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玛山乡谱新章[散文]
2020-11-12
“垤玛”是由哈尼语直接音泽过来的地名,本意是大块田坝的意思。能有多大呢?此刻的我觉着它就是红河县全境96%的山地剩下的那4%的平坦。毕竟在大山深处一会儿山峰一会儿谷底七绕八拐三天后,晕车晕得五荤六素,见到一个篮球场大的平坦地块,都会觉得见到了大平原。这里的“坝”一如云南境内有许多“海”:洱海、程海,阳宗海……是一个相比较与人心所愿的概念。其实“垤”(die)字在新华字典里是小土丘的意思,相比红河境内的群山,这个地名实在确切。当然垤玛乡政府所在地还在不断长大,据说这里未来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在红河县境内拥有3.5 平方公里相对平坦的“坝”,有点相当于只有二两酒量的人喝下了二公斤的焖锅酒——不得了啦。
为了很好地了解哈尼族人,了解垤玛乡,了解红河县,行前我读了不少关于红河的文字。我读到的每一篇书写红河的文章,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及红河先民跑马帮的历史以及这段历史遗留给红河的文明印记,这笔文化遗产已经镌刻进民族的基因,在这片红土地上代代相传,这是一个不惧怕走出去的民族,这是一个善于抱团取暖的民族。远在走马帮的时代,红河先民就走出过一个时代的辉煌,现在的迤萨古镇还或多或少,或完整或部分地保留着那个辉煌岁月的建筑群落。用当地天然岩石打磨的巨型长条石块砌就的墙体与地基,经过近百年的岁月风霜甚至枪林弹雨都纹丝不动,这些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无声而艺术地佐证着迤萨马帮所有的传说和故事,给后来者了解红河的历史和文化留下最好的窗口与视角。红河县境内的万余亩深达二千米落差的梯田也最直观地证明了红河哈尼人的勤劳与勇敢,无畏与智慧!当2011年2月,国内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和转发红河县垤玛乡部分群众外出乞讨的消息时,红河县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怎样巨大的反差,一时之间,人们难以接受。
“迤萨”在哈尼族语言里是少水的意思,在少水的迤萨,马帮都能驮运出一个繁荣昌盛富庶的时代,驮运出一个经济商贸中心。马帮后人居然演变为丐帮,实在令所有人费解。其实迤萨在马帮时代还是森林茂密。后来当地发现铜矿,为了冶练铜矿大量砍伐原始森林,对周边环境破坏很大,导致流经红河县境内的红河两岸山体裸露,至今无法恢复。红河全境更加缺水,粮食种植几无收成,渐致很长时间温饱都无法保证。那个时候的垤玛虽然行政区划属于红河,但是山高路差,与迤萨又是云泥之别。直到2011年的垤玛乡,到处还是泥泞的土路。全乡6 个村委会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外地倘若有车进来经常会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被各种困住无法前行,全乡境内的所有村庄难得见到一栋砖瓦房。
现任垤玛乡党委书记朱福祯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指着对面陡峭但葱笼的山峦对我说:“不过十年前,这四周的山上从山脚到山顶都被山民种上各种作物,但依然无法填饱肚子。再加上这里交通极度不便,除了土地上不稳定的收成,再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老百姓过得‘苦’啊。”在那样的背景下当地哈尼人成群结队走出去,也不完全令人意外,穷则思变是这方土地上先民留下的基因。彼时外面的世界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变化着,跨越着。只是这些走出去的人里,有一小部分走着走着拐上了弯路,正是这些企图走捷径的少数人,惊动了外人,惊动了媒体人,惊动了县州以至省级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红河县政府不回避、不隐瞒,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将媒体报道视角引导到垤玛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现实层面上。与此同时,县里紧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垤玛乡扶贫工作,并及时向红河州委、州政府做专题汇报,促成了州委州政府在垤玛、三村两乡开展以“四通五有六改善一加强”为目标的综合扶贫项目。项目以1 亿元的财政投入撬动了1.9 亿元的资金,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两年的任务,形成了垤玛经验。当年6月,由红河县农科局、卫生局、交通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扶贫指导组进驻垤玛乡,与垤玛乡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乡村工作队进驻到每个村子,一场扶贫攻坚战在垤玛乡打响了。当时的“扶贫工程”设6 大类,27 项和57 个小项,项目涉及教育、交通、水利、产业扶持、扶贫开发、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经过这场综合扶贫攻坚战,垤玛乡基本消除了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进村道路硬化、实行人畜分离,有条件、有想法的村民逐渐有了稳定收入的产业。
紧接着2014年以来,红河县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州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垤玛乡更是乘胜追击,到我们来的2020年6月,全乡从乡政府所在地到每个村委会甚至到各个村小组的路都硬化了,轿车也能直接进村。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摩托车,每个村委会还有面包车解决村民出远门或者远道归来的交通问题。村民就医、子女就学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生活条件可以说日新月异。
最有希望的生态鸭产业
2020年6月1日至5日,我作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和红河县共同组织的“脱贫攻坚文学创作采风团”的一员,深入到乡镇实地采访脱贫攻坚成果。我们小组几天中走访了三村、垤玛两个乡的坝木、牛红、南哈等三个村委会,九个村小组,走访了十几户农户,若干产业基地以及龙头企业等。陪同我们的是红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忠杰,红河县融媒体中心支部书记、记者部主任吉旭忠。吉主任是县内资深媒体人,对全县各乡的情况以及曾经发生的各类大事件十分了解,给我们的采访很大帮助。经过三天的走访,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现代样式的住宅,用上了自来水,条件好点的家庭更是盖起了几层高的小洋楼。
朱福光是我到垤玛乡牛红村委会腊约自然村走访的第一个人,我在跟朱福光对话之前,还以为谈话对象是一个曾经出去乞讨或者父母曾经出去乞讨过的人。这也是我向当地陪同的人提出的要求,我想听听有过那样生活经历的人自己说说他们的心路历程。几句对话过后发现,这不是我要找的人。但是正因为跟朱福光的对话,让我意识到,我找不到或者不应该再找那些人,就算要找也不是这样的找法。想采访到那些人需要在这里很长时间,长到他们能够放得下心防,想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就只有能说他们的语言,没有沟通交流的障碍,再跟他们喝上几杯焖锅酒,等他们酒后吐真言。我应该明白那些曾经出去以乞讨为生的人,更多的是为生存做出的选择。我其实也不用找,不用问。采访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巧遇当初参与这个事件善后的政府工作人员,交谈中说起来:当时县里所有单位都抽调工作人员到垤玛乡,帮助乡里的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家访、问讯、摸底。找到以这种方式出去的人,竭力做通思想工作,让他们陆续回乡,扶持他们以产业,几个月时间就基本杜绝了此类事件。只是怎么才能接触到这群人,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则需要合适的机缘。
我在提出寻访特定采访对象之时,单纯以为他们只是解决温饱地乞讨。全没意识到有的人是以此为职业,并发展到利用孩子,所以我问到的所有人都讳莫如深。当时被成年人领出去的孩子本无选择的权利,后来被政府接回家乡继续读书,有个别幸运的考上了大学,过上完全不同的人生。有的肯定也满心伤痕,得用余生去疗治。在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地区,我们个人没有多少道德先行的权利。但是孩子是要救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我都支持!值得书写的是政府处理这次事件的反应速度之快,解决力度之大,效果之好。
回到与朱福光的对话,他是一个32 岁的哈尼族汉子,初中文化,粗壮朴实。他说他们村里没有人出去乞讨,也没听说有人出去过。君子隐恶扬善,很好。他的父亲曾经是村委会支部书记,共产党员,村委会离他们在深箐里的家有一小段距离。他小时候就跟在父亲工作的地方读书,每周回家一趟。我也相信那个时候的他不会关注到这些事。我自己想通了也不再问,只想了解他以及他们村人的生活现状。“现在想来,你当初的情况应该算是好的了,比起你的小伙伴。”“是的,是要好一点点,比我困难的很多,只是那个时候小,不太明白这点。”“那为什么不继续读书了?”“初中毕业后实在无心学习,也读不进去,就跟着自己的表哥出去打工。”“都到过哪里?”“到过杭州海青、福建、山东,什么工种都尝试过……”如此说来他也算是见过世面。他小时候父亲收入虽然微薄毕竟固定,孩子又少,他母亲还承包过村里的粉碎机,更是比其他孩子条件优越点。后来结婚生子,他的媳妇是邻村人,小他两岁,读过小学。他们夫妻育有三个男孩。大的读一年级,最小的也两岁了。大儿子的学校在两公里外远,中午自家里带点干粮加上学校的营养餐,他有时间就接送,没时间孩子就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来回。现在加上父母和一个正读高中的妹妹,是个八口人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只有三、四亩水田,还有五六十亩的林地,他父亲退下来后,家里的经济收入只有他出去打工的一点点,人口不断增多,也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妹妹读到高中后也需要额外的支出,老房子日益破败,一直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他家的危房才得以列为扶贫对象,搬迁补助款是以人头计,钱直接打到银行卡里。在亲戚邻居的彼此协助下,家里盖起新房,还没来得及仔细装饰便住了进去。我们的采访就在他家新房子的客厅里进行。客厅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个房间,想是他与父母各住一间。我正坐着的位置看得见预留着的能通往二楼的几层楼梯。院子里堆满建筑材料,等待加盖二层并装修。他的这所房子算是易地搬迁,他说老房子不远,但是已属危房,搬到这里时老房子就拆除了。当时拆除老屋政府都还给予补贴。
三年前他又利用农业小额贷款政策,贷了十万元办起养鸭基地,养了几百只鸭子。因为身处深山,群鸭白天结伴上山,自找吃食,晚上回来喂食些玉米饲料,夏季四个多月就会有一批鸭子成熟可卖,冬季会成长得慢些,可能与山上野地里能找到的吃食少有关。收购鸭子的商贩会定期不定期的来收购,他们自己也会在赶集的日子拉出去卖,目前不愁销路和销量。我们要去看看他的基地,他开心地骑上摩托车,前面带路。十分钟不到就看到他的基地,说明平日他来回也不费时。他的基地就在路边的一个大水塘,水塘的另一边靠着山脊,水塘里鸭子三五成群地在嬉戏,看着也不多,一会儿远远地另一边树林里,更多的鸭子成群地摇摇摆摆往池塘方向走来,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故意找回来的还是正巧赶上鸭子归家,让人看着就心生喜欢。这是此行我看到的最令人放心的一份产业,在国家严厉禁止野生动物养殖售卖的政策下,家禽养殖是个机遇和风口,何况他的养殖条件几乎接近野生,他们需要的技术支持,当地政府和专业部门都做得很到位,能够有求必应。有了这样的保障,后顾之忧就少很多。这样他不用再出去打工,夫妻同力可以管理孩子们的学习,照顾到一家老小,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父母身体硬朗的这些年还可以帮他照顾鸭子基地。他父亲是一个瘦小干练的哈尼老人,一身风尘但满身干劲。我问他们购买鸭苗的成本,老人带很重的口音说汉话:“母鸡孵,不用买。”“鸡?我是问买小鸭子的成本。”我以为老人没懂我的话。“我们自己用母鸡孵,现在养的量少不用出去买。”朱福光重复了他父亲的话,其实这个年轻时一直在外工作的老人完全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是我没明白他的意思。这时同来的人告诉我说:这些鸭子是不会自己孵小鸭子的,都是靠母鸡孵出来。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我真是学了个新知识。不知道鸡妈妈第一次见到自己孵的蛋里出来一些小鸭子是什么样的感受和表现?我很好奇的!但是有人说当地的土鸭会自己孵蛋,这种养殖的鸭子才不会。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网上的图片或者视频都是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戏水,总能勾起人类无限的慈母心。就在我纠结母鸡孵鸭苗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一段网上视频,准确地说是超级网红李子柒的一段视频里,真是毛茸茸的小鸭子在母鸡妈妈的翅膀下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鸭子用它的小小阔嘴巴碰触鸡妈妈。好像神示似的就在合适的时间给我显示合适的答案。
最后要离开了,我因为前两天在另外一个村寨见到几个无法用汉语交流的哈尼妇女,就无不担心地问朱福光:太巧了,你都是儿子,如果是女儿,你会不会愿意在义务教育结束后继续供她们读书?如果她们愿意继续深造。“当然啊,我妹妹就在读高中!”他回答的干净利落!其实我问出口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因为刚开始介绍他家庭情况的时候,就说过他有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忘了。可能我只是想听当地人清楚地告诉我,所有的孩子都将被温柔以待。
最幸运的易地搬迁户
我们一行人从朱福光的养鸭基地直接到了垤玛乡政府所在地的搬迁户李咀沙家。他现在应该算乡镇人口了,像他一样的当地哈尼青壮年,因为在村里长大,后来出去打工,有的人不会说地方汉语,直接学会说普通话。这让他更像城里人。
在96%都是山地的红河,他的新房子座落在那么平整的土地上,简直要被全县人们所嫉妒。这块地曾是他家的水田,也是他幸运的开始,过去他一直跟弟弟都住在父母的祖屋里,两兄弟都结婚成家,却无自己的屋檐。也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让他不仅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是我走访的几户里,易地搬迁新建房里设施最现代的,虽然房子只有一层,但是带卫生间,比起其他搬迁户又先进文明了许多。他的一女一儿有了更高的生活教育起点,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家附近,仅此一项就令多少人心生羡慕。我们在交谈的时候,她的小女儿正在客厅另一边的沙发上看电视,像城市里许多人家的孩子一样,干净漂亮,不时瞟过来的大眼晴里都是好奇与聪慧。
李咀沙今年38 岁,四口人。有二三亩水田,走路10,20 分钟就可以到达,但是平时都用摩托车来回跑,更省时间。水田产的粮食够一家人吃,还可以有点余粮用来自酿焖锅酒,虽然红河县唯一拥有标准化生产资质的焖锅酒厂就在家门口,他还是愿意自给自足。除此以外他流转了山地12 亩用来种植桑椹,今年已经挂果采收,共收获2400 多公斤新鲜桑椹,直接送到乡里的桑椹龙头企业,除了新果,一年还可以采桑叶七八百公斤,以7.5 元/公斤的价格送到厂里去,在摘果或者采叶子的时候,除了自家人还需要附近的短工帮忙,也能带动一方就业。而在此之前,他也曾远走深圳打过工,在深圳的厂里做过流水线上的工种,一年只有过哈尼族自己的春节才能回家一次,照顾不到家人,他妻子常年在当地找些零工补贴家用。现在他不用出去打工了,可以在家接送孩子。像他一样的搬迁户是最幸运的一群人,他们的新房子几步远就是修建得非常漂亮的垤玛河江边步道,是晚饭后当地人散步的好去处,真真占足了天时地利。我们当天住宿的客栈就在离他家很近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他加盖了房子,也可以经营自己的民宿。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没能去他的桑椹种植园看看,也没时间去那家收购他产品的龙头企业去,算是此行的遗憾。
走向大产业新平台的红河哈尼焖锅酒
红河哈尼焖锅酒有限公司离李咀沙的家直线距离100 米不到,是红河县2012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3年6月在垤玛正式建成占地30亩,各类厂房13500 平方米的标准化焖锅酒生产线并投产,是红河县目前唯一具备酒类生产资质的企业。拥有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白酒产品以及配制酒生产要求必备的生产设施,白酒酿造设备及产品化验检验全套设备。厂长吴晓平带领我们参观了厂房以及整个生产线、贮藏酒窖。每年酒厂生产线开始启动的时候,就需要跟当地以及周边的农户收购大米、乔麦、玉米、高粱等,一条生产线下来,能解决近百个当地劳动力。目前公司在红河县城建成了“红河哈尼焖锅酒”农产品展示中心,在昆明、建水、玉溪、蒙自都有专卖店。2019年酒厂全年实现利润总额532.17 万元。
陪同我们去采访的副县长张忠杰,是国家高教委出版社下派来挂职的北京人。他一路都在称赞当地的焖锅酒好喝,每次回去探亲,都要给爸爸和舅舅带些回去。就在我们采访的前几天,他刚刚促成了中央8 套农业频道的一个摄制组来红河县拍摄特色农业产品,红河最有代表性的特产之一就是焖锅酒。红河县长亲自代言,专门拍摄了一段宣传片。今年受疫情影响,众多实体经济产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地方政府官员上网宣传自家的土特产,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红河哈尼焖锅酒有限公司准备好了所有资质,具有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的前景。离打造成“红河哈尼焖锅酒”绿色食品品牌指日可待。我们因此对厂长吴晓平说,有了县长代言,你只需要在昆明找到仓库,联系好一家快递公司,谈好价格,准备出货吧。等那个时候,我必再来,再来为红河哈尼焖锅酒厂写一个专题。
未来必将更美好的垤玛
在垤玛乡最后一个上午,乡党委书记朱福祯专门抽出时间给我介绍了全乡的扶贫工作,告诉我今年红河县将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效,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面脱贫出列,已脱贫人口得到持续帮扶并实现稳定长效脱贫。垤玛乡也会按照这个要求继续抓好落实。朱书记还特别提到教育:垤玛乡的好几个村委员会因地制宜,为解决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恢复了七个自然村办学点。因为垤玛乡山高坡陡箐深路绕,集中办学导致每个家庭要抽出一个人接送孩子,那些父母都出去打工的留守儿童,需要祖父母接送,老人年纪大又不会骑摩托车,更是增加了这些家庭的负担。垤玛乡出去打工的青壮年非常多,除了有固定产业的一些家庭,其他的还是以打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乡政府优先考虑的。从汇报材料上我们了解到红河县2014年以来,投入教育建设专项资金4.43亿元,增加建设校舍面积29.79 万平方米,加固改造B、C 级校舍3.61 万平方米,消除D 级危房10.17 万平方米,推进232 个项目建设,新建2 块11 人制标准足球场……这两块足球场有一块就在垤玛乡中学。3 号晚饭后,在当地另一所小学教书的朋友李艳丽过来陪同我们采访小组的几个人散步,顺便带领我们到垤玛中学去随意看了看,她在学校大门口当着校门卫的人,电话里跟垤玛中学的副校长请示确认后,门卫还非常详细地问了我们的来处,再认真给每个人测了体温,才放我们进去。要知道从我们到达红河那天开始,就没有看到一个戴口罩的人,我们都忘了还有测体温这件事,所以对这所学校的管理感到放心并欣慰。那个黄昏时分的校园里十分热闹,孩子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三五成群在聊天嬉戏。我们穿过整个校园操场,来到那块足球场地上,那个陪同的李老师就说,这块足球场上培养了一支红河州足球赛初中组的亚军队伍。那一刻说的人自豪,听的人心慰。只有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才真的开心,毕竟孩子才是未来。尤其等一两年后,昆磨复线走廊带建成,垤玛乡将会有高速路经过,相信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活前景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