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江东去》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020-11-12任一鸣

鸭绿江 2020年15期
关键词:咬字小节气息

任一鸣 杨 博

一、词曲介绍

1.词介绍

《大江东去》的词作者为北宋诗人苏轼,该作品的歌词选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联想古代豪杰,赞颂古代英雄豪杰的雄功伟业的同时,感慨自己的经历和挫折。抒发的是作者一腔热血而又不能像古代豪杰那样建功立业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2.曲介绍

这首《大江东去》的曲作者为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先生。在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远在他乡的青主在一个月圆之夜想起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思乡之情不能自已,遂作此歌,以抒思国之情。在该曲的创作上采用了西方近代作曲技法,结合了古诗词的意境原貌,要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大江东去》的演唱技巧

1.咬字、吐字的规范性

1.1演唱前

与现代白话文不同,古诗词讲究韵律与押韵,而且不同的古诗词又有着不同的韵律特征。在演唱《大江东去》之前,应对其歌词进行通读和钻研,通过前期熟悉和掌握歌词来帮助歌唱过程中的发音,避免歌唱过程中因为歌词的处理而分散过多精力。

1.2演唱时

在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字腹时值和归韵时间的把握。在一开始的练习中可以通过幅度大、夸张的方式咬字,做到下巴放松,迅速有力地咬清字头,字腹则主要和歌唱的共鸣腔保持通畅,字尾部分的回收不可操之过急,要体现出韵味和回味感。

1.3要着重注意有色彩的字和易错字

《大江东去》没有戏剧性的内容,但是有丰富感情色彩。在旋律的处理上,尤其是一些弱音的处理上,气息的保持不能随声音力度而降低,要以充足的气息保持弱音的发展,使弱音下的咬字连贯。

2.节奏停顿方面的处理

由于《大江东去》为古诗词类艺术歌曲,作者在表现上加入了部分特殊的节奏型,这些节奏停顿不仅仅作为气口出现,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蕴意,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

2.1表现型停顿

表现型停顿往往跟强弱记号变动有关,一如歌曲一开始的“浪”字、“是”字以及第20小节的“江”字之前的强弱变化为从f至p,由pp至sf,再从mf转到f,强弱转变尤为突出,若掌控的有失偏颇就会显的生硬而突兀,这与演唱者的演唱状态与歌曲处理能力有关。恰如其分的停顿会显得更加自然,演唱者在练习该一部分时应从弱起音着手,待声带与气息协调配合良好时再逐渐提高强弱对比程度,必须要找到横膈膜控制强弱的感觉并维持下去。

2.2情绪型停顿

情绪型停顿服务于歌曲与歌词的表达内容,为了更好的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情绪型停顿分为长停与短停两种,前者如同42小节后的两个小节、47小节后的三个小节,虽然不需要出现强烈的变化,但是需要演唱者的密切配合,融入此刻的情境之中,似于享受此刻的氛围,跟随歌曲的发展发出自己的感慨;后者如同第15小节中的“惊涛”、“裂岸”等词语,停顿的时间较短,力度起伏较小,为了演唱的自然连贯性,此处的停顿不可断开气口,仍要保持气息的稳定。

3.对音量的把握

在演唱《大江东去》的过程中,对音量的把握尤为重要。比如首句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乐谱标记为强-弱,在演唱“大江东去”的时候应用宽广的音域表达出恢弘的气势;而演唱“浪淘尽”时不应突然降低音量,完全通过弱音来唱,而是稳住气息,进而将此处的情绪逐渐带出,唱出隐藏这个意象中的独特气势,这句歌词体现的是苏轼对英雄豪杰的敬佩之情,这种情感无法溢于言表,而“浪淘尽”的意向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不管是谁都会在这滔滔的江水中匆匆而去,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三、《大江东去》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大江东去》的感情基调是潇洒的、大气的、激昂的和优美的。歌词上下分为两阙,上阕主要描写景物,下阕主要表达情感。在演唱本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情感色彩的变化。演唱第一部分时,脑海中浮现出涛涛江水奔流而来的气势磅礴的雄伟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伟画面,有置身其中的感觉,与音乐完美结合,抒发真情实感。下阙情感更为真诚,唯美,抒情。曲调也更自然流畅,音色圆润有了力度,随着钢琴演奏,声音更加热烈,饱满。这就需要把握好情绪的风格,运用美化润腔的方式进行演唱,就更加突出了其深厚的感情色彩。

猜你喜欢

咬字小节气息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快把我哥带走
自然的气息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春的气息”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