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和孩子分房睡的那些事儿
2020-11-11轩轩妈
文/轩轩妈
其实分房睡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做父母的不必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惧怕分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等孩子们自己迈出这一步。
“妈妈,为什么昨天我还可以在这里睡,今天就不可以了?”
“你和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只要妹妹,为什么妹妹还可以和你睡一个房间?”
“妈妈,我不敢一个人睡,我怕床下有老鼠。”
……
嫂子打电话跟我吐槽,每天晚上睡不好,孩子哭到半夜,原来是我5岁的侄子最近“被迫”分房睡,每天闹到半夜。一想到侄子每天晚上哭,我实在忍不住问嫂子:“为什么突然想分房睡?小孩子准备好了吗?”
“育儿专家不是说了嘛,3岁要分房,他已经5岁了,还是男孩,再晚我担心他性早熟,再说也该独立了,现在每天催促着才睡觉,我把隔壁卧室收拾收拾,让他自己睡。”
“独立就是把孩子推出去?那你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了吗?”我一句话把嫂子说得哑口无言。
后来听我妈妈说,有一天她早上起床,打开房门就哭了,孩子裹着自己的小被子蜷缩在他爸妈门口睡着了。一时间,我震惊得说不出话。
随便问问身边的朋友,原来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分房睡”。
豆豆妈:“我买的育儿书上说,孩子到了3~6岁就该分房睡了,因为到了弗洛伊德说的‘性蕾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最初的性意识,万一搞不好就会产生‘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的。”
沐沐:“我家闺女怕黑,怎么说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睡,语气稍微重了点,她一哭我们全家都没辙了。”
“三岁四岁不分房,五岁六岁悔断肠。”
“和孩子分房超过这个年龄,就危险了。”
断奶年龄几岁、如厕训练年龄几岁、上学年龄几岁、分房年龄几岁……这些所谓专家说的时间,有多少父母照着做了?又坑了多少孩子?
年龄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人应该做某件事的标准。
到底什么时候分房睡?
妈妈对于孩子而言绝对不仅仅是食物的提供者,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安全感。所以“分房睡”也是一样的,不要盲目听从在什么年龄段该和孩子分房睡,毕竟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要做的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要和孩子分房睡,那就要问问自己给够孩子需要的安全感了吗?
可以分房睡的信号
从来都没有什么该分房睡的年龄,只有该不该分房睡的孩子。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妈妈我不想一个人睡”时,就说明他还没有准备好,放下我们所谓的焦虑,顺其自然。
马伊琍之前发微博说大女儿爱马就是突然提出分房睡,因为同学都自己睡了,自己也要独立睡觉。著名的儿童睡眠专家理查德·法伯曾写过一本书,这本在美国畅销了30年的《法伯睡眠宝典:如何顺利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中,他指出孩子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人睡而变得没有安全感,也不会因为跟父母一起睡而变得缺乏独立性。不过当孩子出现下面这些信号时,你就可以着手考虑分房睡的问题了。
怎么分房睡?
在孩子决定自己睡觉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言语上可以鼓励孩子的勇敢:“哇,我们的XX真的是小大人了,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现在要决定自己睡了,像爸爸妈妈一样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好酷哦。”
父母在实际的准备中也要注意以下3点:
邀请孩子一起布置卧室
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并告诉他们:“这是你的房间,你是这里的主人,这里的一切布置都可以听你的意见。”
沟通中多强调,这是“你的”,让孩子对自己的小世界有归属感。房间装饰风格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比如,有的女孩子喜欢公主风格,有的男孩子喜欢英雄风格;有的孩子喜欢索菲亚公主或者奥特曼,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印有这些人物的用品。布置结束,记得不经意“夸赞”孩子的眼光:“这是谁的房间呀?看起来真好看,好喜欢这个床单颜色。”
注重分房睡的仪式感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使得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我们可以选一个有仪式感的时间作为孩子分房睡的时间,比如孩子生日、新年第一天或者某个节日,在房间门上准备一个小牌子,写上孩子的名字,让孩子觉得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长大了。
轩轩分房睡是在她4岁生日那天,我还在网上买了一个小奖状——“长大奖”,爸爸在“颁奖”的时候还说:“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只有那些长大的孩子才可以像大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从今天开始,我们轩轩可以独立照顾妞妞(轩轩最喜欢的玩偶)了,记得让她早睡早起。”
逐步分离,允许孩子回爸妈房间睡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害怕的心理,可以不关卧室门,让孩子知道,即使不在一个房间,爸妈随时能听到他的声音,有任何需要,爸妈都会过去。过一段时间,再跟孩子说:“关上门睡觉更安静哦。关上门,你喊爸爸妈妈,我们也能听见的,不信我们晚上试试。”
当然也可以提前商量好,在孩子房间放一个简易的床,陪睡一会再离开,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分享今天在学校的事情,让孩子慢慢适应分房这个过程。
分房睡这件事情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孩子会突然间想和爸妈睡,我们也要理解,做孩子后退时的依靠。他只是在成长中,突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这时候我们要给到最强有力的支持,无条件的接受,让他们看到爸爸妈妈一直都在,相信孩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