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1-12王素云
王素云,孙 强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口腔癌是指长期饮酒、抽烟、异物、营养不良等因素刺激致使口腔上皮细胞发生病变而出现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包括唇癌、颊癌、腭癌、舌癌、口底癌和口咽癌等[1-2]。口腔癌是颌面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中出现肿块、结节、白色鳞状斑块、溃疡、炎症等[3]。目前,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加同期皮瓣移植修复术。但口腔癌术后创伤大,可致患者机体免疫力大幅度降低,且常出现出血、呼吸道梗阻、感染等并发症[4-5]。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加快口腔癌患者手术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指创造性、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以保证护理安全[6-7]。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要为导向,以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建立系统科学的监控体系,对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实施连续、全程、无缝隙、完整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8]。本研究在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内采用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围绕关键环节,细化护理流程,最大程度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此外,也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深化了护理内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根据《口腔、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的口腔癌诊断标准,严格检查确诊为口腔癌;2)年龄40~80岁。排除标准:1)患者经检查存在严重性或遗传性的口腔疾病;2)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脑功能不全;3)存在精神性疾病,或存在精神意识、沟通交流障碍;4)存在严重的躯体残缺疾病史;5)不能配合干预措施等。依据上述标准,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9月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口腔癌外科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本研究方案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对照组的传统常规护理 入院时,为患者施行健康宣教,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主治医生、护理团队、治疗方法等。住院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询问病情并记录。出院后,积极鼓励患者以帮助其恢复。
1.2.2 观察组的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 1)树立护理理念:成立“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口腔癌诊疗主任医师、主任护师、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等共同组成。根据口腔癌诊疗原则,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病历资料、电话随访等共同制订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方案。方案包括口腔癌基本常识、诊疗规范与指南、不良反应、并发症、紧急处理预案、健康教育措施、心理疏导措施、人文关怀等。根据护理方案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集体培训,详细讲解方案内容与评价方法等,确保所有参与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一站式”人文关怀思想,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基础疾病、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情况建立患者个人档案,针对性拟定从入院、住院、出院期间的详细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2)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概况、病区设施情况、个性制订护理方案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配合。进一步鼓励患者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疑惑或内心想法,尊重患者隐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基础疾病相关知识、医保农合政策、住院费用报销方案等,尽力解除患者疑虑以保证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3)术前护理:根据医嘱做好各种化验检查,积极监督患者每天早、中、晚按要求完成口腔护理,以促进受伤切口愈合;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咳痰、呼吸等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加强有效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如详细介绍手术可能达到的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成功经验等可降低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此外,针对性开展口腔癌的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给患者及家属,并详细讲解发病原因及机制、治疗方法、遵医嘱的重要性以提高认知及自护能力;4)术中护理:巡回护士于术前1 d仔细阅览病例,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手术当日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摆好麻醉体位,避免暴露患者隐私部位等。返回病房时妥善固定各种通道避免折曲或脱落等;5)术后护理:在常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引流通道、引流量、皮瓣血供等常规护理措施外,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切口、呼吸道、口腔、营养、并发症、随访护理。在切口护理中,密切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叮嘱患者口腔内分泌物应及时吐出以防发生窒息;观察并记录分泌物颜色和总量等。在呼吸道护理中,要求患者至少平卧6~8 h,定时翻身,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防发生舌部后坠、咽部肿胀而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在口腔护理中,于术后4~6 d经鼻饲或静脉给予高营养液体外支持治疗,为患者排出口咽部分泌物,定时消毒清洗口腔等。在营养护理中,根据患者口内创口愈合情况及吞咽咀嚼功能等,个性化制订每阶段的营养护理方案以保证机体营养需要和术后康复。于术后8 d内均采用鼻饲管喂食,速度适中,量不宜多,每日定时多次,完成后应仔细冲洗以减少感染,以后逐步过渡半流食、流食、软食、普食。此外,恢复普食后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督促患者戒烟戒酒等。在并发症护理中,针对口腔癌常见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伤口疼痛、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详细记录每种并发症的情况,及时与责任医生进行沟通交流,采取治疗措施。在随访护理中,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建立短信电话专线,定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如伤口愈合情况、情绪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给予康复指导等。此外,不定期组织患者来院进行沙龙活动,邀请口腔癌专家及治疗成功患者进行健康宣讲等。
1.3 评价指标
1.3.1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acle, 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acle, SDS)评估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前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量表培训讲解,培训后由患者进行自我评定。总分为0~100分,SAS、SDS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心理状态越差。
1.3.2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估2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3 并发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伤口疼痛、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8.13±1.87)、(40.03±1.4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0±3.31)、(49.56±1.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46,P<0.001;t=24.591,P<0.001)。见表2。
2.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8.48±1.52)、(66.38±1.51)、(62.93±1.19)、(68.63±1.2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2±1.04)、(60.62±2.17)、(55.38±2.24)、(59.58±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66,P<0.001;t=13.748,P<0.001;t=18.854,P<0.001;t=29.876,P<0.001)。见表3。
表2 2组SAS、SDS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7,P=0.048);而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23)。见表4、5。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目前口腔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愈合慢、并发症多、生理或心理负担因素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缓解其负性情绪。
常规护理是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施行日常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但未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特征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目标而深入推进的优质护理模式,属于一种创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9]。此模式的主要特点为规范、全面、系统、一环接一环、对患者各个不同角度的护理都关注到位。此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黄琳等[10]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损伤,并改善其心理状况。孙艳等[11]研究报道个性化术前访视能够改善口腔癌患者术后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效果良好。郑海青等[12]发现对口腔癌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也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叶国凤等[13]研究发现无缝隙护理能提高口腔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上述研究均仅采用单一护理模式,且并没有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干预。刘玉莲等[14]研究发现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联合全程无缝护理可显著缩短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首次在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入院、术前、术中、术后、随访过程中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详细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结果显示,实施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SAS、SDS评分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得到显著改善;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伤口疼痛、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口腔癌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个性化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可为口腔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治疗奠定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