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伙消亡史

2020-11-11二公子

中外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麻婆豆腐炉子老乡

□ 二公子

有种理论把人生每个现状都追溯到童年环境的影响。要是这个说法成立,我“嘴壮”不挑食先要感谢当年爸爸所在部队的伙房。我是随军家属,打小是跟着当兵的排着队唱着军歌去食堂打饭吃大锅菜长大的。部队家属改善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几家人凑点面凑点肉包顿饺子,但来搭伙的南方兵普遍不理解北方人,一个饺子有什么好吃,怎么能从年三十吃到三伏天也不换个样?

上学后,冬天学校没有集中供暖,每个教室都烧蜂窝煤炉子。带饭的同学上午第二节课就把饭盒放到炉子上,快到中午的时候,满屋都是饭香。午休跟同学围坐在炉子旁,互相换菜搭伙吃特别开心。即使没带饭,也可以问每个同学讨几口混个半饱。那时候亲戚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吃饭也是个常见的事情,放学到同学家里做作业,到了饭点儿喊你留下添双筷子就上桌了。对此,曾留居在中国的外国作家也都提到过。扶霞的《鱼翅与花椒》写过她在乡下挨家吃面条、饺子和猪耳朵。麦尔的《东北游记》里也提到他经常去三舅和三姨家里吃饭。《江城》里的何伟在山里徒步,路过农民家休息,人家先给他端了一碗白糖水出来。

到了大学,我们这个寝室除了我还有来自上海、福建、江苏的,放假的时候去同学家玩吃人家的饭我们心安理得。还记得在安徽同学家,他爸爸从外边回来一进门看到我们,马上开了一瓶白酒跟我们上了桌,后来喝到什么样没人记得了。

十几年前一场大地震后,我曾去四川江油做志愿者,当时没有餐厅,组织为了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统一安排了去老乡家里搭伙,每天十个志愿者去一家,一天合伙凑两百块的伙食费补贴老乡。没几天,那个村里谁家的高压锅烧土豆牛肉配辣椒好吃,谁家的香肠腊排骨蒸得有滋味我们就都知道了。要不是干部一直提醒要注意影响,我们都快把人家的年货吃光了。我还记得那里的麻婆豆腐,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爆锅有人家用香葱,有人家用大蒜头,有人家用蒜苗,有人家用辣椒末,还有的用泡椒。加肉的时候有人用牛肉,有人用猪肉,还有的加腊肉丁。豆腐也是有软有硬,切得有厚有薄。我们和老乡搭伙打得火热,唯一的遗憾是志愿者有规定不能喝酒。当地最有名的人是诗人李白,关于他的景点和故事不少,我们志愿者都说李白应该是个吃川菜的胃,只不过辣椒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即使后来他搭伙搭到了唐玄宗那里,玄宗“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他大概也不知道麻婆豆腐的滋味。

反倒是工作后,没什么机会去别人家吃饭了,在大城市大家相约都是餐馆,偶尔到人家聚会也是叫外卖。要不是最近整天在家里蹲,很多人都忘了自己还能做饭,会做饭的也因为大家出行不便只能在网络上秀厨艺,没人提撮合在一起做饭吃饭了。“搭伙”这两个字,现在是只有在老舍和巴金的小说里才有的烟火气了。

猜你喜欢

麻婆豆腐炉子老乡
《老乡系列》之八
娘家铜炉子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日本的“网红”
苏区老乡
“失恋麻婆豆腐”畅销日本中餐馆
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