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晖计划记忆
2020-11-11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文|张小平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放眼世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台的扶贫政策、实施的扶贫举措是独一无二的,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可以说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山川和人文面貌,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21年前,我有幸以留法学者身份,通过国家教委实施的“春晖计划”投身于“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活动中,和18位留法同学一起,从法国回到当时位列中国贫困地区前三名的贵州省,为培养西部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做了几年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段经历已经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21年后,我应《神州学人》杂志之邀撰写此文,回顾这段经历,以启示和激励来者。
1. 1999年8月25日,服务团全体成员参观贵州铝厂
2. 1999年8月26日,服务团成员沈俊博士(右二)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座谈会”上
3. 1999年8月27日,服务团参观贵阳市阳关非洲鸵鸟养殖场
4. 1999年9月1日,服务团部分成员与时任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宫长顺(左八)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春晖”之声传到法兰西
1996年,国家教委宣布实施“春晖计划”。该计划的名称来源于1995年5月国家教委组织的中国留德学人回国考察团。考察团先后到北京、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开展短期考察,并进行一系列服务活动。活动结束时,考察团给国家教委送来一块铜匾,上面刻有“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的字样,表达了广大海外学子热烈而深厚的爱国情怀。以此为契机,国家教委于1996年4月发布“国家教委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专项经费实施办法”,并将此项目命名为“春晖计划”。
“春晖计划”实施前期,主要资助对象为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其专业领域取得较突出学术成就的留学人员(包括已获得国外长期、永久居留权或留学再入境资格者)。主要资助形式为回国的单程或双程国际旅费。主要资助范围是应邀回国参加学术会议,回国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组织短期研讨班、讲习班、联合指导博士生,引进技术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参加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或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批准的其他短期回国服务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遍布世界各地的留学人员中,留法学子群体受老一辈留学法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影响很大,爱国情怀和使命感非常强烈,富有团结友爱精忠报国的传统。1996年7月,当国家教委宣布实施“春晖计划”的消息传到法国时,在留法学子中产生极大反响,人们纷纷奔走相告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立即开始向全法留学人员传达宣讲“春晖计划”的工作,很快确定由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全法科协”)发起组织1997年具体行动的工作方针。在组织过程中,全法科协创造性地提出组团集体行动和重点支援西部贫困地区的想法,得到使馆教育处和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
重任在肩的贵州项目
1997年秋天,我在居住和工作的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接待了时任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曹元聚参赞和宫长顺一等秘书。他们向我详细介绍了“留法学者参加西部(甘肃)建设小组”的情况,并鼓励我积极参与到“春晖计划”的工作中。我备受鼓舞,当即提出申请参加1998年的活动。随后,我便与贵州省教委和省科委联系,由此开始了“春晖计划”贵州项目的组织工作。
1999年8月27日,服务团与贵阳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座谈
1998年春天,我来到位于巴黎的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开会,见到了新任教育参赞曹国兴和一等秘书颜永平,向他们详细汇报了我与贵州省教委和省科委联系沟通的初步结果,以及我的具体想法,即争取1999年组团到贵州去实地考察并进行系列服务活动。这一想法得到教育处的鼓励和支持。1998年夏天,我利用休假时间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贵州省贵阳市。我首先拜访了贵州省科委副主任巫怒安,汇报“春晖计划”的内容和留法学子在计划支持下在甘肃取得的成果。巫主任随即向贵州省政府作了详细汇报,并向他们提出在贵州省落地对接“春晖计划”的建议。
结束贵州之行,我回到图卢兹,之后不久便传来了好消息: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省政府何崇远副秘书长为组长,省科委巫怒安副主任、省教委杨润华副主任为副组长的贵州省“春晖计划”行动领导小组,立即开始与教育部和中国驻法国使馆的联系组织工作。贵州省“春晖计划”行动领导小组首次向驻法使馆教育处提交的合作项目共有101个。教育处将组织贵州服务团的通知和合作项目清单发到各地中国学联后,应者如云,仅3天时间就完成了报名工作。教育处和全法科协一起选择了贫困地区远程教育、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业应用技术、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信息科学、自然保护区治理、旅游资源开发、天然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56个项目,在众多报名者中最终确定了19个人选。
1999年6月,“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誓师会在教育处举行。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和教育处参赞曹国兴在会上对我们提出殷切希望,要求我们一定要从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做好支援工作。会上,我被推举为服务团团长,负责行动的组织和联系工作。团队中,除了我本人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其他人都从未去过贵州。在所有人的脑海中,关于贵州的印象基本上是同样一段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事实上,由于自然条件不适合大规模农耕和工业生产,当年的贵州确实非常贫瘠: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90%以上被高山和丘陵所占据,几乎没有平原,只有约7.5%的面积是适合农耕的山间平坝。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水土保持很困难,农民基本上靠天吃饭。在当时全省3600万人口中,极贫人口为240万,人均GDP长期处于全国倒数行列。服务团此行,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
1999年8月26日,奚续光博士(左二)在作学术报告间隙中与合作伙伴交流
为贵州培养“造血功能”
1999年8月23日下午,“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18名成员,以及随团同行的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工作人员和《神州学人》杂志记者一起乘坐飞机抵达贵阳龙洞堡机场。服务团在机场受到贵州省“春晖计划”行动领导小组的热情欢迎。领导小组的几位负责人悉数到场,热烈的场面让每一个服务团成员感受到了贵州省对人才的渴求。
服务团在贵州的工作从抵达贵阳的当晚就开始了,直到8月30日举行的服务团与贵州省“春晖计划”行动领导小组之间的总体合作协议和各个分项目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为止,正式活动共7天。在此期间,服务团或集体或分头陆续考察了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环保所、贵州铝厂等30多个教育、科研和工业单位及其教学科研基地,共作学术报告20场。服务团每个成员都与自己的合作单位进行了密集沟通和洽谈。
虽然在到贵州之前,服务团成员对贵州省的情况有所耳闻,但考察下来,大家还是对实际看到的情况感到非常震惊。奚续光博士在考察后心情沉重地告诉大家,省科学院生物所使用的设备基本上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贵阳医学院作为全省唯一的医学研究单位,竟然没有一个可以正常运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刘公社博士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合作伙伴深入山区农村考察,看到不少地方的农家仍处于“家徒四壁”的赤贫状态。我本人考察合作的贵州工业大学材料性能实验室,虽然通过世界银行的发展援助项目资金新添置了新型液压疲劳试验机,但由于没有后续资金和企业的合作项目支持,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大家共同的考察观感是,当时贵州省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处于科研设备陈旧和资金匮乏状态,更严重的情况是因留不住人才而导致人才资源极度贫乏,科研基础力量非常薄弱。据贵州省教委、科委和省科学院各系统1999年的统计,全省博士和在读尚未获得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只有49名。
服务团每天晚上都要开全体会,每个团员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和讨论。大家逐渐形成一个共识:贵州省的根本问题还在于人才资源极度贫乏,且极度缺少与外部包括和国外的合作机会。服务团在贵州的服务活动源于教育部“春晖计划”,因此我们应积极通过教育部的支持,把为贵州省培养人才、培养贵州省自身的“造血功能”作为今后服务团与贵州省长期合作的重点。基于这一共识,我们在向贵州省“春晖计划”行动领导小组及后续给教育部的工作汇报中,重点提出希望教育部给予资金支持,资助贵州省的合作单位派遣人员到法国学习进修,为他们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创造条件。
1999年8月30日,服务团用辛勤努力的工作迎来了这次支援贵州活动的高潮——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从上午10点开始,服务团驻地的多功能大厅气氛热烈,挤满了来自贵州省与服务团有合作项目的合作单位代表。首先,我代表服务团与贵州省代表共同签署双方的总体合作协议。随后,服务团成员分别与各自的合作单位负责人签署科教合作合同、协议书、意向书及备忘录共59份,服务团成员中有50人次被贵州省的大学、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聘为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经过一周多的辛勤工作,“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在贵州省的第一次集体行动取得圆满成功。8月30日下午,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会见了服务团全体成员,向服务团表示感谢,鼓励服务团成员保持与贵州省的长期合作,决定对服务团的工作给予持续的重视和支持,并将服务团与贵州省的长期合作纳入贵州省科教兴省战略。
据了解,“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与贵州省各合作单位签订的58个具体合作项目中,有1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每项资助6万元;21项获教育部立项资助,每项资助3万至5万元。两项合计,共有31个项目获得国家资助143万元。获资助项目均是围绕西部开发重点领域,契合贵州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其中,农业学科15项,环境资源学科7项,机电学科5项,医学学科4项。
为保证合作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良好效果,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制定了《“留法学者参加贵州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贵州省政府科教办公室相应制定了《“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对合作项目进行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贵州省政府还提供了1:1的项目配套经费,以共同支持服务团贵州行动项目工作的开展。
服务团提出为贵州省培养自身“造血功能”的建议,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赞同和支持,并据此推出一项特别措施,即从2000年开始,不必经过全国统一的选拔考试,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服务团选拔推荐的贵州合作伙伴提供一年期的访问学者奖学金。得益于这一特别措施,之后两年中,贵州省向法国派出30多名访问学者。经过一年在法国的学习进修,这30多名访问学者中有十几人达到注册攻读博士学位的标准,国家留学基金委又将这十几人的奖学金资助期限延长了3年,使他们能够安心在法国深造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据我了解,他们最终都回到了贵州,成为本单位的工作骨干。
1999年8月30日上午,服务团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前左为本文作者
在“春晖计划”帮助下,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留法学人实现了从为国服务到回国服务的转变。通过参加“春晖计划”的回国服务活动,我看到了祖国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下决心在2003年举家回国创业,有幸亲身参与了中国从大国走向富国强国的历程。
直到今天,“春晖计划”仍然在推动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和回国服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国内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中有着巨大影响力。在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即将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今天,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有赖于这个国家每一个个体的努力。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国家都将以强盛和复兴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