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贴面粘接技术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应用观察

2020-11-10王天娥

康颐 2020年15期
关键词:满意度

王天娥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瓷贴面粘接技术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自:2018年3月-2019年12月进行瓷贴面粘接技术的48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起止时间跨度,抽选样本为48例牙体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案划随机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行全瓷冠修复,研究组患者行瓷贴面粘接技术修复,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牙体缺损修复中采用瓷贴面粘接技术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可减少各类不良反应,值得全面推广。

【关键词】瓷贴面粘接技术;牙体缺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208

全瓷冠修复为牙体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齿美观度,但其主要缺陷为术中牙体预备操作需大量磨除,极易诱发各类不良反应。瓷贴面粘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量,且修复体颜色与天然牙齿接近,可提升修复美观度,减少不良反应[1]。为深入分析瓷贴面粘接技术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择取本院患者为分析样本,评价瓷贴面粘接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2019年12月为研究起止时间跨度,抽选样本为48例牙体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案划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经口腔X线检查可见牙体缺损及变色,无牙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牙周组织无异常,无牙髓病变,符合牙体缺损修复指征,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患者,拒绝行口腔内感染等手术禁忌症患者。总结分析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研究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跨度统计值21-58岁,平均(39.52±2.77)岁,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跨度统计值23-57岁,平均(39.69±2.58)岁,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全瓷冠修复,常规口腔检查后依据牙体缺损情况行患牙预备,排龈状态下采用硅橡胶取模,石膏灌注模型,并利用比色板实施比色。指导患者试戴,如无异常且患者满意可黏固。

研究组患者行瓷贴面粘接技术修复,常规口腔检查确定牙体预备量,制作诊断蜡型及模型。(1)牙体预备:对实施修复的牙齿唇面区域行0.5mm磨除,切缘行1mm磨除,牙体、贴面舌侧形成对接接触模式,确保厚度较大的瓷层被切缘覆盖。预备龈端颈缘区域,形成直角肩台结构,宽度约0.5mm,龈下方约0.5mm区域为其终止线,使遠中与近中唇面形成凹形结构。(2)瓷贴面粘接:患者牙体磨除操作完成后,利用硅橡胶实施取模,并采用石膏灌注模型。依据操作规范要求选择适宜材料制作临时冠,并采用失蜡法完成内冠的铸造,以此为瓷基底冠。放置饰瓷面,指导患者试戴,详细观察牙体邻接区域关系、瓷贴面颈缘密合情况、牙体颜色及形状。如患者对试戴效果满意,可清洗瓷贴面,并对其内侧实施氢氟酸酸蚀,干燥后实施硅烷化处理。瓷贴面内部涂抹适量树脂粘结剂,按压后行2-3s光固化处理。清理多余粘结剂,行2次光固化,完成操作后调整牙颌及抛光。观察患者基牙颜色,如存在异常需遮挡处理,并在粘接操作前利用试色糊剂,选择颜色适宜的树脂粘结剂实施粘结。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修复效果满意度,如邻牙与修复体颜色协调,修复体表面光滑,修复体颈缘光滑,则为满意;如邻牙与修复颜色存在微小差异,修复体表面轻度粗糙,打磨后可显著改善,修复体颈缘无间隙及悬突,则为较满意,其他情况为不满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修复效果满意度

对比两组修复效果满意度,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继发龋齿、牙龈异常反应及敏感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值(2/24)8.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值(9/24)37.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牙体缺损可对牙齿美观度产生不良影响,并可导致患者咀嚼功能异常,为此需采取有效的口腔修复治疗方案[2]。

瓷贴面粘接技术为牙体缺损修复的全新技术,与常规全瓷冠修复相比,修复操作中对牙体组织磨除量较少,部分患者修复期间无需对牙体组织实施磨除操作,可最大程度上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且修复期间无需杀伤神经组织,有助于预防坏死及牙髓炎等后遗症,继而延长牙齿自然健康持续时间。同时,瓷贴面光学特性与人体天然牙齿接近,内部材料中无金属类物质,可显著提升牙齿修复的美学效果,并可避免常规烤瓷修复模式下存在的黑线等问题[3]。本研究采用的铸瓷贴面包含不同颜色的瓷块,并可通过外部染色调整修复体颜色,有助于改善瓷贴面美观度。另外,瓷贴面粘接技术可最大程度上保存患者舌侧自然形态,可在唇侧完成与牙龈组织的连接,进而保护合牙组织,减轻对牙龈的不良刺激。分析研究中的数据资料,研究组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瓷贴面粘接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牙体缺损修复中采用瓷贴面技术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可减少各类不良反应,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卓.前牙修复中瓷贴面与全瓷冠牙科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4):79-80.

[2]刘静敏,吴少伟,杨宏海.超薄不备牙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及前磨牙的存留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10):58-61.

[3]张丽,刘学峰,王宏.瓷贴面和全瓷冠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74-76.

猜你喜欢

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汽车快修连锁满意度高于4S店
基于公立医院改革下的患者认知与满意度探讨
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医院满意度调查
高校学生工作绩效满意度测评的范式依据与实践选择
创新患者满意度调查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