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仪器设备报警安全管理的临床研究

2020-11-12黄冬华肖莉王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警报报警仪器

黄冬华 肖莉 王婧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仪器设备不可或缺,而医疗仪器报警为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1]。医疗仪器报警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保证患者安全及改善医疗质量的同时,增加新的医疗风险[2]。近年来报警医疗设备众多,而过度监护、误报警数量庞大及报警相关不良事件多发等现象逐渐凸显,需积极改善报警管理现状以合理有效使用仪器设备,避免过度监护,降低误报警数量,预防报警相关潜在危害[3-4]。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医疗仪器设备报警安全管理的临床现状,以期为改善医疗设备报警管理模式,为医患双方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我院综合ICU共有床位30张,在岗护士57名,其中男14名,女43名;年龄22~48岁,平均(31.98±2.10)岁;工作年限1~21年,平均(10.85±1.67)年;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25名,护士27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33名,本科19名,硕士3名。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工作年限≥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职、注册护士。排除标准:无报警提示音仪器;规培、进修护士。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护士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报警设置能力及报警仪器(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滤机、微量泵、输液泵等)使用年限、生产时间、报警特征、维修次数及保养状况。

1.2.2 临床报警管理体验量表 在阅读大量文献[5-7]基础上,自行设计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包括设备报警功能认知、临床误报体验、报警参数设置方面,共1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评分范围14~70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情况与评分间呈正相关;评估阻碍临床报警管理相关因素,由9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根据自身感知严重程度评分,其中“1分”为最重要阻碍因素,“9分”为最不重要阻碍因素,其中护士认为最主要阻碍因素即为得分最低条目。

1.2.3 收集资料及建立多学科协作报警安全管理模式 收集护士、报警仪器一般资料及临床报警管理体验量表评估情况,明确报警安全管理阻碍因素,组建多学科协作报警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部主任倡导及医院领导支持下,多学科协作报警安全管理小组成立,团队组成人员包括警报管理执行负责人(护理部,负责警报管理组织、实施及培训)、医师(临床科室,负责报警设置指导、警报判断,拟定处理措施、应答警报及培训)、患者安全负责人(医务部,负责警报管理组织、实施及培训)、护士(临床科室,负责警报设置及应答,设备日常维护)、信息工程师(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警报信号传送通畅)、设备工程师(资产装备办,负责设备检测、咨询及培训)等。多学科协作报警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1)警报产生环节。优化检测维护方案,设备工程师强化对医疗设备的检测维护频次,并由责任护士执行日常维护,总务护士每周定期检查、记录,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规定不准将警报器关闭或静音;规范生理监测参数标准,通过循证法、文献法、专家函询法确定生理指标监测阈值,并结合实验研究确定,应用于临床。(2)警报传送环节。改进监测数据传输,与信息工程师合作,完成多个监护仪分屏设立,警报于医师办公室、医师第二监测站、走廊均可观测;同时发放警报健康教育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以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强化护士巡视,及时发现警报。(3)警报识别环节。联合护理管理、医师、护理专家及设备工程师,结合临床案例及专科理论知识培训,实施专题讲座,讲解设备报警原理、信号,利于护士掌握警报相关知识。(4)警报应答环境。结合视频观摩、情景模拟演练,分析警报有关不良事件案例,提升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警报安全意识,护士掌握使用医疗设备仪器及对警报的管理能力,并结合循证法、文献法及专家讨论法,对医疗设备仪器警报应答、处理流程进行规范,设置高、中、低级警报,对不同班次警报第一、第二及后备应答人进行规定,警报高发时段,可增加监护分屏、增设中央站观察员,以及时发现并接收警报。(5)其他工作的实施。警报有关工作纳入科室、护理部日常、专项护理质量督查,完成交接表制定,与警报有关工作纳入交接班,对医疗设备仪器及连接完好性、警报采纳数设置进行交接,并制定护士警报知识、行为及态度问卷。

1.3 观察指标 (1)多学科协作报警安全管理前后连续监测72 h,管理前共报警421次,管理后共报警230次,统计管理前后仪器无效报警率及护士报警应答率。(2)根据临床报警管理体验量表评估护士处理报警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护士处理报警能力越强。(3)统计管理前后仪器报警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管理前后仪器无效报警率、护士报警应答率比较 管理后无效报警次数少于管理前,护士报警应答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仪器无效报警率、护士报警应答率比较 次(%)

2.2 管理前后护士处理报警能力比较 管理后护士设备报警功能认知、临床误报警体验、报警参数设置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护士处理报警能力比较(分,

2.3 仪器报警相关不良事件 观察期间未发生仪器报警相关不良事件。

3 讨 论

临床警报作为一个可听或可视的信号,多是指来自于诊治或监测患者医疗设备的通知,提醒存在设备功能障碍或患者生理参数超出设定限值范围[8]。近年来具有报警功能的医疗设备不断使用,可为患者治疗、监测及医疗决策提供指导外,也受到警报系统设置缺陷、发声相似及对警报信号未适当应答等原因影响,临床上仪器报警相关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增加医疗机构管理难度[9]。

待设备功能异常或患者病情恶化时,任何一次重要临床事件均未错过,而在无重要临床事件时绝对不报警为医疗设备报警系统理想状态,但目前医疗仪器设备报警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高,多存在虚假报警率高、警报疲劳及警报信号难以识别等问题。经研究发现,报警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参数设置不合理、不应答警报及警报疲劳等有关,故组建仪器报警安全管理多学科协作小组进行有效的警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0-11]。护士作为警报主要应答者,也为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者,但由于护患比、受到培训及教育及医院安全文化等方面影响,可能无法及时有效满足患者需求,给患者带来潜在风险,故基于目前条件,本研究中以护士为主导实施警报多学科协作管理,通过从警报生命周期中警报的产生、传送、识别及应答等环节,结合影响警报多个相关因素,从警报相关知识培训、设备维护、警报设置标准、应答时间、处理方法及应答责任人明确等方面改善警报管理,以提升护士的警报管理能力,降低无效报警率。同时由护士组织多科学成员实施基于临床的系统培训,采取基于循证的警报设置、设备维护、应答措施及科学指标评价,让护士认识到自身能够发挥的作用及不足,积极与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合作,培养患者安全文化知识,以促使护士形成警报安全意识[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无效报警次数少于管理前(P<0.05),护士报警应答比例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士设备报警功能认知、临床误报警体验、报警参数设置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期间未发生仪器报警相关不良事件,由此可见,多学科协作小组的组建能够降低仪器无效报警率,提升医务人员警报安全意识,提高护士报警应答率,改善护士的设备报警功能认知、临床误报警体验、报警参数设置评分,在及时解决报警相关问题时,促使报警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报警安全管理小组的构建能够改善报警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护士警报管理能力,降低无效报警率,改进设备报警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警报报警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假期终结者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是谁的责任?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2014款奥迪Q5车发动机OBD灯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