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富芦花与严歌苓的人道主义作品的风格及艺术特色的比较

2020-11-12

鸭绿江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德富阿光芦花

吴 婷

引言

本文对德富芦花与严歌苓的人道主义作品的风格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德富芦花的风格是理性、客观的,严歌苓的风格是主观、感性的。艺术手法上德富芦花写景托人,严歌苓靠叙事展开情节。笔者将两位人道主义作家的作品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展现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让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作品流传更广。

德富芦花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社会小说作家,他的《不如归》与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被称为日本明治时代两大畅销书。他的作品犀利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严歌苓是一位美籍华人作家,她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作为写作素材,创作了许多流传甚广的佳作,许多作品如《芳华》《陆犯焉识》等都被拍成了电影。她的作品以爱情为主线,穿插着复杂的人性,展现了严歌苓的人道主义思想。笔者在另一篇文章《德富芦花与严歌苓的人道主义作品的思想比较》中就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比较。这篇文章主要就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作品的风格及艺术特色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好地展现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作品。

一、德富芦花与严歌苓的人道主义作品的风格比较

1.德富芦花是多从社会从历史的角度来展现人道主义精神,对爱情故事着墨不多,具有理性、客观的色彩

(1)德富芦花的《黑潮》理性客观地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花较多笔墨写女主人公贞子的悲惨身世和与登徒子丈夫的矛盾,从社会的角度展现人道主义。写贞子的悲惨身世融合了时代背景,父亲是个落魄的贵族,早逝,母亲一手将贞子和贞子的弟弟抚养大。贞子出落得亭亭玉立,到宫中去当宫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被介绍给丧妻的喜多川续弦。这些客观理性的描写,看不到作者的哀叹,但却能引发读者的深深的同情。在描述贞子与登徒子丈夫喜多川的矛盾时,作者通过引入第三者小妾阿隅的搅局来展现贞子与喜多川的矛盾,而不是直接描述贞子与喜多川的感情怎样出现裂痕。最后贞子与喜多川的感情破裂都是通过两人的信件来描述,几乎没有贞子痛苦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文中描述她自杀时的情景,才写了她的一句感叹。

又是一声鸡鸣。

“啊,已经是黎明了吧!”

只听得她这样的一声低语,当那幽微的声音消失时,伯爵夫人的胸口已扑倒在紧紧地握在双手中的那柄怀剑的尖峰上了。

(2)德富芦花小说《渔夫的女儿》理性、客观地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在《渔夫的女儿》中,女主人公阿光是渔夫万作在打鱼时捡来的。阿光从小就有爱心,且上学成绩极好。但是,班上的女学生们因为嫉妒,组成联盟来欺负她,说她是捡来儿。作者并没有大花笔墨描写阿光的委屈,而是仅仅写阿光不再哼歌了,也不上学了,后来阿光在为贵公子带路时贵公子打赏了她,小小的爱情种子在阿光心中发了芽。作者也并没有描写阿光对贵公子的爱恋,而是仅仅写了阿光把贵公子的手帕珍藏在怀中。后来阿光认清了贵公子是一名登徒子,作者也没有描写阿光的失望心情,而是仅仅写了阿光扔了贵公子的手帕这件事。最后万作夫妇生计出了问题,要把阿光嫁给富翁做小妾,阿光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她心中的不满作者也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描写,而是从阿光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消失这一举动来表现。

(3)德富芦花语言上的精雕细琢、客观冷峻

德富芦花小说原文都是用古文描写,不花余墨。例如,在《不如归》中,描述被休的浪子好不容易偶遇火车上的武男,作者也不过寥寥数笔。

“啊,是您!”

“喂,浪子!”

正是武男。

列车驰去了,浪子发疯似的把身子探到车窗外,把手里的深紫色手帕抛了出去。

“危险呀,小姐。”几妈扑过来慌忙拉住浪子的衣袖。中将手中还拿着报纸,也立即起身,朝窗外望去。

列车走了十米,二十米……浪子身子探得几乎掉了下去,又回过身来,只见武男疯狂的挥舞着手帕在呼唤。

对于日思夜想的浪子而言,偶遇武男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然而作者并没有描写她此刻的心情。武男心中肯定也是激情澎湃,作者也没有进行心理描写,而是完全冷静客观的叙事。

2.严歌苓的笔触热情奔放,大胆描述男女爱情,具有感性、主观的色彩

(1)严歌苓的《寄居者》中感性主观的爱情描写

《寄居者》描述的是犹太人被德国人追杀,逃难到中国上海的故事。上海人以一个开放的胸襟接纳了犹太人,允许犹太人在上海结婚生子和工作。女主人公阿玫就爱上了犹太钢琴老师彼得,但是后来上海被日本人占领,日本人也追随德国人想杀害犹太人。阿玫想带着彼得离开上海逃往美国,但彼得没有护照。阿玫于是假心假意和另一名犹太人杰克布相好,甚至出卖了自己的贞操,终于偷到了杰克布的护照,与彼得成功逃往了美国。在《寄居者》的开头部分,描写女主人公阿玫和彼得的一见钟情,作者就描述得极具浪漫色彩。阿玫是在一家西餐厅弹钢琴打工挣钱时邂逅了同样在这家餐厅弹琴打工挣钱的彼得,两人在四手联弹。

我突然感到了我们肌肤的接触。凳子不大,我和他一直你挤着我,我贴着你。奇怪的是,只有心里突然有了什么,肌肤厮磨才发生意义,所以一切都是心灵作怪。我马上向旁边移了一点,没有用,他的体温与气息与我的仍在交融。一阵燥热来了。我的避让反而使我们更敏感。

(中略)

后来彼得·寇恩说:你一进来,我就被你的优雅美丽征服了。陈词滥调是不是?不过那时候我们都看惯了好莱坞的浪漫故事,对类似浪漫的陈词滥调充满期待。别出心裁的浪漫语言,反而流行不了。

小说中不仅有阿玫和彼得含情脉脉的爱情描写,也有阿玫和另一名犹太人杰克布的假心假意的爱情描写,阿玫是为了利用杰克布,为了偷到他的护照好与彼得逃往美国。最终阿玫如愿以偿。

(2)严歌苓的《红罗裙》中感性主观的爱情描写

心肌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同时伴有心绞痛,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心肌缺血治疗的重点在于提高心肌供血量,减少心肌缺血的次数,缓解心绞痛症状。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副作用大,并且远期疗效差[2]。所以,临床上仍需寻找一种有效地治疗心肌缺血的方案。近年来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瓜蒌薤白桂枝汤是中医临床用于心肌缺血的常用方剂[3],可以加强患者抵抗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的能力。所以,本文主要将西药与中药瓜萎薤白桂枝汤加味联合治疗心肌缺血,现报道如下。

在《红罗裙》中,三十七岁的海云丧夫后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健将嫁给了七十多岁的周老头。周老头很有钱,还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儿子卡罗。四人共居一室。卡罗看起来很冷漠,但是心里却对容貌姣好的继母海云暗生情愫。文中大胆奔放地描写了海云买红罗裙回家与卡罗的一段情。

卡罗的手指很轻地顺着她平整、年轻的脖颈滑下。那无听众的钢琴家的手指触摸着她的肩、臂。

(中略)

海云感到那双无出路的钢琴家的手移向她的腰部。忽然,卡罗以一个令她意外的动作矮了下去。她清理一番视觉和感觉,发现他跪在她双膝间,脸埋在她稀滑的白色裙裾上,浑身虫似的蠕动,拼命躲避他想要去触碰的部位。多没出息,没出息得又如此动人。

“I……love……you!”他吸溜着鼻涕,口中发出喝粥般的声响。

海云和继子卡罗的感情是悖德的。作者以感性大胆的笔触把这不伦之恋描写出来,无疑是对这段不伦之恋的人道主义谴责。

(3)严歌苓的小说流畅的意识流叙事

我快要在别人的节奏中睡去时,主卧室的门打开了,先是牧师进了浴室,然后是他年轻的妻子。水声飞溅,如同年轻的笑声。不知我母亲最初热恋我父亲的时候,是否对做爱有过如此的兴趣……

我母亲从芦苇遮蔽的小路一步登上两丈宽的大路,回过头,扶疏的芦苇已愈合如初,不再有退路可走。除了我之外,母亲村里的人没有一个能找到殷家三小姐的下落。十六岁的母亲从来零嘴不断,出村子前还在杂货店买了一包梅子。出了村,又叫住一个卖熟老菱的,用她的绣花手绢兜了一斤老菱。我知道,只要顺着小路上的菱角壳、梅子核寻下去,便能找回秘密出逃的母亲。

作者寄居在牧师家,睡觉时从牧师夫妇做爱突然联想到母亲年轻时候的故事,而且语言流畅,衔接极好,很有画面感,可以说成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

3.两位作家的风格小结

德富芦花和严歌苓同属于人道主义作家,但他们的人道主义作品风格迥异。德富芦花是社会小说家,因此他的作品多从社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并且德富芦花表达冷峻客观,少有心理描写,少有感情表露,具有客观、理性的色彩。而严歌苓赴美留学及和美国外交官劳伦斯浪漫的爱情故事都被严歌苓当成蓝本写在小说里,小说也洋溢着温情脉脉的爱情描写,具有主观、感性的特点。

二、德富芦花和严歌苓的人道主义作品艺术特点的比较

1.德富芦花的写景烘托人物心情与故事情节

德富芦花的《夏季夜语》中描述青年男牧师爱上自己的女学生。文中写景描述这段爱情:“月光像流水一样流到了二楼。隔壁的琴声进入了插曲,有趣地大声吵嚷着。”《渔夫的女儿》中描写女主人公阿光在河上打鱼的美好生活时,文中也写景道:“芦苇中听到一声鸭叫,红黑色的网就冒出了头。一股青烟悠悠升上天空然后消失不见。”《不如归》中描述浪子被休回了娘家,在海边独自散步的绝望心情,作者是这样写的:“走到明王祠脚下,浪子拂石落座。今春和丈夫并肩落座的,正是这块岩石。那时,春阳丽丽,淡绿色天空毫无云影。大海比明镜更亮。而今天,秋色阴阴,空中堆满了奇形怪状的乌云,海水涨满了浪子座下的岩石,直到远方,不见一只帆影划破那黑黝黝的海面。”《黑潮》中描写女主人公贞子绝望自杀前看到的景色,文中是这样描绘的:“伯爵夫人把胳膊肘靠在窗栏上,久久地望着这轮明月。前些时候的风雨骚扰已经停止了,现在是一片可怕的寂静。海水和夜一样闷郁地呻吟着,更加深了这寂寥的景色。最后,那轮血红色的月亮看着看着向西沉了下去,四周变成了漆黑。”作者受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像托翁那样擅长用写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2.严歌苓主要靠叙事来展开情节

如《白蛇》中著名舞蹈家孙丽坤与深爱她的同性姗姗之间的感情就是靠一次又一次的会面展开的。起初姗姗女扮男装,冒充领导去看被关押的孙丽坤,后来变回女性来照顾生病的孙丽坤,这些都是通过事件的描写展开的。而《天浴》中女主人公迫切想回家乡工作而想出卖色相找关系,她与众多领导的交往也是通过叙事展开,没有过多的心理描写。《无出路咖啡馆》中,作者采用时空交错的方式,时而写自己与外交官的爱情,时而写自己与贫苦朋友的交往,时而回忆母亲与美国刘叔叔的感情,时而回忆母亲怎样心甘情愿地嫁给了父亲,每个故事都写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少女小渔》中,小渔为躲避移民局的检查而假结婚,嫁给当地一名老头,与老头同居一室来躲避移民局的检查。她和老头及老头的情人之间的故事也都是靠叙事展开。老头和情人喜好喝酒跳舞,小渔不参与。但是情人不在时小渔就帮老头打扫房间、倒垃圾等。后来老头生病,情人抛弃了老头,小渔在老头病榻前照顾老头,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情节的展开都是靠叙事,少有心理描写。

3.两位作家的艺术特点小结

德富芦花受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影响,不仅接受了托翁的“不以暴力反抗暴力”的思想影响,而且模仿了托翁的景物的宏大叙事。把人物心情巧妙地融入周围的景色中,达到以景写人的目的,这也是德富芦花作品高明的地方。而且,德富芦花还有专门写景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以写景来表明自己高尚的情趣。严歌苓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表达带有意识流的色彩,情节靠叙事展开,写作很有画面感,事件接踵而至,描写生动,情节感人,作品多被拍成电影。

结语

德富芦花和严歌苓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都是人道主义作家,而且人道主义作品具有很多的相似性。笔者在《德富芦花与严歌苓的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比较》一文中就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提出了三个相同点,分别是:第一,都体现了对弱者的同情;第二,都立足于国际视野,体现了“他者”视域下的人文关怀;第三,都在悖谬的语境下勘探人性。不同点就是侧重点不同,德富芦花多从社会从历史的角度来写,而严歌苓多从爱情故事来展开。而本文就德富芦花与严歌苓的人道主义作品的风格及艺术特色来进行分析。德富芦花的风格是理性、客观的,严歌苓的风格是感性、主观的。艺术手法上德富芦花写景托人,严歌苓靠叙事展开情节。笔者将两位人道主义作家的作品特点进行比较,彰显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让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作品流传更广。

猜你喜欢

德富阿光芦花
越多越好
关心过头
芦花飞雪
最后一个猎人
一个人逛街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芦花
吟雪
得了10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