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1-11张梦霞
张梦霞
【摘 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胃炎患者86例(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随机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的对照组(43例)与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的观察组(43例),观察胃泌素水平、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胃泌素水平低,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少,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能改善胃泌素水平,促进症状改善,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存在腹胀、腹痛、反酸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常进行抗击幽门螺杆菌治疗,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不能消除感染症状,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胃癌的发生[2]。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胃炎患者86例,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选取我院慢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3至65(46.29±3.82)岁,病程0.3至7(4.11±0.47)年,觀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4至63(47.84±3.36)岁,病程0.4至8(4.38±0.32)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588)1天2次,1次0.02g,克拉霉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60227)1天2次,1次0.5g,阿司匹林1天2次,1次1g,治疗14天。
观察组给予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1天2次,1次0.6g,三联疗法与对照组一致,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
胃泌素水平、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泌素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76.39±11.35)ng/L,症状消失时间(6.03±1.37)d,炎症吸收时间(5.27±0.26)d,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性病变,诱发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较高,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3]。临床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病毒细菌感染等有着较大影响,该病病情严重且复杂,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会对患者循环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在人体胃中,唯一存在的一种为微生物就是幽门螺杆菌,会作用于患者胃黏膜中,感染后出现胃炎等疾病,情况严重时导致胃癌[4]。
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76.39±11.35)ng/L,症状消失时间(6.03±1.37)d,炎症吸收时间(5.27±0.26)d,与对照组相比,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观察组(97.67%)高于对照组(83.72%),P<0.05。慢性胃炎的治疗应该以抑酸、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为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针对胃酸分泌,H-K酶抑制剂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抗生素能将幽门螺杆菌直接杀灭,但是在临床用药期间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而造成疾病复发,可见,三联疗法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益生菌对胃肠道菌群平衡能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幽门螺杆菌。可见,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所以,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能改善胃泌素水平,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喻德林,胡希亚.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19-622.
王立辉.艾普拉唑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对比序贯方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170-171.
王燕龙,丁永刚,连鑫.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28):127-127,131.
殷朝凤.根除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在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