片。可以看出,强回波区(Z≥45 dBZ)大部分位于0 ℃层高度以下,具有低质心热带降水型特征,同时,距离雷达55~59 km处45 dBZ以上强回波伸展到较高的高度,顶部达到9.0 km,50 dBZ回波顶部达到7.8 km,超过-10 ℃层高度(7.0 km)。对应的KDP和ZDR垂直分布与强回波(Z)垂直分布类似,45 dBZ回波区对应的ZDR基本在0.5 dB以上,KDP在0.5°·km-1以上,CC基本在0.95~0.99之间(肖庄站近地面小于0.9的CC为地物杂波干扰,降水期间一直存在地物干扰)。ZDR剖面(图4c)0 ℃层高度以上存在大值区(ZDR≥1.5 dB,VCS产品使用了数据内插,ZDR大值区以1.5 dB为阈值,PPI上ZDR大值区以1.0 dB为阈值)即ZDR柱,1.5 dB高度伸展到6.4 km,略低于-10 ℃层高度。KDP剖面(图4b)0 ℃层高度以上存在大值区(VCS上以1.5°·km-1为阈值)即KDP柱,1.5°·km-1的顶部伸展到7.4 km,略高于-10 ℃层高度,2.0°·km-1的顶部伸展到6.0 km,略高于0 ℃层高度。
图4 2019年7月27日14:31济南雷达Z(a)、KDP(b)、ZDR(c)和CC(d)产品垂直剖面图
PPI产品和VCS产品都可以分析出强降水风暴存在较高的ZDR柱,即较强的上升气流和明显的上冲云顶,强上升气流的出现与维持对强降水风暴的发展与维持至关重要,同时导致局部反射率因子质心较高,由于重力拖曳作用,下沉气流强度也较强,致使肖庄站在14:28出现极大风速为21.8 m·s-1的大风天气。
3 8月10日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8月10日表现为区域性对流强降水,对流风暴表现为线状对流云带,西南—东北向分布,在山东西北部造成西南—东北向强降雨区。济南雷达观测表明,8月10日00:00—00:30,聊城市区南部至菏泽东明一带有对流不断激发,01:00前后形成西南—东北向带状回波,02:00前后北端发展到德州平原一带,南北长度约200 km,05:30之后减弱。回波带上对流单体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对流单体移动方向与带状走向夹角较小,某一地点经历降水影响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
3.1 平面位置显示(PPI)产品特征
图5是8月10日02:31济南雷达1.5°和4.3°仰角Z、ZDR、CC和KDP产品。1.5°仰角肖庄站上空对应的高度约1.9 km,4.3°仰角肖庄站上空对应的高度约4.9 km,低于0 ℃层高度(5.4 km)。
图5 2019年8月10日02:31济南雷达1.5°仰角Z(a1)、ZDR(a2)、CC(a3)、KDP(a4)和4.3°仰角Z(b1)、ZDR(b2)、CC(b3)、KDP(b4)产品
风暴低层45 dBZ强回波区(图5a1,黑色实线为45 dBZ等值线)呈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强回波区对应的ZDR在0.5~3.8 dB之间(图5a2),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回波带东侧边缘)对应的ZDR较大,50~54 dBZ回波区(黑色点状线为50 dBZ等值线)ZDR基本在0.5~2.0 dB之间,55 dBZ左右的回波区ZDR在2 dB以上。强回波区对应的CC在0.96~0.99之间(图5a3),回波带东侧边缘偏小。KDP基本在0.5~2.9°·km-1之间(图5a4),回波带东侧明显较大,50 dBZ以上回波区KDP在1.1°·km-1以上。风暴低层回波带东侧区域表现为大的Z(50 dBZ以上)、大的ZDR(1.0 dB以上)和大的KDP(1.1°·km-1以上),表明该区域雨滴不仅直径偏大,而且浓度也高,利于强降雨的出现。回波带上三个近乎连成一线的区域站(肖庄、洪屯和阎寺)都出现强降雨,02:33—02:43(10 min)累计雨量,肖庄、阎寺、洪屯站分别为22.9 mm、18.2 mm、11.5 mm,且都出现1.5 mm·min-1以上的雨强。肖庄站附近Z值在51~54 dBZ,ZDR在1.0~1.6 dB,KDP在1.7~2.4°·km-1,CC约为0.98;洪屯站附近Z值在50~51 dBZ,ZDR在1.0~1.4 dB,KDP在1.1~2.2°·km-1,CC在0.97~0.98;阎寺站附近Z值在50~52 dBZ,ZDR在0.6~1.0 dB,KDP在1.7~2.5°·km-1,CC约为0.99。低层反射率因子Z值在50~54 dBZ,同时具有较大的KDP值,适当的ZDR(0.6~1.5 dB),较高的CC(0.97以上),是雨带产生高强度降雨(分钟降水量超过1.5 mm)的主要特征。
4.3°仰角产品肖庄站上空(4.9 km)也存在强回波区(图5b1,蓝色实线为45 dBZ等值线),对应的ZDR在0.2~2.0 dB之间(图5b2),对应的CC在0.96~0.99之间(图5b3),KDP基本在0.5~2.7°·km-1之间(图5b4)。垂直剖面(图略)显示肖庄站周围上空0 ℃层高度以上没有出现ZDR柱和KDP柱。洪屯站上空5.5 km高度出现ZDR>1 dB的大值区(图5b2),但KDP<1°·km-1(图5b4),阎寺站上空东部5.8 km高度出现ZDR为1.1 dB的大值区(图5b2),对应的KDP也大于1°·km-1(图5b4),而6.0°仰角产品没有出现Z、ZDR和KDP大值区。因此,可大致判别,洪屯站上空仅出现略高于0 ℃层(5.4 km)高度的ZDR柱,阎寺站上空强降水风暴出现略高于0 ℃层高度的ZDR柱和KDP柱。02:00—04:00期间,肖庄至阎寺一带上空其他体扫也基本上是在略高于0 ℃层的高度出现ZDR柱或(和)KDP柱。
3.2 垂直剖面图(VCS)产品特征
图6是8月10日济南雷达02:31Z、KDP、ZDR和CC的垂直剖面图(VCS)产品,剖面位置见图5白色直线,蓝色直线为环境0 ℃层高度。可以看出,强回波区(Z≥45 dBZ)基本位于0 ℃层高度以下,质心较低,属于低质心热带降水型。强回波区对应的ZDR基本在0.5 dB以上,最大为3.2 dB;KDP也在0.5°·km-1以上,最大为2.7°·km-1;CC基本在0.95~0.99之间。50 dBZ以上回波区对应的ZDR基本在1.0~2.5 dB,对应的KDP基本在1.1~2.7°·km-1,对应的CC基本在0.97~0.99之间(近地面小于0.9的CC为地物杂波干扰,降水期间一直存在地物干扰)。
图6 2019年8月10日02:31济南雷达Z(a)、KDP(b)、ZDR (c)和CC (d) 垂直剖面产品
线状降水回波带的典型特征是强回波基本位于环境0 ℃层高度以下,ZDR柱或KDP柱高度较低(略高于环境0 ℃层高度)。
ZDR柱低,质心也较低,重力拖曳作用不太强,地面出现5~6级阵风天气。肖庄站在02:42—03:15期间出现11.0~13.4 m·s-1的极大风速,阎寺站在02:34出现13.0 m·s-1的极大风速,洪屯站在02:48—02:59期间出现10.0~12.7 m·s-1的极大风速。
4 结论
1)两次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能量,低层湿度较大,0 ℃层高度较高,利于短时强降水的产生。8月10日环境能量、K指数、湿层厚度和低层绝对湿度明显大于7月27日,8月10日表现为线状对流风暴,“列车效应”明显,产生较大范围强降水和更大的累积量,而7月27日表现为分散性对流降水。
2)两次强降水都具有低质心热带降水型特征。垂直结构上表现为反射率因子45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主要位于环境0 ℃层高度之下,风暴质心低,降水效率高。强回波区对应大的ZDR和KDP,ZDR基本大于0.5 dB,KDP基本大于0.5°·km-1。
3)强降水风暴低层强回波区(Z≥45 dBZ)对应大的ZDR、CC和KDP值,ZDR≥0.5 dB,KDP≥0.5°·km-1,CC基本在0.95~0.99之间。风暴边缘反射率因子梯度大的区域ZDR偏高,而KDP和CC偏低,表明该区域雨滴直径大,但雨滴浓度低。对于低质心热带降水型风暴,Z值在50~54 dBZ之间,对应的KDP大于1.0°·km-1,ZDR适中(基本在0.5~2 dB之间),是两次强降水风暴导致大的雨强的主要特征。ZDR适中,表明雨滴直径适中,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同时大的KDP表明雨滴浓度高,对强降雨主要贡献者是这些大小适中的高浓度雨滴粒子。
4)两次强降水风暴ZDR柱和KDP柱高度存在明显差异。7月27日肖庄强降水风暴ZDR柱和KDP柱高度在-10 ℃层高度上下,8月10日肖庄一带强降水风暴ZDR柱或KDP柱略高于0 ℃层高度。CAPE值大小与上升气流强度相关,7月27日强降水CAPE值明显大于8月10日强降水的CAPE值,致使7月27日强降水风暴内部上升气流强度较强,从而导致7月27日肖庄强降水风暴ZDR柱和KDP柱高度明显高于8月10日强降水风暴。
5)从所能获得的实况看,7月27日强降水风暴具有较高的ZDR柱,在肖庄站产生9级阵风天气,而8月10日强降水风暴ZDR柱高度低,地面上仅产生6~7级阵风天气。因此,强降水风暴较高的ZDR柱对雷暴大风具有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