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逆向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2020-11-10阳晓武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教育教学初中物理

阳晓武

【摘要】初中物理是学生初中时期较为难以理解的一科,该科目的内容比较空洞,且教学范围广泛。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不可采取单一的正向思维,应当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推动学生不断创新思考。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应用逆向思维的实践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初中物理  逆向思维;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74-01

逆向思维主要就是和正向教学思维相反的教學方式,打破传统的限制,从其他的角度和立场思考并分析问题。逆向思维的应用可以为人们解决日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思考,进一步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逆向思维的运用,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中稳定发展。

一、应用逆向思维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笼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无法理解的状况,导致学生效率下降,学习效果较差。传统的教育教学多指导学生应用正向思维思考问题,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过于死板,无法应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难题,致使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为难点。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合理的应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及时明确物理规律,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解决相关难题。逆向思维相当于发散思考,学生通过相反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包括问题的结果、过程以及条件等,引导学生灵活的创造全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启发性,是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积极应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改进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加深学生对初中物理的理解。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逆向思维

课堂导入是各个学科必不可少的内容,该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联合逆向思维进行课堂导入,提出存在认知冲突或是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同学都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现水面上漂行的游船、空中飞翔的汽艇以及死海上不会下沉的土著人,学生通过强烈的视听觉刺激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这时可以提出问题,“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天鹅为什么可以漂在水上?船为什么不下沉呢?”这时,有的同学会回答“是有浮力的存在。”教师反问“如果浮力消失了呢?”同学们纷纷惊讶的回答“天鹅不能游泳了,会被淹死。”“船也不能在水面上行驶了。”教师及时追问“那我们生活中出现浮力的现象有哪些呢?”教师此时乘胜追击,引入浮力的相关课程,学生均集中注意力听讲,纷纷激活大脑进行深度思考,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新课学习。因此,课题导入中逆向思维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初中生的发散思维,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二)将逆向思维融入到新课程教学中

应用逆向思维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内容。初中物理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就是物理规律和概念,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理性到实践的认知关系。以往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多应用从左到右的定向思维方式,极度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逆向思维难以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在授课物理概念时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应用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将空洞的知识内容实践化。比如,教师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应用逆向思维举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自行车骑行时主要是由于牵引力而前进,那谁知道是谁施加的牵引力呢?学生们都无法回答甚至难以理解这种问题。那么,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进行提问:为什么下雨时骑车或是开车容易打滑呢?若是车的后轮胎有人推动还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吗?学生通过反向思考清晰的意识到摩擦力,且显著提升了个人思考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行引导,使其逐渐转变为逆向思维,懂得反向思考,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帮助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稳步上升。

(三)在物理实践中应用逆向思维

物理科目中实践也是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物理规律经过实验后可得出。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懂得逆向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光的折射》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光到底能不能折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光的折射?”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积极实践。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需要小组进行探究总结,结合个人意见和想法,选出小组最终结果。该过程需要教师全程监督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思考,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总结

为了保证初中物理科目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提升个人综合水平,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新课学习以及实验教学中积极融入到逆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将笼统的物理知识内容通过实践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袁欣. 逆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4):P.131-131.

[2]崔丽娟. 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008(002):P.243-246.

[3]郭卫明. 试论"逆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教师, 2020, 000(002):66-67.

[4]池小鹏.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6):0166-0166.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教育教学初中物理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