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业发展背景下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

2020-11-11

中国食用菌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术型食用菌技术推广

吴 奕

(江苏大学宣传部,江苏 镇江 212013)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生产主体与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逐渐转向了工厂化栽培生产。但是根据中国食用菌技术协会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国有70%的食用菌是由科技示范户、食用菌栽培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进行生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并未在食用菌生产中取得主体位置[1]。从我国最近几年食用菌生产现状来看,食用菌个体化生产主体在整个产业发展面临着栽培品种少、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销售风险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个体化生产主体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食用菌需求信息,同时忽略了新技术应用及规范生产的重要性,依旧坚持传统化的生产方式[2]。快速提升我国食用菌生产水平,需要一只技术型的食用菌人才队伍进行全民技术推广,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及生产方式带到菇农的生产实践中。

1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世界上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详细情况,发现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列,食用菌产量高、种类多。我国食用菌种类可以达到2 000多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可以达到100多种[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调查发现,1978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大约为6万吨,产值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食用菌的产量每年飞快增长,在世界食用菌产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4]。2016年中国食用菌协会调查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食用菌产值已经达到2 000多亿元人民币,并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5]。我国食用菌在农产品总产值中可以划分为6类,其中占据核心位置菌类为银耳、金针菇、平菇和香菇,这些菌类的年产量非常高,一直处于行业中的前列[6]。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产业就是食用菌产业,具体的发展形势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知,2010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值整体稳步增长,但受贸易战的影响在2017年我国食用菌产值出现了下滑,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值恢复增长。随着我国食用菌产值的提升,其行业规模也随之扩大,造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 食用菌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古田县始终以食用菌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坚持围绕建设“中国食用菌之都”为产业发展目标。古田县在近20年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食用菌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与科技化四大基本发展路径,现如今不论是食用菌培养技术还是食用菌年产量都位居全国之首,同时古田县食用菌产业被认定为全国食用菌优异种质与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引进与技术创新的观摩教学点。因此,在对食用菌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以古田食用菌从业人员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2.1 食用菌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以古田县为例,对于食用菌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见表1。从表1中发现所只有2%的从业人员具有专科学历;11%的从业人员具有高中学历;剩余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全部都是初中以下学历;甚至还有没有学历的从业人员。调查样本中关于“是否学习食用菌专业知识”的问题中,8%的从业人员回答为经常学习;20%的从业人员回答为有时学习,其余的从业人员的回答为很少学习。由此不难发现,受文化水平不高的影响,使得食用菌从业人员缺少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从具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对于“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的问答的调查中,其中“集中培训”只有25%,“通过周边人学习”占55%、通过“书本或者视频学习”只有11%,其余是“参观性学习或者是刊物学习”[8]。

表1 古田食用菌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统计Tab.1 The education level statistics of edible fungi employee in Gutian

由表1可知,有61.1%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很少系统性的学习过食用菌专业技术知识,大部分食用菌生产者主要是通过与人进行经验交流来提升技术水平。由此也能推断出从业人员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较低,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栽培方式,这对于我国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2 多种培训主体无共享无沟通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食用菌各主要产地每年都会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培训班,其他主要有高校为主体的食用菌技术研讨会、生产企业为主体的食用菌技术推广、合作社为主体的食用菌个体户培训会及食用菌协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交流培训等。我国食用菌产业在技术培训主体现已从上到下基本成体系,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技术型人才。但是从这些技术交流培训活动发展形势来看,多项培训主体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合。例如对于一些食用菌生产标准均未达成一致的统一,对于一些新技术的推广都是为了能保证知识产权不受影响,有些主体单位会与食用菌生产基地签订保密协议。他们不相互往来交流、各自为阵进行技术研发,甚至有时候还会因某些技术利益问题,出现相互攻击的现象。

2.3 跟踪力度不足而反馈机制待建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与技术合作体系,培养更多的食用菌技术型人才与食用菌生产的管理型人才,以此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模。在食用菌技术培训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证培训成本,另一方需要保证参训人员通过食用菌的技术型培训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效果,成为一名具有先进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人才,这也是举办食用菌技术人才培训的初衷。

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需要建立起长效“反馈机制”,对于参与过食用菌技术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踪,了解学员在实际的食用菌生产中的工作状态,判断培训活动是否对学员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有作用。我国虽然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活动已经不计其数,但是很少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员后期的技术水平跟踪考核,而常规的“反馈机制”只是培训主体打电话咨询1次~2次完成任务[9]。

3 食用菌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3.1 鼓励食用菌主体推广食用菌技术

基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民间各种食用菌生产主体进行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同时基层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考核与监督机制。高校食用菌科研人员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在基层政府部门的协调下通过技术转让、承包及入股的方式实现技术成果利益转化,以此来实现食用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已经成型的食用菌产业化主体、专业合作社及产业联盟等主体,建立起专业的食用菌创新技术人才培训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食用菌技术推广。各项经营性技术服务组织推广需要在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实用型技术推广,并且对于技术推广人员及参与学习技术的学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对于成绩不达标的推广人员及学习人员需进行相应的惩罚,进而保证食用菌技术人才培训的质量。

3.2 搭建交流平台

建立食用菌技术交流网,多项食用菌技术主体共同参与网站的建设,实现技术信息的共享。通过网站可以发布各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市场情况、创新型技术信息、食用菌病虫害及技术型课程等消息;以便进一步认识我国各地区食用菌产业分布的更准确信息、各地区食用菌技术人员的结构及食用菌技术推广现状等,对今后我国食用菌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同时基于食用菌技术交流网,建立起远程诊断与信息交流模块,通过这项功能可以辅助各地区食用菌技术人员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各项问题。该功能与医学专家会诊系统相似,通过多方专家的协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1)促进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2)进一步提升一线食用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10]。3)在食用菌技术交流网中还可以实现食用菌电子商务,有效利用各地区食用菌生产主体的人际关系进行规模性的食用菌交易,保证生产主体利益最大化。

3.3 健全食用菌培训教学教研体系

在进行食用菌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大培训主体需要进行交流合作,制定出标准的人才培养大纲及资料,并实现教材资料信息化,以便适应学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食用菌技术。在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方面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取信息化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为学员更形象的介绍食用菌的培养流程及相关技术的操作,实现教与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起食用菌技术探索平台。让学员从学习中思考,从思考中学习,以此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食用菌技术型人才,为我国食用菌产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11]。

4 结论

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之一,提升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是实现新农业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现阶段食用菌的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大量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型人才。从我国食用菌技术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食用菌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因素是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多种培训主体缺少信息交流、培训课程混乱、培训跟踪力度弱。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高匹配度、先进适用的食用菌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激发菇农自主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并在较高收益的刺激下保证持续性的学习状态、培育职业化的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以提升区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技术型食用菌技术推广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