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色处理在高中音乐生钢琴教学及演奏中的运用

2020-11-10曾玲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触键

曾玲蓉

【摘要】本文以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术科生钢琴演奏水平为主要研究方向,针对高中音乐生钢琴教学和演奏中音色处理的运用进行探讨,涉及音色的含义、影响音色的要素及实际音乐作品中音色处理的运用。

【关键词】音色处理;触键;踏板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115-02

近些年,就全国各大音乐高校招生考核的内容来看,在音乐高考术科考试中,钢琴几乎是必考项目,而且术科考试的门槛也在逐步提升。特别是师范类,钢琴、声乐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对我们高中的钢琴教学提出了一个课题,即如何能让学生在紧张而短暂的高中阶段,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夯实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在术科专业考试中考出最佳成绩。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很富有感染力与穿透力的情感语言。在音乐术科考试项目里,不论钢琴是作为必考项目之一,在钢琴的教学及演奏过程中,注重对音色的处理是不可小觑的。而如何在钢琴演奏及教学中运用好对音色的处理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学琴经历和教学经验,结合几首作品,深入浅出地论述高中音乐生在钢琴演奏的“教”与“学”过程中,音色处理的得当运用及演奏方法。供更多的同行们参考和探讨,也使学习者能从中体会到音色处理对作品演奏所起到的实际意义和良好效果。

一、音色的含義及在钢琴演奏中的意义

音色(Tone—colour[英]),指音的色彩和特性。音色决定于发音体的材质、发音方法及泛音的作用①。钢琴演奏中,多种变化的音色对音乐的表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往往一首乐曲的音色处理到位,才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而演奏者既能在分析、理解作品的同时、全面掌握作品的风格,又能在运用熟练的技巧的同时与处理音色相融合,弹奏出有丰富的音色变化和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音乐,才能充分发挥钢琴艺术丰富而细腻的表现力。

二、影响音色的几点因素

(一)钢琴的音色特点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是一种能担任独奏、重奏与伴奏等,且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通过手指与键盘接触后有力量的传递并通过杠杆作用,达到榔头击弦发声。在这之后,琴弦的振动迅速衰减,以致音量也迅速减弱,而并不能象管弦乐器那样通过弓弦或气息压力的变化而自如地改变音的力度。当然,琴体本身的结构和质量,以及琴槌的击弦速度和力度都是直接影响钢琴音色的几点因素。排除这些客观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触键才是关键。钢琴音色的强与弱、音色的变化,都取决于演奏者手指触键的距离、速度和力度以及弹奏方法、触键面等多项因素。演奏者应当在了解钢琴独特的音色特点之后。通过不断地练习,并在练习中用耳朵反复鉴别,用心地找到音乐表现所最需要的音色。

(二)触键

赵晓生先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提出:“决定钢琴音色的要素有6个:1.触键弧度。2.触键高度。3.触键力度。4、触键速度。5.触键深度。6.触键角度”。②演奏者们可根据各自的程度来思考这六种要素。笔者以为:这其中的2、3、4、5要素是必须在初级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内容,1和6则是在中、高级学习过程中进行步步深化的。只有融会贯通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六种触键方式,才能使演奏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笔者想就第1、3、6这三个要素谈谈个人的体会。

触键弧度,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先涉及到的一点。演奏者的手型是怎样的,其实这是直接影响他的手指触键弧度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会在想要得到颗粒感很强的音色时,让手形如握球状再触键,而接触面是和指甲盖面垂直的那个指尖平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肉垫)。随着演奏者程度的提高,这种“垂直触键”的方法并不能满足作品表现柔美音色的需要。这时,就必须将“垂直触键”作一个软化变形,成为“圆弧触键”。这种通过改变触键弧度而进行演奏的触键方法,基本上可分为“由里向外”和“由外向里”两种情况。相对而言,“由里向外”的“圆弧触键”使用也较多一些。这种触键并非简单地“由里向外”摸一下,而是手指触键的瞬间要有一个明晰的“点”,之后,“由里向外”地离键。实际上,“圆弧触键”在浪漫主义时期,特别是在肖邦的作品中都被频繁地使用。从而,带给我们更为完美的音响效果。

触键力度,这是一个常常困扰着音乐生的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两名体重相同的年轻男子,一名接受过正规的举重训练,一名则没有。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举重比赛。获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是前者。为什么呢?正因为前者接受过正规的举重专业训练,方法的自如运用,力量的输送都是贯通的,凭的不是蛮劲。而钢琴演奏中的触键其实也和这个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处:“手指有好的支撑力,手腕、手臂以至全身的自然重量完全放松地集中到指尖,不增添任何外加的压力。”③  这样就可以获得纯正、清透的钢琴音色。弱音的演奏,其实只需要手臂、手腕的自然重量通畅地融汇于指尖;而强音的演奏,则是将全身的自然重量放松地传递到手指尖。当然,这时还应当积极地用上腰部的力量支撑。于是,便可以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再看看触键角度。这也是钢琴演奏中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在初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的触键角度基本上是近乎于90°的。不难想象一下,弹巴赫的作品和弹肖邦的作品,我们会如何对音色进行处理。由于巴赫当时的创作都是为古钢琴和羽管键琴而写。所以在现在的钢琴上演奏,就需要得到尖利的音色,这种音色在当时的键盘乐器上是自然的音色,但在现在的钢琴上演奏就需要手指触键有好的颗粒感,而这样必须是要求手指的触键角度是90°。相反,在肖邦的作品中,凡流畅、抒情的旋律,多数都需要改变手指的触键角度。接触面由指尖慢慢转向到指腹。事实上,不同的触键角度的确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音效。

不论前面所述的六种要素如何进行自变,都必须保证它们极其复杂的相互组合后,钢琴音色在整体统一的大环境里再做各种变化。在基本的技术演奏能力达到后,还应当根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充分地将音乐内涵予以表现。

(三)音乐作品需要丰富的音色充分表现

作曲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首先是内心有深刻的体验,再通过自己对丰富的音响色彩的设想,最后用乐谱记录下来,就完成了首度创作过程。演奏者再根据其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他的演奏将丰富的音响色彩传递给听众。这又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听众通过不同的音响色彩体验到作曲家绚丽多彩的内心世界。这也正实现了作曲家创作的初衷和钢琴演奏的原始目的。由此可见,音色在钢琴演奏中充当的角色是多么重要。而在“教”或“学”的过程中,有必要也必须让演奏者正确认识到音色处理对演奏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四)踏板的合理使用

钢琴大师约瑟夫·霍夫曼曾说过:“通常我们对‘钢琴魅力'一词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艺术地应用踏板而取得的”。可见,踏板的合理使用对于每一位演奏者来说,都是切切不可忽视的。踏板在钢琴演奏中有色彩、连接、力度和节奏的作用。合理地使用踏板能使音色更加完美,起到它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滥用或不恰当地使用则会适得其反,破坏音乐表现所需要的音色之美感。

三、实际运用

总的说来,影响音色的最直接因素还是触键。而在触键这一点上,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还是触键力度问题。其他的几方面要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影响,同时它们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触键力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实例。

首先,我们看一下肖邦《玛祖卡舞曲》OP67 NO.2

这是肖邦的《玛祖卡舞曲》op.67 No.2,在这一段旋律中,右手的旋律是流畅优美的。但一些句尾音的触键则不同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演奏方法。在手指触键时,应当有这样一种感觉:按弦,就象按古筝弦一样。似乎下键后,还觉得不够劲儿,还要保持甚至加深这种触键深度。手指人被牵引的那种控制感,触键弧度应当有所讲究。如果“触键”太“白”太直接就会显得比较生硬,缺少了美感,乐曲的内涵就会淡而无味。如果“触键”太硬朗,又会失掉浪漫主义音乐所特有的那种富有张力的音色和美感。此曲也是三部曲式,A部是一條很单纯、很美的旋律,而作品中段有很重的拍子,则仿佛是人们在跳舞时使劲儿地跺着靴子后跟,然后又踮起脚尖来跳舞。

再来看看:车尔尼《740钢琴练习曲》(NO·16)

这是一条强化快速弹奏时调换手指的练习曲,全曲由弱的快速三连音串音引入。演奏时,手腕一定要放低,肌肉和肘部要非常放松,三连音必须弹得流畅、干净。触键速度要很快,触键力度则在身体的自然重量放松地集中到指尖的基础上,每个音的颗粒感都必须清楚均匀。控制触键就像做气功一样,每个音都不能虚,保持弱力度。后两个小节,可以适度地做一个渐强的语气处理。这样既可以使得指尖的力量自然、平稳地获得转移,又可以让旋律更加流畅、富有动感。弹奏全曲时要做到句逗分明、清楚,左手断奏要轻快跳跃。

触键,这一动作虽然是重在手指触键的一刹那,但它也会受到手腕、手臂等身体其它贯通部位的影响,这是贝多芬《奏鸣曲》OP.17第三乐章:

在上面的谱例中,右手四个音一连的小音组的演奏速度是很快的,但演奏这四个音的力度基本上又应当是均衡的,千万不能刻意突出强调某一个音。小音组的后三个音是呈下行进行的,这在演奏时就需要手腕部位做上一定的帮助。这种帮助绝不是手腕晃动,而是手腕从左至右地划小圈一般轻轻带动。这样才可能获得非常流畅的音色,而触键却丝毫不拘谨。

关于踏板的合理使用,在下面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是汪立三先生的《在阳光下》再现部,前面主题情绪饱满,富于动力。这一句的保留音并不能完全依靠踏板,而更多地应该用手指保留,小心地使用踏板。

这首乐曲的第一主题很有特点,曲调跳跃,节奏活泼而且多变。演奏这一主题的时候,踏板务必要踩得干净。其中休止和变拍子频频出现,给人以活泼、兴奋、好动的感觉。此处副题再现时,踏板多一些,声音柔美。从而获得与第一段截然不同的音响效果,良好地表现音乐本身。左手伴奏则一定要弹得很轻,不要跟右手抢力度,保留音进行需要在“p”的力度下演奏得很干净、漂亮,从而让右手的旋律清楚。这一副题中,舒展的气氛得到强化、渲染,和声起了很大的作用。高音扩展到更高音区,是对自然界声音的想象,加上用小二度模拟的鸟叫。左手背景要像空气一样地颤动。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高中音乐生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中,不论是教师“教”亦或学生“学”,都需要演奏者在演奏作品的这个过程中不断多揣摩、细体会、勤总结,尽力做到最好地二度再现音乐作品,才是最丰硕的劳动成果。不论师者或是学生,都能给自己一片思考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作曲家的内心体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再现!

【参考文献】

[1]高天康编 《音乐知识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修订版,P110.

[3]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修订版,P111.

猜你喜欢

触键
吉那斯特拉钢琴小品《老牧羊人之舞》民间音乐元素的演奏诠释
基于情感表现钢琴演奏触键方法的探讨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探讨
指尖的旋律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
论钢琴触键的重要性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几种触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