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格格其玛》的创作观念为例浅析当代中国蒙古族民间舞的审美价值

2020-11-12李姝静

鸭绿江 2020年15期
关键词:蒙古族舞者气质

李姝静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是一种在多元取向中,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活体继承,在形式和内容上维系着与传统之根的联系。蒙古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内蒙古地区的文化风俗和艺术风尚,也为舞蹈赋予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文化意味,延展了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具有的文化特征。对蒙古族舞蹈审美的研究,与其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格格其玛》舞蹈则以有血有肉、充满生机的舞蹈文化,使观赏者切实感受到蒙古族的舞蹈审美活动和审美精神。以其为例,笔者将从舞蹈之“象”来切入分析。

一、象外之象

《其其格玛》舞蹈中舞者以模仿鸟类的动作为舞蹈本体,主要的韵律动作多以晃摆身段、手臂柔动、波动等具有艺术个性的舞姿为主,说明了蒙古族舞蹈中对鸟兽飞翔的崇拜很早就产生了。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蒙古族人民视鹰为神鹰,加之雄鹰振翅翱翔的雄姿给牧人以无限的神往。通过舞蹈的形式把鸟类外在之“象”,加之提炼升华为舞蹈之“象”,蕴含着蒙古族独特的社会民族习俗和历史的特征。

蒙古舞的气质之美主要表现在女性舞蹈优美、舒展、欢快、亮丽,情感表达十分细腻。《其其格玛》集抒情与叙事为一体,舞者身着以深蓝色基调为主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在表演时运用的硬肩、柔肩、绕肩、耸肩、碎抖肩等肩部舞蹈动作,由刚开始肩部动作缓慢、柔美、含蓄,慢慢过渡到奔放有力。曲调长短结合,柔中带刚,张弛有度。在动作十分自然流畅,给人以温柔不失健美,端庄而不失俏丽的美感。蒙古族又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舞者脚下步伐融汇运用到了平步、迂回步、踮步、踏点步等,生动的模拟展现了草原儿女骏马驰骋的场面,把草原自然美与草原姑娘之美通过舞蹈的身体语言融于蒙古族民歌旋律之美中,浑然天成的韵律之美是舞蹈形象更具感染力!

二、象中之旨

对于蒙古族舞蹈的传承,应准确地把握民族文化“根”性的东西,即能传达出民族的性格、气质和人文精神的东西。蒙古族这种任天空中自由翱翔,在草原上飞奔驰骋的民族精神和他们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都映射在了舞蹈艺术上,从而形成了蒙古舞蹈中民族精神的气韵。正是有了极富蒙古特色的代表性动作元素,才彰显着蒙古民族的韵味,让人感受到稳健的内在气质与奔放的外在活力。整个舞蹈动作流畅自然、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视听觉三位一体,让人感觉仿佛蒙古大草原中的雄鹰近在眼前,舞者以其独有的舞蹈语调诉说着蒙古族女子的放达与柔情,而鸿雁的柔韧端庄、深沉动人则埋藏着蒙古女子对故乡深沉的爱。舞者动作形态负载着热情豪放的民族精神,其内涵的魅力也体现出蒙古族传统审美态势。在长调的映衬下,蒙古族的舞蹈韵味不仅仅是靠动作的对比和动律的变化来诉说,更注重在所传递出来的民族文化与审美内涵。

从时代的审美特点来看,草原文化的广袤和永不民族的豪放给予了蒙古族民间舞大气、乐观、活泼的特质。凝重而洗练,结实而丰富。浓郁的蒙古族的文化积淀,寄托着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坚强淳朴的精神气质。极富感染力,贴近了时代和民族的审美情感,使人于之共鸣。

三、象之流变

对蒙古族舞蹈属性的关注,正是集中在由传统审美特征所形成的文化特异性上面。舞者借助模拟“鸿雁”这一形象来贯穿整个舞蹈,“鸿雁舞姿”由背对观众开始到面对观众结尾,点睛之处首尾呼应,再次凸显了蒙古族对“飞翔”这一特有的情结,是游牧民族在一定历史文化环境和自然生长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格格其玛》舞蹈中,始终坚守蒙古族民族精神,对“飞翔”情结的流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与审美趋势做出了新的创新发展。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时神形兼备,轻微柔动的手腕在光影下若隐若现,饱含蒙古族女子深情动人的的民族精神,以多个角度的拟态动作为着力点来呈现鸿雁的千姿百态,以女性柔美的形象将蒙古族亲切动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完美呈现出来,显示出蒙古人民在草原中,那种悠然自在、气宇昂扬的审美气质,体现出对民族特征和心理的把握,表现出独到的审美形式。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顺应时代发展风尚的需求。充分了解当今时代观众对于舞蹈艺术的审美诉求,在顺应时代审美趋势的同时,与时俱进,汲取新鲜养分,坚守住蒙古族民族文化之根本,做到变中有本、本顺时变。

猜你喜欢

蒙古族舞者气质
舞者
舞者
舞者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美丽舞者再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