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题寻线 追因悟情

2020-11-11毛园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板书

毛园丽

【教学目标】

1.认读“誊、励、篇、版、祥、歧、谨”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誊写、谨慎”。

2.默读课文,联系自身,借助心情线,将人物的情绪具象化,随着心情线的波折起伏,体验共情,走进巴迪的内心世界。

3.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扣“题”,概括主要内容,厘清课文脉络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这个课题有些特别,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有一对反义词:“精彩”和“糟糕”。

(2)题目中用了双引号。(双引号和人物的语言有关)

(3)“极了”和“透了”都表示达到了极点。

2.思考: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1)默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认读:腼腆、誊写、一篇、出版、谨慎、迫不及待、引入歧途。

(3)概括文本:课文是按照“八九岁时”“几年后”“现在”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吗?

本文先讲八九岁时,母亲对“我”第一首诗的评价是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再讲几年后___________;最后讲现在的“我”取得了成就,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读课题,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同时也是文中人物所说的话,所以作为课题时要加上双引号。然后紧扣课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课文的脉络。)

板块二:寻“线”,聚焦心理活动,走进人物内心

1.找关键词:好的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发现自我,照出自己的影子。让我们先来关注童年时期的巴迪。快速浏览课文第1~14自然段,找一找,巴迪身上的哪些地方有你的影子?画出相关句子,圈出关键词。

2.交流汇报,相机板贴词卡。

预设:

(1)我考试得了100分,特别高兴。我将试卷拿给妈妈看,当时的感觉就和巴迪一样,腼腆又得意扬扬。

(2)画画比赛获奖了,我很自豪,和巴迪一样,迫不及待地要告诉爸爸。

(3)每次我和爸爸吵架,我都会冲进房间,关上房门,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3.思考:读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表现心情)这些表现心情的词卡,如果让你来摆,你会怎么摆?说说你的理由。

针对“等不及了”,相机教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一句。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2)交流看法:说说你的发现。试着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用了三个句号,小小的标点把人物的焦急、担忧、盼望、期待等复杂的心情都写出来了)

4.根据学生的汇报,摆放词卡,呈现巴迪的心情线。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本课的难点。它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联结”,联结文本与生活,联结文本与自己。本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从巴迪身上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影子,借助画人物心情线,巧妙地和巴迪产生共鸣,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板块三:追“因”,聚焦语言描写,发现人物真爱

1.思考:你发现巴迪的心情线和什么有关?(父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示母亲评价的相关语句,用“____”画出表示父亲评价的相关语句。

(1)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呈现母亲和父亲的对话。

(2)小组讨论:同一首诗,母親是这样的反应,父亲是这样的评价,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发现?找找“不同”,在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预设“不同”:

①字数不同,母亲的话要多一些,父亲的话要少很多。

②写母亲的话,提示语要丰富些,像“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父亲几乎没有什么提示语。

③母亲的话里标点符号很丰富,有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父亲的话里基本都是句号。

④母亲很在意“我”,情感很丰富,很热烈。父亲很冷淡。

(4)代入角色: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的不同。虽然父母的语言不同、动作不同、神态不同,但是文中都没有直接写出父母的心理活动。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母亲啊母亲,难道这首诗真的有这么精彩吗?”“父亲啊父亲,难道这首诗真的就这么糟糕吗?”(角色体验,随机采访)

(5)提问:是的,我们读懂了父母的用心,在父亲冷淡甚至是无情的话语背后,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有不一样的发现?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①相机教学,交流体会。

②指名交流:回看父亲的话,你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小结: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爱,默默的爱,不容易被觉察的爱。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时,一定要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学生聚焦父母的动作、语言描写,通过对比阅读、质疑,发现父母的“不同”。理解母亲激励、鼓励、赞许的爱;通过关注细节,细细揣摩,感受父亲深沉、不易觉察、严厉的爱。)

板块四:悟“情”,续画心情线,体验表达共情

1.默读并思考:面对父亲、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童年时期的“我”的心情就像这条线起起伏伏。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我”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5、16自然段。

2.指名学生汇报关键词,画心情线,并说说理由。(板书:越来越感到幸运、感激)

3.教师小结: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蕴含了父母对“我”的爱。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第16、17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4.联系自身实际,动笔写一写。

爱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是“精彩极了”,也可能是“糟糕透了”;它可能是热情洋溢的,也可能是默默无言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它。仿照诗歌《妈妈的爱》节选,提起笔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5.总结:好的文章总是能让人发现自己,找到自己。这节课我们聚焦心理活动描写,从巴迪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对比语言描写,从巴迪的爸爸妈妈身上,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老师的影子。如何看待生活中不同的爱?请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在下节口语交际课上,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默读课文,续画心情线,其实就是对文本进行再次内化。学生走进故事,感受人物,体会到了真情。课终,让学生联系自身写一写,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结。学生走进故事之后再走出故事。本节课,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较好地实现了学以致用。)

(浙江省江山市城北小学   324100)

猜你喜欢

板书
设计适合学生的数学课堂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如何利用板书突破教学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多重解读
巧用板书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近视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浅析如何体现板书在思品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