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班主任领导力的内涵与发挥

2020-11-11李明玉武姗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

李明玉 武姗姗

摘   要 班主任领导力属于教师领导力,是班级育人必需的核心能力,在班主任实践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权力角度对班主任领导力的内涵进行解构,结合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几个重要方面,从观点、实践两层次对班主任领导力进行深入剖析,发现高水平班主任领导力的发挥离不开专家权力、参照权力及信息权力的使用,这也从侧面论证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同时为班主任领导力的有效运用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班主任领导力  德育  班级管理  专家权力  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领导力”是指在班级这个特定场域中,班主任引领影响学校、班级学生、任课教师及家长,共谋班级发展,共同实现育人目标的一种能力,可见领导力的发挥重在影响二字,而影响的关键在于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良好关系的建立[1]。班主任领导力的建构不仅能增强班主任对自身领导者角色的认同,还能进一步激发班主任专业提升的动力,从而克服并摆脱职业倦怠。更重要地,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榜样引领作用显现的过程,有助于赢得学生认同,促进班级育人成效的 提升。因此,班主任领导力的建构与发挥无论是对提升育人效果还是促进班主任自身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班主任领导力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有必要在此将其内涵进行细致解构、诠释,结合具体案例加以深刻剖析,以便更明晰领导力的作用原理,并为班主任领导力的落地实践提供参考。

一、领导力概念解析

谈及班主任领导力,首先需要对领导力的概念加以澄清。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它与职务、地位无关,是人人具备的一种可迁移的能力素养。学界关于领导力的界定尚未统一,但总体来说,领导力是一种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股建构凝聚力、提供努力方向的推动力量[2]。领导力属于权力的一种,透彻理解权力的划分,有助于领导力的概念解释与作用发挥。目前,权力有两种较为主流的划分方式。一是针对权力接受方的态度而言,将权力划分为推力和拉力。推力一般指被动地接受权力,而拉力是主观的认同权力的实施,服从权力。另外一种划分方法,是将其分为报酬权力、强制权力、合法权利、专家权力、参照权力和信息权力等六种权力[3]。合法权力往往是组织或社会所赋予的权力,如上级安排下级加班。而报酬权力和强制权力,可理解为考勤优秀的员工会得到奖金,反之奖金会被扣去。结合前面推力和拉力的角度上看,这三种权力均属于职业权力的实施,一般为单向权力实施,而非关注双向的主观认同,故属于推力范畴。专家权力的行使主要源自专业能力素质的积淀,譬如医生叮嘱患者吃药,患者一般也会选择听从医嘱,因为医生是专业人士,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他们开的药方有益于康复。参照权力简言之是一种榜样作用,如卓越教师影响学生,优秀家长被孩子敬佩等。而在信息權力发挥过程中,会予以权力接受方更多的信息支持,从而通过共鸣影响对方的决策和行为。可见无论是专家权力、参照权力,还是信息权力多建立在获得对方认同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促进目标实现,可见这些权力应属于拉力范畴。推力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拉力则是主观的认同,因此,在领导力发挥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拉力而避免推力,赢得对方认可,以形成良性互动,提高领导力的品质和效果。而这一点对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优质领导力的发挥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班级氛围的建构,能获得更佳的育人效果。

二、班主任领导力属于教师领导力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一种特殊的教师岗位。将班主任领导力,置于教师领导力范畴之中,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解析班主任领导力。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多指学生)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4]。目前学界对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师教学领导力,一般聚焦于对教师专家权力、参照权力发挥的探索。班主任不仅是学科教师,也是班级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在发挥领导力时,不仅涉及到教师领导力范畴中多种权力的交织调用,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还须结合信息权力、合法权力等其他权力配合使用,使其相辅相成综合发挥效能。因此,班主任领导力虽然实质仍是教师领导力,但更值得探讨琢磨。

在教师领导力研究中,Somnath Sinha和Deborah L.Hanuscin提出的教师领导力发展模型广受关注。模型强调教师领导力由Identity(认同)、Views(观点)、Practices(实践)三个要素组成,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并认同自身的领导者身份与地位,然后在形成明确的领导者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产生一系列领导力发挥的观点、想法,最后将其运用、落实到各种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以反复锤炼自身领导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三要素之间互相推动,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坚韧教师领导力水平[5]。对班主任领导力而言,此模型尤具指导意义。首先,优秀的班主任应坚定班级领导者的角色任务,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优良建班理念,认同自身的合法权力,并能有效发挥这一权力;其次,逐渐形成落实建班理念的专业知识、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发挥专家权力;最后,结合教学场域实际,更有效地将治班专业知识、观点落实于行动之中,当然这其中除了专家权力,还会涉及参照权力、信息权力等权力的综合运用,以持续发挥育人成效。目前,对于班主任领导力的研究,尤其是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还十分有限,马兰霞提出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五个方面:自主追求、以人为本、善谋共识、激励人心、持续践行[6],本文将依据教师领导力模型的三要素架构,从认同、观点、实践三个层面切入,结合班主任领导力这五方面中的具体教学管理案例,从权力角度剖析、总结优质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共性特点,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反思路径与启示。

三、班主任领导力的发挥

1.自主追求是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核心

优良的建班理念是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核心、起点。具有自主追求精神的班主任会以班级内在价值建构为主,倾向于将这一领导价值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在与学校保持同步的同时,立足于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学生相互交往的不断深入,班级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如“四大金刚”便是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团体代表,属于“消极型”团体,这类学生在班级里“称王称霸”,并经常与老师作对,以此来刷存在感。班内同学对此也是十分抵触,希望新班主任可以对此加以管制。因此,新任班主任对“四大金刚”的解决方法直接影响同学们对他的认同感,进而影响日后的班级管理。不同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教师会选择在首次班会上展示自己的治班能力及权威,打压“四大金刚”的气势;有的教师则是以退为进,以“教育者”的身份进行家访,探寻叛逆原因进行谈心沟通;有的教师认为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问题家庭,通过提高家长对学生的重视度,形成家校合作,来共同管教问题学生;有的教师鼓励全体同学重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并介绍自己,给“四大金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利用自己或亲人小时候与老师作对的事例,间接表述这种幼稚行为的利弊,利用信息权力去引导“四大金刚”认同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四大金刚”的反应逐步开导。

不同策略蕴含不同优缺点,先立威的教师,较多使用合法权力和强制权力,容易引起“四大金刚”对教师的抵触心理;谈心沟通的教师,尝试使用信息权力,但是由于初来乍到,恐怕很难使“四大金刚”信服;实施家校合作的教师,使用合法权力,但是措施都是外在的,很难激发他们内在的动机;鼓励学生重新证明自己的教师,使用了他的合法权力,要求其他同学能给“四大金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方法即时效果很好,但是远期效果难以预料;最后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师,观念上觉得“四大金刚”还是孩子,需要老师先去接纳他,实践上也是选用自身以及亲友的真实事例去感化“四大金刚”,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专家权力,并辅之以参照权力和信息权力,使学生自主改善问题。从整体来看,显然最后一种做法更值得采纳,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尽力避免师生对立局面的出现,与学生达到心灵的沟通和相容。而从权力角度来看,前四种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使用了权力中的推力,而最后一种则很好地使用了权力中的拉力即领导力,彰显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

2.以人为本是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前提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真正好的教育需要“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人的“生存性问题”,且关注人的“存在性问题”。每个学生既有吃饭、睡觉等生理需求,也有被爱、被尊重等精神需求。因此,班主任应该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同时,融入自己对学生的热切关怀,让教育智慧成为一种温暖人心的“热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里面充斥着新奇与诱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又缺乏自制力,因此未成年学生“泡网吧事件”屡见不鲜,秦老师作为年轻的班主任,在处理这种事情时,提倡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以朋友的身份去关爱学生,感化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可能会有更多学生“以身犯法”。校长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则是更多的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认为违反校规的学生一定要进行严肃处理,按校规惩戒。可以看出,秦老师主张采取人性化处理,用情感打动学生心灵,使学生自觉提升对自我的要求。校长主张按照规章办事,认为男孩既已违反校规,就应勇于承担责任,接受相应的处分,这样不仅能体现法规的公正,也可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育人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需要同时关注人的生存性和存在性,关注人的生物属性的同时,还关注人的社会职责,这是一种专业修养,需要使用专家权力。秦老师关注了生存性,发挥了自身的榜样作用,实现了参照权力,虽开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关注到存在性,没有对学生进行处罚,而引发了后续的班级管理问题,这是专家权力没有充分发挥所致。而校长正好相反,仅仅关注到人的存在性,有可能造成合法权力的无情发挥。因此需要同时关注两个方面进行专业化育人,把规范理性和人文情怀结合起来,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同时,融入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由此可见,班主任领导力的发挥,理念和实践都需要落实在拉力的层面上,班主任既要考虑到单个学生的成长,也要顾及整个班级的发展,这是充分发挥班主任领导力的前提。

3.善谋共识是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纽带

一般情况下教育决策的制定需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背景下,班级管理也要走向民主化,班主任不能“一手遮天”,而要学会“协商讨论”,在制定班规决策时要学会与学生达成共识,发挥班主任领导力,巧妙地把治班意图变成全班意图。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协商讨论”既给了他们了解不同观点的机会,提升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又可缓解学生的对抗情绪,使学生提升对教师管理的认同度。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的制度,但是规章制度的实施也需要讲究章法与智慧。孙老师便通过创设情境来制定班规,以此展示了优秀班主任是如何与学生“协商”,并达到自己预期目的的教学艺术。孙老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定制班规,而是选择“明星走秀签名”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上台自我介绍并签名的活动,活动新颖、互动性强,又可以帮助全班學生尽快熟络,学生表现的十分踊跃,热情高涨。在学生完美展示过后,黑板上留下各式各样的签名,字体有大有小,有工整有“潇洒”。接下来,孙老师要求学生在黑板中寻找自己的签名,此时学生可以自己感受到刚刚签名太过随意,有的覆盖他人签名、有的字迹潦草,以致于现在呈现出一幅凌乱的“姓名画”,有的甚至无法从中辨认出自己的签名。最后孙老师开始与学生“协商”,让学生明白“在没有规则的环境中,大家各行其是,造成的结果就是混乱”,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班规的必要性,也提高学生对班规的认同感。

班级管理的权力,不仅仅来自法律法规,来自学校规章制度,更来自学生的认同。有领导力的班主任并不是一个“我说了算”的人,而是一个“善谋共识”的人,班主任应该学会运用“协商讨论”的方式引导班级达成共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专家权力,辅以学生亲身体验的信息权力,采取有效共情,达到“预期目的”,既让学生感到受尊重、有话语权,又力图将讨论引向自己预期的方向,通过协商缓解学生的对抗情绪,提升学生对自己管理的认同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把自己的意图转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4.激励人心是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动力

根据领导力研究者的调研,善于激励是一个领导者的首要品格和技能。“激励人心”可以理解为通过满足学生自尊感、成功感等心理需求去促进学生进步,常见的激励人心的方式有:尊重激励、情感激励、赏识激励、成功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偶像激励、信任激励、宽容激励、荣誉激励等。须注意的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奖励”并不是完全的等同于“激励人心”,激励是为了让人进步,而奖励是犒劳人的进步。班主任领导力的发挥中需要明晰两者的不同与利弊,往往一个班主任善于激励人心,他的学生表现就会比较出色。

约翰·阿代尔曾提出一个超越马斯洛与赫茨伯格的新激励理论,其中谈到50/50法则,即个人的激励有50%是内在形成的,还有50%来自于外在[7]。马兰霞认为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把80%的精力放在激励上,把20%的精力放在管理上,“管理”往往以管住学生的外在行为为目的,“激励”则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目标。“品德加分制”是很多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最终的实施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很多学生会为了加分而做好事导致许多好行为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良动机。所以“品德加分制”如何有效实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品德加分”是一种运用利益诱导的方式进行品德培养的方式,对于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开始采用他律是奏效的,但是他律存在一定弊端,就此案例而言,可能会造成学生为了追求奖励,而说假话、贿赂班干部的等小动作。因此,必须在他律的同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这种领导力的发挥,不仅体现班主任相关知识的储备,即专家权力的使用,还有榜样树立的参照权力,以及有力引导的信息权力的使用。

5.持续践行是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关键

班主任领导力的发挥仅仅依靠班主任自身的认同和其丰富的带班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把好的理念、好的计划付诸实践,并且持续不断地贯彻到行动中去,即持续践行。持续践行是教育境界、人格特质和践行智慧三个方面的融合。前两个要素无法通过他人指导,只有通过自我修炼逐步提升。践行智慧可通过他人传授指导和自己学习、反思来提升。

一项决策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正如“浴盆曲线”理论所言,某一产品从投入到报废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内,一般会经历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8]。班主任在班级里推行一种改革举措时,一开始可能会面临学生的不配合、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不支持,因此产生早期失效,随着实施的深入,虽会伴随着偶然失效,但是决策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于是成效会越来越明显。后期,随着决策自身的老化,时代的逐渐变迁,又会产生耗损失效,这时决策又面临新的调整期。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辛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在班主任领导中,必须注入一种持续不断、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品格,它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关键。

四、班主任领导力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充分体现

多项有关领导力模型的研究显示,教师角色是领导力发挥的核心角色。教师所领导的教导型组织中,五层次“教导”交替出现:管教,即“照我说的做”;说教,即“我说给你听”;身教,即“我做给你看”;请教,即“你说我怎么做”、传教,即“你为什么做”[3]。优秀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境灵活切换。而优秀的班主任更应如此,正如我们前文中所剖析的五组案例一样,班主任领导力发挥的五方面分别涉及不同权力的组合运用。自主追求体现了班主任的专家权力和合法权力;以人为本体现了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善谋共识体现了专家权力和信息权力;激励人心体现了专家权力和信息权力;持续践行体现了专家权力。而通过以上五组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抽象出一个共性特点,即班主任领导力的发挥均离不开专业权力的使用,这再次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正确解构班主任领导力,关注班级管理中拉力的运用,会使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可见,班主任领导力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着眼锤炼班主任的专家权力,发挥、提升班主任的领导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9]。

参考文献

[1] 周海燕.高中班主任领导力的探究[D].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6.

[2] 向小英.园长领导力的反思与重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刘澜.领导力-解决挑战性难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 李款.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J].教育学术月刊,2009(07).

[5] Somnath S,Hanuscin D L.Development of teacher leadership identity:A multiple case study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7(63).

[6] 马兰霞.提升班主任领导力[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阿代尔.领导力与激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李葆文.设备一生的故障率状况——浴盆曲线[N].经理日报,2011-12-14(03).

[9] 张李娜.初中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6.

[作者:李明玉(1982-),女,辽宁抚顺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武姗姗(1995-),女,河北沧州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