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在血透首次内瘘建立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10陈万贵,姜和玲

康颐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管理安全管理

陈万贵,姜和玲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建立内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控制组(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密闭管理)与预设组(普通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控制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设组,(P<0.05);控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预设组,(P<0.05)。结论: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可帮助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降低内瘘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血液透析;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标准:患者病情不影响研究;患者依从性较好。预设组男女患者为23例和20例,年龄范围47-76岁,平均年龄为(51.93±5.1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7±0.9)年;控制组男女患者为22例和21例,年龄范围45-77岁,平均年龄为(50.45±5.9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4.2±0.6)年。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文件,两组患者一般資料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预设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

控制组患者接受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1)寻找内瘘护理危险因素:开展小组会议,分析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危险因素,开展相应培训。(2)健康教育,针对首次建立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考虑到患者此前从未经历过动-静脉造瘘,对瘘口护理知识了解不足,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告知患者造瘘口个人护理措施,发放健康教育手册。(3)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造瘘前,需要通过专项培训考核,新成熟内瘘穿刺工作需要有5年以上经验主管护师完成,一旦穿刺失败需要更换为高层级护理人员操作。制定内瘘穿刺登记制度,发生穿刺异常个案需要召开小组讨论会,针对异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将整改措施反馈至具体穿刺工作当中。设计内瘘日常监测记录表单,需要包括患者内瘘情况、穿刺信息和维护信息,每日记录,如实反馈。组建线上线下小组,采取风险维护内瘘的措施,让患者接受延续缝隙弥补护理。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栓、狭窄、感染、闭塞和假性动脉瘤等[3];(2)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加上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导入数据,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1,控制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控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预设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管理理念,将其运用于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指数,使得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健康保障。本文中,针对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实施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发现内瘘并发症风险因素前将其消灭,从而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风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透析治疗,病程较其他科室患者更长,内瘘会让肢体活动能力受限,自理能力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多加留心与注意。应用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模式时,为持续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护理意识,需要安排护理人员接受系统培训,将考核培训成绩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促使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实施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模式,需要实行人性化排班制度,加强排班制度弹性,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工作精力处理每日的护理事务。实施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需要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和规范进行,以零容忍的心态做好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护理工作,不断更新护理内容,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日常沟通时,需要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安全与质量风险缝隙弥补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中,可降低内瘘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倡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学丽.探究风险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过程中护理缺陷风险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168.

[2]王文.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174-175.

[3]张丽萍,付阿丹,王希婧.无菌棉线止血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9,33(12):2117-2119.

作者简介:陈万贵(1990.11-),男,汉族,本科,云南昭通人,护师,现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风险管理安全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