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控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
2020-11-12王金霞曾婷蔡璐
王金霞 曾婷 蔡璐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体内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缺乏。持续高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及引起一些临床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威胁[1-2]。在胰岛素治疗期间为了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糖尿病的治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3-4]。其中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可以实时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波动性情况,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胰岛素给药方案[5]。普通的血糖仪监测仅能反映患者某个时间点的血糖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临床参考价值有限。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是新型的血糖监测方法,具有实时动态监测患者血糖的优点,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6-7]。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分别给予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和常规血糖仪监测,探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相关诊断标准[8];患者均需要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配合研究过程的实施;自愿参与本研究;研究内容无伦理学争议。排除标准: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妊娠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等;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善的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58.92±10.93)岁;体质指数(BMI)20~26 kg/m2,平均(23.98±1.97)kg/m2;病程1~12年,平均(6.87±2.76)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46~77岁,平均(57.89±11.76)岁;BMI 20~27 kg/m2,平均(24.65±1.92)kg/m2;病程1~11年,平均(6.99±2.8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10890001,规格:10 ml∶400 U)治疗,给药方法为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 U/Kg,于傍晚、睡前注射,每日1次,剂量调整根据患者血糖监测情况酌情增减,每次调整为2~4 U。对照组采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采用Yuwell 590型便携式电子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于早晚各检测1次,根据血糖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患者于治疗期间佩戴FreeStyleLibre型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国械注进20163212472)对患者进行血液葡萄糖浓度的监测,根据扫描监测得到的葡萄糖读数信息,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患者的胰岛素给药方案,连续佩戴2周。
1.3 评价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检测比较。采用Guardian REAL-Time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美国美敦力公司)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实时监测,每10 min记录1次血糖浓度,然后计算患者的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血糖波动性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进行统计比较,FPG<7.0 mmol/L,2hPG<11.1 mmol/L即为血糖达标。两组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l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性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指标(MAGE,SDBG,MO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性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选改变生活习惯、饮食指导、运动训练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经上述手段干预后血糖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此时给予胰岛素直接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最为有效的办法[9-10]。胰岛素的直接应用降糖效果明显,制定科学有效的胰岛素给药方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这给2型糖尿病治疗期间的糖尿病管理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治疗期间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准确有效地血糖监测可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有力的帮助。而常规血糖仪监测仅能获得监测时间点的血糖指标,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因此对于糖尿病管理的指导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13]。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是新型的血糖监测方法,具有实时动态监测患者血糖的优点,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患者血糖变化趋势。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干预,以监测得到的血糖结果指导临床医师调整胰岛素给药方案,并与对照组患者常规血糖仪监测进行对比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指标FPG,2hPG,HbAlc均有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在血糖波动性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血糖波动指标(MAGE、SDBG、MO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血糖的波动性[14]。这是因为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通过佩戴敷贴的方式在上臂背侧的传感器检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可以实时动态地收集患者在佩戴期间的血糖数据,对于血糖的监测具有由点到线到面的优势,可提供监测时间内完整葡萄糖数据,因此可以更为准确有效地获得患者治疗期间血糖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全面综合掌握患者葡萄糖变化,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1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这是因为该监测系统的应用指导临床更为准确地调整患者的胰岛素给药方案,避免患者的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可降低胰岛素剂量过大引发的血糖急剧降低,因此可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同时,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优化糖尿病管理效果,缩短了患者血糖达标时间[16-17]。在经过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管理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血糖波动情况有效改善,低血糖发生率降低,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性和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可快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