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月街民族节中的文化窥探
2020-11-12王洵艺
王洵艺
白族三月街民族节是一个以展示白族文化为主,同时包容和接纳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综合性节日。许多如本主崇拜、大本曲等无法名说或已不多见的传统白族文化,通过三月街的活动得以展示给商贾过客,使得白族文化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行稳致远。
一、本主文化
本主文化或者说本主崇拜是过去诸多白族村落都会信奉膜拜的一种宗教文化。“本主”,即白语的“武增”,意思是本村本境的保护神。《新唐书·南诏传》记载,“载书四,一藏神祠石室,一沉西洱河,一置祖庙,一进天子。”此应是那时本主文化的萌芽。
白族的本主文化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文化。无论是自然本主、英雄本主、历史本主、平民本主还是神祗本主,只要是真、善、美的代表,都会受到当地白族居民的尊重和信奉。本主文化是一种融合了道教、佛教以及儒家等诸家文化的宗教文化。白族本主文化与其他宗教文化显著之别在于其只祈求现世幸福圆满而非来生,如盼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多子多福等。
本主庙的设置亦不同于其他一些宗教寺庙建造于静谧清幽的密林高山中,而是就近设置于相应村落,方便当地居民百姓祭祀祈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一些发展较为先进的地方,其传统本主文化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由先前单纯的祭祀祈福之所转变为物资交流、百姓文娱的文化场所,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白族三月街民族节中,白族文化得到多角度、多方面的展示,也可捕捉到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向往光明的本主文化的影响。
二、大本曲
大本曲是白族传统的以长篇叙事为主的曲艺演唱形式,一般由两人搭档演出。一人着长衫,手持折扇或手帕演唱,另一人则弹奏三弦伴奏。在较为重要的场合,还会摆设香案,以表重视。大本曲的演出主要靠白语唱腔和三弦伴奏来表现,多流行于大理、洱海沿岸等地。
大本曲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称。“三腔”一般是指南腔、北腔、海东腔。在艺术特征上,南腔一般较为温婉细腻,北腔较为粗犷豪迈,海东腔就偏质朴纯粹一点。“九板”指大本曲普遍使用的九种基本腔调。南腔有平板、高腔、大哭板、大哭边板、小哭板、小哭赶板、路路板、提水板、阴阳板之分。北腔大体相同,但有脆板之别。“十八调”是根据民俗活动或模仿自然的方式而形成的曲调。分为琵琶调、思乡调、神调、祭奠调、阴阳调、螃蟹调、蜂采蜜调、放羊调等。这些曲调多居于辅助性唱腔的位置。大本曲的韵式,主要有“花上花”“油勒油”“老利老”“翠茵茵”四大韵式,其韵律特征多与白族民歌相似。
大本曲不仅反映了白族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还兼容并蓄吸收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曲艺形式。其传统曲目有《天仙配》《孟姜女》《姜太公钓鱼》《孔明借箭》等。
三、马术表演及赛马
白族三月街民族节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赛马。白族男子擅长骑马,赛马在白族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盛产良马一直是滇边地区的自然优势。自唐宋时期兴起的茶马古道始,马匹就在滇藏线及川藏线的物资运输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月街民族节的赛马活动体现的是白族人民勇敢坚毅、不惧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这是当地的民族文化,是促进当地百姓生产劳动的内在源动力。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这不仅仅是四海之友的欢聚盛会,更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切实路径。
四、白族三月街民族节之发展意义
时代在发展,对凝聚着白族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月街民族节是一个多民族、多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平台。要多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优秀中华文化的动态主干。根本来说,还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民族文化自信,以新的形式讲好经典的民族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将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看做标准,充分展示出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品格,积极鼓励和创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氛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更加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让中国名片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并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