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方法的教学

2020-11-11

报刊精萃 2020年9期
关键词:笔算方法数学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益门片区中心小学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生理和心理都有了明显变化,孩子们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范围更加广泛,学习活动更加规范、严谨。本阶段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估算问题,是指把需要笔算的数学问题通过取整转化为口算来解答。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可验证笔算值的结果是否靠谱,也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观念以及数学应用意识有广泛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加以教师科学的引导,就能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进而形成轻松祥和的学习气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因此,估算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点,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形象生动地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节数学课上,我首先展示了“桂林山水”的课件,当那一幅幅优美迷人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学生甚至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好美啊!”“老师,你去过吗?”“这地方离咱这远吗?”大家彻底被画面的美丽吸引了,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于是我抓住这有利的教学时机,有意识地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果咱们想去这些地方游玩,得先计算一下准备多少钱?”于是,我展出了第二个课件:某小学三年级29名学生想去桂林游玩,租一辆大巴需要150元,限乘25人,出租车租一辆需40元,每辆限乘5人,怎样租车最省钱?他们大约需准备多少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都行动起来,有的拿起笔赶紧计算,有的凝神思考,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二、善于联系生活、学习实际

生活是个大舞台,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尤其是一个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如果把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就减小了知识的难度,而增加了趣味性。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意义和它的用途以后,就要培养学生运用估算知识的习惯,进而灵活牢固地掌握估算知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并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把估算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如估一估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篮球场面积大约有多大?去商场买文具要估一估需要带多少钱?估算的应用很广泛,在加、减、乘法计算中验证结果要用到估算,除法计算中的试商要用到估算,上学路上走几里路要用到估算,做作业用多少时间也要用到估算。生活、学习处处要用到估算知识,所以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把抽象的估算问题直观化,促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计算时,随时运用估算的方法,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范围,用来估计计算的结果,同时避免例如一棵大树高20厘米;三年级一班有38.5人;汽车的运行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等的数学错误。

三、掌握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

由于估算的结果是近似值,就要允许有误差。这就为学生选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提供了空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善于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选取不同的估算思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还要灵活选取恰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现实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节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年级同学去游乐园,每套车票和门票59元,一共需要4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列式为:59×44,估算方法一:59 ≈60、44 ≈40、60×40=2400应该准备 2400元;估算方法二:59 ≈60、44 ≈50、50×60=3000应该准备 3000元。解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谁的估算更好些,一些现实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44看作50更合理、更符合实际。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运用估算,要从实际出发。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就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去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还必须引导他们掌握灵活机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关心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笔算方法数学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口算 笔算 估算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怎样笔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