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0-11-11段琼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产教

■李 永,段琼辉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并明确了具体目标。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并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8号),拉开了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序幕。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按照通知精神,将在高职院校遴选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50所左右和高水平专业群150个左右。经过学校申报、省级推荐、国家遴选、确定公示等,最终确定了197所双高计划高校建设单位,其中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明确规划了高等职业教育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新经济不断涌现,企业和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大幅度提高,数量也逐步增加,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与产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培养和建设力度,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本文梳理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变迁,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方作为教师队伍培养的双主体,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的建议和举措,希望能够为当前及今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参考。

一、“双师”内涵:基于官方发布的正式文件通知的角度来看其历史变迁

王义澄等首次使用了“双师型”教师,自1988年开始,至1992年陆续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6篇,如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适应专科教学需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论文,详细介绍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师资培养的举措和成效等[1][2]。此后,关于“双师型”的研究成果和公开文献逐年增多。1995年原国家教委教职〔1995〕15号(《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的印发标志着中国教育在政策上正式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这一专属性概念,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此后在教育部多个文件中使用了“双师”或“双师型”教师的表述,现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比对[3-10],结合官网的有关文件,将有关“双师型”的相关文件、政策等梳理如下,并依据内涵对其进行分类,具体见附表1。

在我国,首次明确给出了“双师素质”内涵解释的文件是“教发〔2000〕3号”。依据该文件,工科“双师素质”专职教师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具有两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能指导本专业的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工作;(2)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实验室改善项目,有两篇校级以上在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8年后“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中“双师素质”教师指的是高职校内既拥有教师资格,又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一是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二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此外,还有一些文件中直接使用了“双师型”的表述,未能清晰看出其中的内涵,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上面总结的几种内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二、产教融合: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成绩喜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业态、新技术、新经济等的发展,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摸索,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教育部逐步提出了校企融合、产教互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并最终形成了“产教融合”国家战略。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在2005年职业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讲话中提出的,讲话指出“我们坚持把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11]。鲁信副部长在“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密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并将其作为推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六大举措之一[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2019年《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通知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可见,当前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三、路径选择:产教深度融合,构建高职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劳动者和创造者。经过梳理可以得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职教教师是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时期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也是不大一样的,其表述和内涵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都是针对当时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难题而提出的概括性描述。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要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结构化、高水平、高质量“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必须引导与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的运行机制,打造新型校企利益共同体。

(一)促进人员融合,打通校企双方人员兼职兼薪通道

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工人缺乏相互融合、流通的渠道。无论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或研发,还是企业技师到学校兼职教学或进修深造,均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未能建立起校企双方人员融合的机制。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完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但是目前操作起来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学校招聘兼职教师到校任教由来已久,吸引了部分优秀企业兼职导师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到校为学生上课,但总的来说企业技术骨干深入高职院校任教的比例不高,能够真正承担起教学任务的兼职技术工人人数不多。而且部分兼职教师还担心在高校教学会引起所在企业的误会,因而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影响。同样,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目前在制度层面还存在着很大真空,教师企业实践假期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只是高等职业院校自发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一线去实习实践,但存在着“走马观花”的现象,没有能够真正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未能真正得到锻炼,实践技能也没有发生明显提升。应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出台专门的制度,规范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行为,让企业技术能手到校兼职教学,并给予相应的报酬;让高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真正锻炼和提升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共建培养基地,搭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

高校建立了很多学生实践基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同样能起到和学生实践基地一样的作用,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平台。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推动和鼓励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等与部分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搭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大力引导和支持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从个别报道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共建共育“双师型”教师是可行的,而且成效较为显著。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校企共同搭建教师发展基地、组建培训教研基地、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等方法[13],搭建“双师型”教师成长和培养平台,不仅使教师了解企业、深入企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

(三)提倡成果共享,在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中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职教教师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出大批量优质毕业生,二是教师个人有能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当前大多数能够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研发、售后等难题的职业教育教师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专业发展良好。但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如果想要大规模地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职教教师,可以构建成果共享机制,让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实践、主动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过程中的难题,让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企业,助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革新,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与企业共同创造出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共同享有成果,且将教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纳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评价考核体系,引导教师增强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难题,积累企业经验,丰富教学案例,以企业的实际生产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基于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项目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教学等,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在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中培养出高水平的职教“双师型”教师。

(四)共享优质资源,培育结构化“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学校和企业提供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岗位设备、实践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混编教学团队,组建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构成的结构化“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尝试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交流,通力合作,将生产工艺、实际操作案例拿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向学生讲解其内在的理论知识、关键操作工艺和相关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在企业技师指导下,按照岗位标准工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通过混合编制的教师团队开展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有助于打造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全方位一体化校企利益共同体,培育“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的“两张皮”困境在于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也在于参与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其实职校需要的是创新型专业化“双师型”教师,来培养出具备实践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企业需要的是优秀的毕业生和高素质劳动者,来进行常规生产、解决企业难题、开发新产品。两者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生产和发展,因此存在着共同利益,能够构建利益共同体。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充分实现校企双方共赢,才能真正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利益可以通过校企共建结构化“双师”团队,依据团队在实际工作中的贡献度来合理分配相关利益。在合作中共赢,在相互协作中学校提升了教师素质,校企共同构建了结构化“双师型”团队。如苏州工业想方设法为企业服务,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变“企业能为我做什么”为“我能为企业做什么”,吸引企业进入校园,主动联系对接学校,促进校企合作落地[14]。同时,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了师资,锻炼了教师,使教师的职业化、工程化水平快速提高,培养了大批“双师型”教师。

产教融合是当前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应该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可以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出台鼓励支持和相关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税收优惠减免等,支持大中型优质企业投入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搭建全方位、一体化校企利益共同体,让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使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附表1 “双师型”教师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及解读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