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的校本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

2020-11-10周强衡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周强衡

【摘要】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将知识建构成体系。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教材中的数学习题通常设计得较为模式化,无法让学生通过题目练习实现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将知识生活化,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容和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便于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基于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将习题设计进行调整,以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227-01

高中是學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期,需要在高中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学科的深度了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关注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校本是让学生在学校解答习题,以避免知识遗漏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一、高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普遍存在作业量较多的问题,学生常常无法兼顾数学作业和其它科目的作业。如果学生先做数学作业,就会导致其它学科的作业不能按时提交,而如果学生想做其它科目的作业,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由此可见,当下的习题量已然超过了学生可以承受的程度。教师普遍存在“题海战术”的误区,认为只有达到了一定的任务量,学生才能深刻把握有关知识,才能在考试中避免因出现细节失误而失分。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题海战术的方法已经不适应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数学题目通常较为单一,通过单调的形式呈现,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只是课堂所授内容的简单重复,加之单元知识点内容过少,导致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只进行同种类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对此类问题出现厌倦心理,不仅无法保障做题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往往难以及时完成课程内容,导致抄写状况频发,让习题练习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为应对上述问题,需要教师着眼于核心素养,将习题布置的形式进行转变,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高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二、高中数学校本设计的方法

(一)设计出种类全面、内容广泛的作业内容

如果在设计题目时,只是为学生准备同种类型的题目,就会引发高中生的厌恶心理,让学生逐渐丧失对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对其他学科的作业完成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以三角函数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不能将作业内容限制在计算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较为常见的三角函数公式,让学生进行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恒等变化的有关知识,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计算能力得到切实提升。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概念判断题,例如:第一象限角的cosα<0,tanα<0.通过这一题目,让学生展开对于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性质的思考,所考察的知识点内容众多,学生可以通过解答这一题目回顾多种知识,让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得到切实提升。同时,因为题目类型存在差异,学生在每种题目中消耗的时间也不同,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提前适应考试节奏,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

(二)分层设计作业内容

为了在习题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理念,需要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在重点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针对具有很强理解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设计题目时减少基础题目的比重,与课堂所述内容相结合,进行题目的拓展,让学生可以展开深度思考;针对接受水平适中的学生,需要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在设计作业时关注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建立成体系,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便于学生在基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

以“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结束这一章节教学后,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将题目设计成3个小问,要求班级所有同学一起解答前两个基础问题,在最后一问中提升难度,强调平面向量在综合题目中的应用。分层设计题目,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答题目,并由教师展开题目讲解。

(三)提升作业设计中的趣味性

尽管调整题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但是时间一长仍然会让学生产生对于作业的厌恶心理。基于此,需要教师关注作业设计中的趣味性,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习题,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常见的三视图的形状,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生活化,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借助对立体图形的描述,实现对学生空间视觉的强化,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提升作业内容的针对性,便于学生尽快摆脱“题海”战术的误区,将时间进行高效运用,让学生可以在有计划的作业设计中实现成绩的提升。通过高效的校本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度,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升,让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改善,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辛振雷.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校本作业设计[J].成功:教育,2018,000(018):P.118-118.

[2]曾敏.高中数学校本作业理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1):16.

[3]张熹.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研究 ——以安顺学院附中为例[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2):P.1-1.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