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陕西应向江浙学什么
2020-11-11张永军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好的营商环境好比阳光、空气和水,企业发展不可或缺。优化营商环境更是增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陕西全方位、立体式地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的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陕西应从差距入手、向卓越看齐,学习江苏敢于自拆招牌的气魄和智慧,学习浙江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让好的营商环境成为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抓手。
陕西应向江浙学习 那种敢于自拆招牌的气魄和智慧
说起营商环境应向江苏、浙江学什么这一类话题,便想起陕西在江苏挂职干部讲述的苏州常熟虞山经济开发区这个六线城市的发展故事。
虞山被誉为一个“超级硬核”的小城市,2015年位列中国经济百强镇第1名,2017年撤销虞山镇,改为虞山经济开发区。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硬核”,原因在于很多专家分析其发展是建立在“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辖区内没有世界五百强区域总部、没有央企的区域总部、没有大型港口或交通枢纽、没有大型矿产企业、没有省属公司总部、没有行业领头企业、没有上市公司……
那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经济百强镇第1名?为什么能撤镇设区?有专家分析认为,优良的营商环境是“虞山速度”的衡量标准。
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2020年1月23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宣布封城。而常熟虞山经济开发区则开始检索数据库,与之前有过沟通的投资客商又电话沟通。2020年2月18日,一位深圳老板飞到上海,被专车接到110公里外的常熟,面对医疗防护的巨大市场,虞山仅用7天就实现了从招商谈判到口罩投产。而让大家更瞠目结舌的是产品认证速度,从口罩投产到拿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医疗防护用品认证,虞山仅用了28天。
你可以想象一下,7天实现投产、28天拿到认证,这是虞山创造的“速度神话”。而在其他大部分城市,仅招商谈判到投产少则3个月,多则12个月,取得美国的产品认证更是时长而繁琐。
不管是苏州还是常熟的党政干部,更是气魄无量。2017年将“虞山·中国经济百强镇第1名”这块金字招牌给“砸”了,设立虞山经济开发区,让一个镇变成四个街道办事处,“一条龙变成四条龙”。很显然,苏州和常熟的领导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的打算。
江苏省常州市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
反观陕西的“西咸一体化”,喊了20多年,进展却不尽如人意,陕西人不缺智慧,缺少的就是江苏这种裂变重生的气魄。
专业人士分析“虞山速度”,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升维打击”,就是利用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数据和知识体系扁平化对中小型经济体的赋能,有选择、有路径、有套路地从大中型经济体中进行精准式的招商,并且培育成优势产业的发展策略。其关键诀窍在于事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专业服务体系,对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价值链进行“行业地图描绘”,在此基础上进行招商目标锁定并制定精细化的扶持政策和条件要素聚集。核心要素是低调而精准。
低调而精准体现在虞山的招商签约现场。该挂职干部讲述,在其参与的一场签约仪式上,常熟市委书记出席为签约活动站台背书,只发表了5分钟务实而恳切的演讲,没有官话套话,没有拍胸脯空头支票的许诺。更让人纳闷的是,现场签约的多家投资入驻企业,没有公布企业名单,没有公布投资额度,甚至连企业logo都没有。而出席签约仪式的是多位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创业企业的负责人,大家皆在欢声笑语中对此种安排好像也漠不关心。
事后,一位第三方投资服务机构负责人告诉这位挂职干部,这种商业活动安排大家都比较轻松,也不会泄露商业机密。当地政府部门也不需要虚头巴脑的信息和数字传播,来为自己的工作吸引眼球,更不需要向上级表功。在苏州的管理维度中重视的是实到投资数额和企业投资的营商环境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其他地方政府别指望能从虞山挖走有潜力的企业。
反观陕西某些市区的一些招商签约活动,排场大、形式多,媒体大肆宣传,一些有必要的宣传无可厚非,这有助于提升士气,壮大信心,但往往不注重落实的实际效果,为了撑面子,还掺杂着一些虚假的投资,导致面上的“虚胖”和实际中的“投资泡沫”。
二是“葡萄架经济”,就是把一些高品质、高紧密性、低相关性、经济单元体量普遍不高的经济结构称之为“葡萄架经济”。这些细分产业在保证产业利润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社会环境的优良品质。即便有任何一个或几个企业出现问题,富余出来的劳动力也会很快被其他企业所吸并。
反观陕西的多数县域城市,皆被一两个产业或企业所绑架,一旦这个产业或企业发展遇到问题,所在的县域经济立即陷入发展困境,类似情况的负面案例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这种为一两个产业或企业所绑架的县域经济,在发展波动或兴衰中极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从虞山看苏州,乃至整个江苏,在经济发展中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产业导入。就是先期对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价值链分布有深入的研究,企业来投资洽谈,人家已经懂得你的斤两。二是招商政策。他们对国内外重要经济区域的招商政策有全盘性的分析研究,给出企业的条件无法抗拒。三是基础设施。就是给客商提前准备好了标准化高品质工厂,这些设施都是政府和开发商合作,提前规划建设好的标准化、模块化工厂,企业只需要“拎包入住”。四是登记注册。“一站式服务”在江苏已成为过去式,现在为“前置式服务”,包括极为头疼的消防审核,高品质工厂建成后,消防设施自然已经提前审查合格,无需企业操心。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经开功能区政务大厅自助申报区
此外,在设备、原材料采购和工人招聘等方面,也有专门的服务对策,企业进来只需开足马力生产,其他事宜则有政府搞定。
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执行力,用事不过夜、雷厉风行、知行合一这些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江苏的党政干部一点也不为过。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能成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源头,特别是民营经济,完成了从“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飞跃,让人一次次意识到,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多么重要。而虞山的发展案例仅仅是整个江苏的一个缩影。
那么,作为西部内陆省份的陕西,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应向江苏学什么?
一是以生态思维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向“大小平等、中外平等、多样化协同”。陕西省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大项目、大订单、大数字”,现代商业特别是互联网经济,往往是由高度紧密合作的中小型企业构成的产业生态。因此,漠视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也就意味着陕西经济是没有未来的,更不要提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研究型治理团队的培养。摒弃“吹牛皮、喝大酒、拍胸脯”的公共治理团队的标签。在深入了解本区域禀赋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培养一批精通细分产业地图和价值链分布的经济管理干部,让他们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手段,实现他们对创新企业或高新技术产业的精益服务能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备要件。
三是敏捷型公共治理能力的建立。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跨界竞争、技术为王、创新制胜”的发展局面之中,这种经济发展轨迹对公共治理的敏捷型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敏捷型公共治理能力,是陕西向江苏学习的关键举措,要培养出一批“听得到炮火声音”的敏捷型干部。
正如苏州市委书记今年3月28日在苏州市营商环境创新大会上所讲,我们精于“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善于“把小细节干出大效应”,打造最好的创新生态、最强的产业生态、最优的亲商生态和最公平的市场生态,真正形成“一切为了投资者,为了投资者一切”的营商环境,“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
总之,陕西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江苏这种低调、务实、精道、敏捷的公共治理能力,让陕西中小型企业或创业型企业得到适宜增长的营商环境。更要有敢于自拆招牌,裂变重生的气魄和智慧。
陕西应向江浙学习 那种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
根据有关资料,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分布在14个省,其中浙江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最多,占25个,江苏和安徽分别占17个和15个,其他省份都不足10个,西部省区仅有四川(6个)、贵州(1个)和云南(1个)有县(市)入列。陕西没有县(市)上榜。
浙江营商环境为什么好?我们先来看,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在浙江,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80%以上的就业岗位都来自民营经济。这些数据传达出一个信息:浙江的营商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这也说明了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浙江的营商环境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浙江又是凭借什么成为大众心中营商环境的“优等生”呢?
通过梳理,一是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集成办”,坚持用户导向,加快政务服务扁平化、网点服务社会化、跨区服务通办化、窗口队伍职业化,推动政务服务向“全域化”延伸拓展;通过加快数据共享,实现“传统服务”向“数字政务服务”转变,将多个审批系统优化为“一个审批系统”,消除数据壁垒,提高了审批效率,推动网上办、掌上办从“可办”向“好办、易办、实际办”迭代升级;通过“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企业不交任何纸质材料,不用人工跑一趟腿,办事更加便利高效;通过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从“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持续转变。并依托“浙里办”APP,建设“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实现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应上尽上”。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政务服务中心G60科创走廊综合服务通办窗口,来自长兴的市民正在办理杭州的营业执照
通过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务服务从“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持续转变
二是浙江对标世界银行的评价体系,出台了“10+N”优化营商环境行动2.0方案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10”是指营商环境便利化的主要指标,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为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用电报装、用水报装、用气报装、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纳税、跨境贸易、企业注销。“N”是指若干个无法很好量化的支撑性指标,具体有惠企政策、执行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办理破产等,是一组动态开放的指标。
每一个指标,浙江都对应一个行动方案、一个牵头部门,对标一个世界最前沿、最高水平。比如企业开办,浙江实现企业从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四个环节全流程全覆盖,召集人行杭州支行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四轮协调,现在在浙江普遍只需要2-3小时就可以办理完毕。
三是浙江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要求,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保障执法公平公正的同时,提升了监管效能。
为响应企业对产权保护的呼声,浙江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从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着力,加快建立健全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完善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例如浙江义乌市,在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方面,取消了施工合同备案,取消中标价、竣工结算价信息和国有投资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报送等事项。对各部门的办事流程重新进行了梳理,实现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打出“标准地+承诺书+代办制”系列“组合拳”,高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从而实现“标准地”项目拿地即开工。在义乌,一般项目能在7天内完成代办,复杂一些的项目最多20多天。
例如浙江嘉善县,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形成青田县、嘉善县、吴兴区三地政务服务联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无差别”,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区,推行“一站式、集成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落户嘉善县开通“VIP”通道,牵头推进示范区政务服务“自助通办”。
例如浙江嘉兴市,为了配合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嘉兴南湖区与苏州吴江区达成合作,率先实现跨省的两区政务通办,公布了首批政务通办事项库125项,还依托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平台,开通了“吴越通办”服务专线,建立跨区域24小时政务服务区、互通互办专窗。涉及注册登记、医疗许可、文化许可等领域,成为全国首个跨省行政审批联办标准,实现了苏州事、嘉兴办。
像此类的案例很多很多,正如浙江省时任省长袁家军在讲话中所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政府自身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招,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意义。
反观陕西,在跨区域政务通办事项中,个别市仅实现了2-3个区之间的政务通办,跨市间的政务通办几乎没有,更别说跨省。陕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向记者表示,陕西应首先破解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如果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沟通都要“跑断腿”,做不到“最多跑一次”,如何能通力合作营造好陕西的营商环境?这位干部的说法记者也曾听到一些干部抱怨过,的确,部门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强有力的落实能力、执行能力,那么,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仅是一句空话。陕西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应向浙江学习那种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要以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为核心,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为重中之重,以政府有为带动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百姓受益。
左图:“浙里办”掌上办事平台服务便民
右图:苏州市吴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窗口
国家税务总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
陕西应有 从差距入手、向卓越看齐的内敛和虔诚
“陕西的营商环境跟前多年相比好多了!”记者随口问起,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回答。这说明,陕西的营商环境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好多了!”三个字集中体现了陕西近年来在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陕西也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追赶超越”中的一场自我革命。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陕西的地区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从2018年被陕西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开始,印发《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全面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到2019年的“营商环境深化年”,出台《五大专项行动方案》,率先在全国谋划《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立法角度保护市场主体、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到今年印发《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陕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措施,直指营商环境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根据《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陕西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省区第11位,西安位居全国城市第10位。这充分说明,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营商环境在不断向好改善。就拿西安来说,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各区县、开发区更是将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城市,是西安提升营商环境的不懈目标;大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是西安提升营商环境、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持续追求。同时,西安还在建设新型“智慧服务城市”方面不断发力,通过搭建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全程网办等举措,让企业、群众办事如同网购一样便捷,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西安市以及陕西的努力,客商和市民看在眼里,体会在办事的过程中。不管是大客商还是小百姓,都切实感受到了高效、便捷、积极、主动、亲民的服务越来越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渐行渐远。
而2019年,西安的营商环境跌出全国前十,不得不令人遗憾。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西安位居第14位,虽然跌出前十,但西安这几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的功夫,一点也不比前十任何一个城市少。只能说明,西安乃至陕西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例如基础设施方面、公共服务方面、政务环境方面、人力资源方面、金融服务方面等,都有待提升。
所谓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有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陕西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得在这些方面努力,从差距入手,向卓越看齐,这也是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抓手。
从差距入手,就是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持续简政放权,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就是要把法治作为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能让投资者看到稳定的预期,让他们放心投资兴业;就是要讲诚信、守约定,按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行事;就是要建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深化创新改革,让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向卓越看齐,就是要下大气力解放思想,向江浙、川渝等兄弟省份学习,学习人家的创新思维,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学习人家的办事风格。都说营商环境因地缘、人文环境的不同各有差异,但其善创新、强执行、优服务、稳落实的本质一样,陕西只有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转变思想观念,勇于担当创新,正确认识企业家和创业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构建清明的监察体系,就能消除“差别待遇”“准入不准营”“轻实质、重程序”的尴尬印象,毕竟营商环境是衡量一座城市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风向标。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陕西只有动一批人的“奶酪”,才能成就所有人的“舒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建立健全多层次横向联动机制,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来,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毕竟,营商环境是全社会的事,是一切与企业、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