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结合行为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2刘俊卿叶建红黄丽容张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依从性

刘俊卿 叶建红 黄丽容 张彬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质贮积为特征的肝功能损伤综合征,长期发展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临床将非酒精性脂肪肝划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四个类型[1]。伴随人们生活习惯及及饮食结构的转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患者为该病的高危人群[2]。非酒精性脂肪肝在40~5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16%,而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38%,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胆结石等,部分进展为不可逆性肝损伤,严重情况下引发肝衰竭[3]。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完全可恢复肝脏正常功能,本文探讨健康教育结合行为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均伴有肝区隐痛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脾肿大,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合并心、脑、肾脏器疾病、精神类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抵触本次研究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2~63岁,平均(46.26±3.18)岁;病程1~9年,平均(4.13±1.21)年;轻度脂肪肝9例,中度脂肪肝27例,重度脂肪肝5例;学历:本科及以上11例,大专17例,高中及以下13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0~62岁,平均(46.33±3.16)岁;病程2~8年,平均(4.19±1.24)年;轻度脂肪肝10例,中度脂肪肝25例,重度脂肪肝6例;学历:本科及以上10例,大专17例,高中及以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结合行为干预:(1)心理健康辅导。采用关怀的态度积极了解患者工作、家庭、社会交往情况,以此判定患者心理压力来源及心理健康状况。向患者讲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相关知识及危害性,包含疾病病因、转归及预后等方面,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并告知患者该病经药物治疗及自我健康管理后完全可治愈,提升患者康复信心,促进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对部分焦虑、抑郁情况严重的患者,可分阶段实施压力调节法、心理暗示法、音乐方式疗法、自我鼓励法等,并叮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陪伴和情感支持。(2)饮食指导。控制热量摄入,于原有饮食基础上减少500~1000 kcal,日常食量较大患者依照患者耐受情况分阶段减少食量。尤其注意及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主食以粗粮和小米为主,减少动物内脏的食用。为患者制订饮食定量,科学分配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素的摄入量,保持蛋白质15%~20%,脂肪20%~25%,糖50%~60%的合理搭配,每日纤维素摄入量以20 g为宜,同时叮嘱患者禁烟、酒。(3)运动指导。了解患者运动喜好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运动内容以快走、骑行、爬山、羽毛球、跳舞、游泳等为主,运动次数为每周3~4次,第1周运动时间保持30~45 min,后续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单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90 min,日常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运动过量造成机体劳累。(4)自我管理。引导患者进行日常自我行为管理和目标控制,指导患者采用日记或文书方式记录每周饮食、运动、体重变化情况,每月记录检验指标,电话随访或于复查时对其进行纠正指导,帮助患者归纳总结各指标改善原因,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对患者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引导其长期坚持。

1.3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定参照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包含对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功能、心理卫生8个维度的评定,每项均为0~100分,分值同生活质量成呈相关[5]。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主要内容包含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运动与休息、戒烟酒、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诊等,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很少依从、未依从4个选项,单项依从率计算方式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3个等级,总满意度计算方式为(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TG、ALT、AST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TG、ALT、AS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TG、ALT、AST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TG、ALT、AST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随访6个月,研究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随访6个月,研究组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运动与休息、戒烟酒、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诊等方面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据流行病学相关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于西方国家成人群体中的发生率为17%~33%,在我国慢性肝病中患者中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6-7]。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故对该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应着重于治疗后的健康指导及行为管理[8]。通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患者建立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利于促进患者整体健康状态的提升[9-10]。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已逐渐超过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11]。有报道称,重度肥胖的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发生率25%,其中约8%患者进展为肝硬化[12-13]。故加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对该病的治疗及遏制肝硬化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4-15]。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伴有肝细胞炎症水平升高或肝细胞损伤、坏死,TG、ALT、AST均是反应肝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16]。且上述指标亦是临床进行肝脏疾病诊断的常用依据,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可反应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TG、ALT、AST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管理,患者肝功能好转,也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表现。且此次心理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措施均建立在尊重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患者各方面依从性,促进了健康模式的顺利养成[19]。

综上所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合行为干预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依从性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